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鎮建築遺產適應性保護和利用的理論和方法

《中國城鎮建築遺產適應性保護和利用的理論和方法》是依託東南大學,由王建國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重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城鎮建築遺產適應性保護和利用的理論和方法
  • 項目類別:重點項目
  • 項目負責人:王建國
  • 依託單位東南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中國擁有數量眾多的城鎮建築遺產,在快速城市化進程中面臨損毀和更新的嚴峻挑戰。如何按照可持續性發展的理論、運用科學方法對其進行適應性保護與利用是當下建築學發展前沿領域中的一個核心學術問題,其解決具有重大的建築學基礎理論意義和社會實踐價值。針對當前該領域的現狀及未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本項目重點研究中國城鎮建築遺產的:(1)基於適應性保護與利用的價值評價決策系統,(2)耐久性機理及評估,(3)適應性保護與利用的綠色途徑。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凝練並建立快速城市化進程中中國城鎮建築遺產保護的理論與對策。本項目將為我國建築遺產的行政管理、保護實踐和利用策略提供亟需的決策支撐系統;揭示中國城鎮建築遺產典型材料和結構的耐久性機理;初步建立以預防性保護等為特色的適應性保護與利用的綠色途徑;並最終總結出一套優於當下主流實踐並基於科學共性問題的中國城鎮建築遺產適應性保護與利用的理論和方法體系。

結題摘要

該項目對中國城鎮建築遺產的適應性保護和利用的理論和方法進行了系統而全面的研究,建立了基於適應性保護與利用的建築遺產價值評價決策系統,揭示了以木構和磚構為主要類型的建築遺產的耐久性機理並提出了相應的結構安全評估方法,初步建立了以預防性保護等為特色的適應性保護與利用的綠色途徑。並在此基礎上,凝練並建立了快速城市化進程中中國城鎮建築遺產保護的理論與對策。本項目研究成果共出版專著7部,發表學術論文82篇,其中SCI收錄論文12篇,EI收錄論文20篇,授權或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項,獲得軟體著作權2部,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和“十二五”文物保護科學和技術創新獎二等獎1項。研究成果已套用於世界文化遺產-蘇州園林、京杭大運河、故宮博物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寧波保國寺大殿、溫州泰順木拱廊橋、無錫梅園誦豳樓、南京甘熙故居、金陵機器製造局舊址及民國勵志社舊址等重要項目的保護工程,以及南京/常州/昆明等城市的舊城改造項目中。該項目研究成果將為我國建築遺產的行政管理、保護實踐和利用策略提供亟需的決策支撐系統,同時有效地促進建築遺產保護中的建築學、結構學及材料學等學科的交叉研究,進一步完善和發展建築遺產的適應性保護和利用這一前沿科學理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