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礎設施質量:決定機制、企業影響及最優配置

中國基礎設施質量:決定機制、企業影響及最優配置

《中國基礎設施質量:決定機制、企業影響及最優配置》是依託中山大學,由張光南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基礎設施質量:決定機制、企業影響及最優配置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張光南
  • 依託單位:中山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國家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快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以“促進制造業由大變強”,但更多的基礎設施投資規模並不意味著有更好的基礎設施服務質量。因此,研究基礎設施服務質量對企業生產和投資的影響,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本課題將通過中國基礎設施質量和服務問題的數據調查與統計分析,基於偏差較小且極大似然易收斂計算的複合對數成本函式,運用似無關SUR方法提高成本參數估計效率,採用隨機前沿技術SFA避免配置技術有效等假設限制問題,結合空間計量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統技術控制基礎設施空間溢出效應,分析中國基礎設施投資和質量的決定機制,研究基礎設施服務質量對製造業企業生產成本和投資決定的影響,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預算約束下政府支出在基礎設施投資和維護的最優配置,從而為我國提高基礎設施服務質量、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和促進“中國製造”由大變強提供政策建議。

結題摘要

更多基礎設施投資並不意味著有更好的基礎設施服務質量,基礎設施質量問題影響企業生產成本、投資決定和競爭力,因此,在國家規劃明確提出加快重大基礎設施投資並促進制造業由大變強的形勢下,通過調查分析中國企業微觀層面的基礎設施質量和服務評價數據,準確測量其對企業生產運營的影響,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本項目基於基於生產函式一般均衡模型,採用中國2002-2010年30省市面板數據,通過工具變數法和非徑向非角度動態DEA方法以及鬆弛量分解,實證檢驗基礎設施供給與效率對“中國製造”的影響。研究通過收集中國2006-2015年上市公司對外直接投資、產權性質、進入方式等微觀企業數據,並匹配世界銀行中的各國基礎設施數據,實證檢驗了東道國能源、交通 、通訊基礎設施數量、密度、質量對中國上市企業直接投資的影響。基於2006-2010年24個省份210個地級市的主政領導官員信息和城市經濟社會環境因素的匹配數據,從地方官員的微觀治理視角,分析了中國官員個人特徵對中國基礎設施建設數量和質量的權衡抉擇機制。同時,為了彌補文獻上的不足,本項目建構了涵蓋PPP模式的新興古典增長模型,區分私人以及政府於基礎設施投資與營運傾向的差異性,並利用中國的巨觀數據進行模型參數校準,進一步探究中國基礎設施投資的最優PPP比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