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及其文明的演變

中國城市及其文明的演變

《中國城市及其文明的演變》是難得一見的圖文述說。讀者從中可以發現,歷代城市的性質、功能、結構,以及整個城市體系的空間拓展形態和分布,竟是中國文明的演進及其在空間拓展過程的寫照。薛鳳旋教授參考了大量中國的文獻材料,以及西方相關的資料和發展經驗,將視點時而交錯於歷朝的重大事件、經濟狀況、領土變化,乃至科技和文化藝術的發展、軍事和政治體制的變遷、城市和城市化的動力等方面,時而聚焦在中國的獨特城市觀與城市演化的特點上,其中不乏迥異於西方觀點的精闢論述,以及從城市看歷史和文明演變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中國城市及其文明的演變》亦是作者累積三十年教研經驗的一次專題總結,他精心研製的百餘幀歷代城市地圖,是全書內容的精髓所在。讀者只要圖文互相參照,自能領悟中國的歷史、文明和城市發展在世界文明之林中所透露出來的獨特個性。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城市其文明的演變
  • 作者:薛鳳旋
  • ISBN:9787510027499
  • 定價:35.00元
  • 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 出版時間:2010年12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作者簡介

薛鳳旋,原籍福建,1947年出生,在香港長大和受教育。他畢業於香港大學,獲得地理學學士學位及碩士學位;1974-1977年就讀於倫敦大學倫敦經濟學院,獲得博士學位;1977-2007年在香港大學任教。現任香港浸會大學當代中國研究所奠基所長。
薛教授專著及編著共約四十本,國際學術論文逾一百篇,主攻城市、區域發展、基建和發展策略研究。著作包括:《北京:從傳統國都到社會主義首都》、《中國的大都市》、《中國區域發展報告》、《香港與澳門》、《香港發展地圖集》等。
薛教授的學術研究成果融貫了中西方的觀點與方法,並且多用中英雙語發表。他對中國歷史和傳統有獨到見解,這可從他的不同著作,特別是本書中體現出來。
薛教授積極參與香港地方以及國家的政治與決策,是第八屆至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也是香港特區籌委會以及多個特區政府諮詢委員會成員。他在香港傳媒時常發表言論,是個學以致用、關心家國大事的知識分子。

圖書目錄

序言
第一章 中國城市文明的起源及其歷史分期
中國文明與城市的土生性
多元的先民文化
中國何時跨進文明門檻?
第二章 由原始村落到仰韶晚期的初城
原始文明
仰韶晚期的聚落
一、姜寨一期
二、大地灣二期
三、城頭山初城
初城的性質
第三章 龍山時代的城邦
什麼是城邦
龍山時代的社會
龍山聚落和城市
城市結構和功能
龍山城邦國
第四章 夏代:青銅時期的城市文明
中國文明最早奠基於夏代
夏代開拓了中國文化新紀元
夏代的地域空間組織與城市體系
一、核心地區
二、周邊邊遠地區
夏代的城市文明
其他夏代城市
夏代——奴隸社會封建帝國的開始
第五章 青銅器的高峰:商代城市文明
中國有現存文字歷史的第一個朝代
商帝國和商文明
一、仁君
二、新的國家統治制度
三、稅制、貨幣、貿易和法典
四、經濟
冶銅技術的發展和傳播
商的疆域和城市體系
二里崗的城鎮體系
在都城300公里內的區域性中心
沿邊地區的區域性中心
商的屬地和獨立的方國
結論:商代已建立封建特色的中國城市文明的根基
第六章 由封建社會轉變成工商業城市:周代與戰國的發展
歷史的分水嶺
三代的理想:周王朝及其統治理念
一、封建制度
二、宗法制度。加上祭天地和祭祖先結成一個新宗教(儒教)
三、井田制度與城鄉分別
《考工記》與中國城市規劃
一、規劃的原則、程式以及城市理想結構
二、宗周
三、成周
戰國時代:鐵器時代開始——封建被新中央集權所替代
東周和戰國的新城市文明
一、臨淄
二、曲阜
結論:中國城市結構的定型
第七章 秦漢的行政型城市
秦開創的新型皇朝奠定了中國的概念
統一大國下的新行政和經濟
漢代的城市與城市化
漢代的城市結構
一、長安
二、洛陽
三、臨淄
四、宛
五、成都
六、邯鄲
結論:新型帝國與行政型城市
第八章 唐代:儒家模式的黃金期
魏、晉、南北朝的分裂至隋唐的大統
唐代政府體制與社會
唐代的城市化和城市發展
一、南方湧現新型大都會
二、運河城市
三、長江沿岸城市
四、東南的海港城市
五、行政及軍事重鎮
唐代的城市結構
一、曹魏時都城鄴城
二、北魏(北朝)都城洛陽
三、六朝(南朝)建康
四、長安
五、揚州(中晚唐)
結論:成熟和完善地體現了中國都城的特點
第九章 宋代的城市復興與新城市文明
中華文明的又一高峰
兩宋社會的特點
一、抑軍政策
二、文人官僚政治的形成和儒學的復興18{
三、商業國家
宋代的城市化動力
新市民社會的出現
一、開封
二、臨安(杭州)
三、平江(蘇州)
四、明州(寧波)
五、西夏、遼和金的城市
結論:中國開始產生城鄉分離
第十章 明代的城市重建
元代是城市的黑暗時代
明代的軍事和經濟復興
明代的城市化
明代城市案例
一、南京
二、京師(北京)
三、臨清
四、大同
結論:以農業經濟為基礎的中央集權
……
第十一章 清代的城市化:由新儒學到半殖民地
第十二章 現代中國:社會主義下的人民共和國的波動
第十三章 中國城市文明的啟示
參考文獻
出版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