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境內語言的系統發生及傳播模式研究

《中國境內語言的系統發生及傳播模式研究》是依託復旦大學,由張夢翰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境內語言的系統發生及傳播模式研究
  • 依託單位:復旦大學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張夢翰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中國境內語言(漢語方言及各少數民族語言)的演變反映了中華民族各群體(各地區漢族及少數民族)的進化歷史。現有的語言進化研究大多沿用基於同源詞表構建的樹狀結構方法。但是中國境內語言不僅有進化上的縱向傳承,也有頻繁的橫向交流,僅用樹狀結構不能恰當地反映中國語言間的進化關係。本項目擬使用1000多個漢語方言及少數民族語言點的材料,選擇語音音系特徵、音變規則以及從田野調查的語音材料中提取出的聲學參數,組成語言綜合特徵庫,並對其進行定性定量的系統分析。結合地理信息系統,通過繪製語言特徵地理綜合圖和高程模擬,揭示了語言區域性的傳播模式。最終嘗試設計一種適合語言系統發生的網狀構建算法,用以同時檢測中國境內語言的縱向傳承和橫向交流的進化歷史。研究結果不僅可以為中國語言演化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也有助於我們深入了解中國境內人群遷移和文明演化。

結題摘要

中國境內語言的變化反映了各民族地區群體的演化歷史。在群體活動影響語言變化這一背景框架下,本項目探索了群體結構及語言變化之間的共進化關係。通過採用群體遺傳學研究中的樹形結構以及網路結構分析,解析了中國境內語言之間的橫向交流模式;並採用群體混合比例估計方法度量了不同漢語方言以及少數民族語的受到其他語言影響的程度。另外,我們對語音數據進行定性、定量的分析,發現了能夠有效區分不同語言發聲態的重要聲學特徵,這為後續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通過構建數學模型以及提出相應的數學證明和仿真實例,我們驗證了詞源統計法中的有效詞表大小以及同源詞鑑定的不確定性,並提出相應的數學模型嘗試解決這些問題。在本項目的支持下,我們也構建並完善了多箇中國境內語言的特徵資料庫。其中,漢語方言語音資料庫也覆蓋超過了全國1000多個鄉鎮,而漢藏語資料庫的語言數目也超過了100個。本項目不僅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而且為未來的文理交叉研究提供了一種研究範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