《中國對外貿易實現包容性增長的機制及實證研究》是依託湖南大學,由張亞斌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對外貿易實現包容性增長的機制及實證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張亞斌
- 依託單位:湖南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實現包容性增長正成為一種國際共識,也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中國對外貿易的包容性增長是整個社會經濟包容性增長的有機組成部分與核心內容,然而,包容性增長目前還只是一個理念而缺乏系統的理論支持。本項目擬重點解決:第一,根據世界經濟格局演變趨勢與中國現有外貿發展模式特徵,將對外貿易包容性增長的內涵界定為貿易關係上的互利共贏、貿易內容上的集約節約、貿易模式上的網路集成,並構建相應的度量指標體系;第二,系統檢測中國對外貿易偏離包容性增長的程度及原因;第三,通過系統建模刻畫中國對外貿易實現包容性增長的五大機制,即貿易主體向本土企業轉變,貿易結構向高附加值與低能耗出口產品轉變,貿易性質向投資帶動商品出口轉變,貿易模式向產品+服務集成供應模式轉變,貿易市場向適度分散的網路化市場轉變;第四,實證分析中國對外貿易實現上述五大轉變的制約因素;第五,提出促進中國外貿實現包容性增長的系統方案。
結題摘要
研究成果圍繞中國對外貿易包容性增長的三大內涵展開:一是互利共贏,實證分析中國對外貿易快速增長是否對其他國家產生了“擠出效應”,是否存在比較優勢的“合成謬誤”而導致了與中國貿易相似度高的國家的貿易條件惡化,測度中國出口貿易的生存能力及風險,分析國際貿易格局分化、國際貿易秩序演變與中國外貿發展的互動作用; 二是集約節約,實證分析區域要素市場分割、要素配置效率與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相互關聯及影響因素,就需求規模、需求結構與產品質量及本土市場效應進行建模與實證;三是網路集成,基於全球價值鏈分解方法,探討中國貿易增加值分解並進而刻畫中國製造業全球價值鏈的特性,探討金融發展、資本配置效率對中國出口二元邊際、出口產品技術複雜度提升及出口績效的影響,通過實地調查探討中國跨國公司對發達經濟體的跨國併購對其戰略性資產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