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百科全書·名家文庫:戲劇

中國大百科全書·名家文庫:戲劇

《中國大百科全書·名家文庫:戲劇》主體內容是《中國大百科全書》戲劇卷的概觀文章,《中國大百科全書·名家文庫:戲劇》主要介紹了戲劇的起源,戲劇的本質,其中包括觀眾說、意志衝突說、激變說、情境實驗說,戲劇的形態,戲劇的歷史概況,戲劇的歷史概況,戲劇的主要體載等等。附有戲劇的主要體裁。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大百科全書·名家文庫:戲劇
  • 類型:中國大百科全書、類書
  • 出版日期:2014年3月20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0091257
  • 品牌: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 作者:譚霈生
  • 出版社: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 頁數:114頁
  • 開本:32
  • 定價:15.0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國大百科全書·名家文庫:戲劇》編輯推薦:《中國大百科全書》是中國第一部大型綜合性現代百科工具書,內容涵蓋哲學、社會科學、文學藝術、自然科學等66個學科和知識領域的科學知識及基本事實,被譽為“一切才智之士的知識背景”。
《中國大百科全書·名家文庫:戲劇》是其中一冊,主要介紹了戲劇的起源,戲劇的本質,其中包括觀眾說、意志衝突說、激變說、情境實驗說,戲劇的形態,戲劇的歷史概況,戲劇的歷史概況,戲劇的主要體載等等。

作者簡介

譚霈生(1933~)教授,博士生導師。1986年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主要著作有:《論戲劇性》、《世界名劇欣賞》。

圖書目錄

一、戲劇的起源、2
二、戲劇的本質、9
(一)“觀眾”說/14
(二)“意志、意志衝突”說/16
(三)“激變”說/18
(四)“情境、實驗室”說/20
三、戲劇的形態/23
因、戲劇的歷史概況/29
附錄、65
戲劇的主要體裁/66

文摘

著作權頁:
戲劇作為人類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與其他文化成分有著緊密的聯繫。無論是歐洲的戲劇,還是東方某些國家的民族戲劇,起源都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性歌舞。
歐洲戲劇發端於古代希臘祭祀大典上的歌舞表演。古代希臘每年春冬兩季都要舉行祭祀酒神狄俄尼索斯的大典。在春季舉行祭典時,有人化裝成酒神的伴侶羊人薩提洛斯,眾人載歌載舞,頌讚酒神的功績,稱為“酒神頌”。在冬季舉行祭典時,人們化裝成鳥獸,狂歡遊行,稱之為“狂歡隊伍之歌”。到公元前6世紀末,阿里翁在表演酒神頌時,臨時編唱詩句以回答歌隊長的問題,主要內容是敘述酒神的事跡。泰斯庇斯則開始在酒神頌的歌舞中加進一個演員,由他輪流扮演幾個人物,並與歌隊長對話,這可以認為是最初的戲劇因素。古希臘悲劇的創始人埃斯庫羅斯(公元前525~前456)把演員增至2人,逐漸減少了歌舞敘事的因素,增加了戲劇的因素,並使之在演出中居於主導地位。至此,戲劇作為一種獨立的藝術樣式已經成型。在公元前6世紀,“狂歡隊伍之歌”在希臘本部的墨加拉發展成滑稽戲,可以看作原始的喜劇。公元前487年,雅典在祭祀大典上正式上演喜劇。當時的喜劇只有3個演員,歌隊的作用亦不像在悲劇中那么重要,在希臘喜劇的發展過程中,歌隊的作用也愈來愈小。
東方民族戲劇的歷史比歐洲戲劇要短。印度戲劇起源於公元前1世紀以前,民間迎神賽會上的表演,被看作民族戲劇的萌芽。到2世紀,印度已經出現了第一部戲劇理論著作《舞論》,標誌著戲劇藝術已臻成熟。中國戲曲藝術的血緣,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的歌舞、巫覡等多種成分。到周代宮廷的儀式性歌舞,已有模仿性的戲劇因素。作為戲曲中演員藝術的前身,則包括上古時期祈神降福的巫覡以及後來的優伶。到了唐代,古時的歌舞已發展成小型的歌舞戲,周秦以來的俳優表演已發展成參軍戲。前者仍以歌舞為主,但已有對人物的模擬及較完整的故事情節;後者則以對人物的模擬和簡單的情節為主,也摻和了歌舞的成分。一般認為,中國戲曲發展成完整的、獨立的藝術樣式,是12世紀宋代的永嘉雜劇,又稱“南戲”。在日本,古代人藉助面具裝扮成天神或惡魔,祈求豐收和生殖後代,這種原始藝“能”可以看作戲劇的胚胎。在12世紀前後形成的猿樂,加進了雜技、歌舞的成分,主要仍然是用於農村的祭祀活動。到中世紀後期創立了能樂與狂言,前者以歌舞取勝,後者則更注重對話與動作,但也都具有濃重的祭祀性。
歌舞與戲劇有血緣關係,但是,歐洲戲劇與東方的民族戲劇在發展過程中,情況迥然不同。在歐洲戲劇(以古希臘戲劇為開端)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歌舞成分逐步減少,而戲劇性的因素卻逐步增強並成為主導因素,最終發展成以外部形體動作和對話為基本手段的戲劇形式。而東方的民族戲劇,則多是在戲劇性成分逐步增強的過程中,大量的歌舞成分被保留下來,形成了歌舞抒情性與戲劇性相融合的藝術特點。後者可以中國戲曲藝術作為範例。東、西方戲劇的這種區別,構成人類戲劇文化的兩大支脈。

序言

《中國大百科全書》是中國第一部大型綜合性現代百科工具書,內容涵蓋哲學、社會科學、文學藝術、自然科學等66個學科和知識領域的科學知識及基本事實,被譽為“一切才智之士的知識背景”。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和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先後組織了3萬多名專家學者參與這一偉大的文化工程,其中不乏各個領域的名家、大家為《中國大百科全書》撰稿。他們以精當簡潔的文字,系統概括了一門學科或某一知識主題的全貌,雖然篇幅短小,但充滿深厚的學識積澱。
為了讓名家的智慧成果惠及更多的大眾讀者,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特編輯出版了《中國大百科全書·名家文庫》系列,其中包括彩色圖文版和精裝小開本兩種版別。本套精裝小開本系列圖書的主體是名家為《中國大百科全書》撰寫的某一知識門類的概觀性文章或某一學科領域重要的條目,有的還附有相關知識主題,亦取材於《中國大百科全書》。本套叢書涉及領域廣泛,開本形式小巧典雅,便於讀者閱讀和收藏。我們希望,通過名家文字的引領,讀者能享受到知識所帶來的愉悅,並能領略名家的學術風格和文辭風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