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本文選取我國城鎮居民的福利和不平等作為研究對象。福利和不平等一直是非常重要的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轉變和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如何提高居民福利以及緩解經濟不平等已經成為影響我國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本文借鑑阿馬蒂亞·森的能力方法理論,從一個新的分析視角——在功能空間內研究我國城鎮居民的福利和不平等問題,並對城鎮居民的福利和不平等狀況作出判斷,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本文總體分析思路是,首先探討能力方法理論對福利和不平等思想的理論影響,從理論上揭示出在功能空間內考察福利和不平等問題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然後運用這一理論結合問卷調查獲得的數據對我國城鎮居民的福利和不平等問題進行實證分析,從而得出相應的結論。 本文共六章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為第一章,主要闡述選題的意義、研究方法及論文的創新和不足,並對全文的撰寫設計結構框架。本文用能力方法分析框架考察福利和不平等不僅具有較強的理論意義,而且為我國政府提高居民福利、緩解經濟不平等、構建和諧社會提供政策選擇,從而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文中主要採用了實證分析與規範分析、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批判地繼承與創新發展相結合以及比較分析等方法。本文的創新主要體現在文獻綜述的完整性、運用結構方程模型測量我國城鎮居民的福利、問卷設計的創新和高質量的數據、研究範圍的拓展四個方面。 第二部分為第二章和第三章,是本文的理論主體內容。第二章主要闡述森的能力方法理論。首先介紹了能力方法理論產生的背景,接著詳細闡述能力方法理論,並評述了努斯鮑姆、奧凱卡等國內外學者對能力方法理論的批評與拓展,然後對能力方法理論包含的自由思想與馬克思自由理論、哈耶克自由理論進行比較,最後比較分析人類可行能力與
人力資本理論的異同。第三章主要闡述能力方法分析框架下的福利理論,即功能和能力福利理論。首先介紹了福利理論的發展演變,包括功利主義效用福利理論(幸福或快樂、欲望的滿足、選擇行為最大化)和“客觀主義”福利理論(收入或財富或富足、商品或消費支出、基本物品、資源),接著介紹了森對已有福利理論的評價、森的功能和能力福利理論,並結合能力方法理論對福利經濟學的基本模型進行修正,最後闡述在功能和能力空間內測量福利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並進行政策評價。 第三部分為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本文的實證主體內容。第四章主要對我國城鎮居民的福利狀況進行實證研究。首先介紹功能空間內福利測量的理論基礎、理論意義、實際價值和研究現狀,接著介紹結構方程模型的相關理論,最後結合調查問卷獲得的數據闡述結構方程模型在功能空間內測量我國城鎮居民福利的運用。第五章主要對我國城鎮居民在功能和收入多維空間內的不平等狀況進行實證研究。首先介紹平等和不平等的相關理論,然後介紹不平等的測量方法,最後結合對我國城鎮居民調查獲得的數據對在收入單維空間內與在功能和收入多維空間內不平等的測量結果進行比較,結果說明在功能和收入多維空間內測量不平等對現實具有更強的解釋力。 第四部分為第六章,根據前面幾章的分析得出結論並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本文的結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在功能空間內考察福利更具有理論意義和實際價值。第二,在功能和收入多維空間內測量不平等更具有理論意義和實際價值。第三,提高城鎮居民的福利應首先關注城鎮低收入人群的休閒及住房狀況。第四,改善城鎮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和休閒狀況應提高他們的收入和受教育程度。第五,應首先關注和解決城鄉居民之間的不平等。 本文的主要貢獻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詳細闡述了福利理論的發展演變;第二,介紹了森的能力方法理論對標準福利經濟學的修正;第三,基於森的能力方法理論設計了用於考察我國城鎮居民福利狀況的問卷;第四,在功能空間內套用結構方程模型對我國城鎮居民的福利和不平等狀況進行了實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