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埃迪卡拉系古生物群系統演化及其國際對比

《中國埃迪卡拉系古生物群系統演化及其國際對比》是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擔任主要完成單位,劉鵬舉、唐烽、陳壽銘、李猛、尚曉冬、尹崇玉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埃迪卡拉系古生物群系統演化及其國際對比
  •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劉鵬舉、唐烽、陳壽銘、李猛、尚曉冬、尹崇玉
  • 等級:二等
  • 獲獎序號:20190045
  • 獲獎證書編號:KJ2019-2-35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項目摘要
埃迪卡拉紀古生物群演化及年代地層劃分一直是地質學研究的熱點,我國峽東地區是研究上述問題的熱點地區之一。為提高基礎地質研究程度,提升古生物與地層學的研究水平,項目組圍繞“埃迪卡拉紀生物地層及年代地層劃分與對比”這一重大基礎地質問題展開研究,取得如下成果:
1.系統調查華南埃迪卡拉紀微體化石組合面貌。華南埃迪卡拉紀陡山沱組三段發現新的矽化微體化石層位,鑑定90餘種,新命名3屬42種,為世界上最豐富的埃迪卡拉紀微體化石群之一。在華南地區多個埃迪卡拉系剖面上,發現豐富的微體化石新材料,絕大部分屬種為新種或首次在中國發現的屬種,極大地豐富了埃迪卡拉紀微體生物群面貌;在華南識別出多個全球廣布性屬種,為埃迪卡拉紀生物地層的洲際對比提供基礎。
2.首次建立華南埃迪卡拉紀微體生物地層序列。本項目在埃迪卡拉紀生物地層劃分研究中取得突破,以化石首現層位為標誌建立兩個埃迪卡拉紀微體化石組合帶,奠定了國際埃迪卡拉紀微體化石生物地層的研究基礎。通過系統的研究微體化石資料,將埃迪卡拉紀疑源類劃分為兩個組合,即下部的Tianzhushania spinosa組合帶和上部的Hocosphaeridium anozos - Tanarium conoideum組合帶。提出上組合帶可以與澳大利亞、歐洲板塊東部和西伯利亞同期地層疑源類組合相對比,而下組合帶在上述地區缺失的觀點。這一成果表明峽東地區是國際上埃迪卡拉紀微體生物地層序列最為完整的地區,為國際埃迪卡拉紀年代地層格架的建立及界線層型(金釘子)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古生物學依據。
3.提出華南埃迪卡拉紀年代地層初步劃分方案,修改中國地層表。2004年,Ediacaran(埃迪卡拉系)已在新的《國際地層表》中正式套用,埃迪卡拉紀地層學研究進入了內部劃分的新階段。項目綜合生物地層學和化學地層學數據,以生物演化階段為基礎,以化學地層重要變化界面為輔助標誌,提出了埃迪卡拉紀年代地層劃分的標誌,將華南埃迪卡拉紀年代劃分為2統5階,同時建議了可能的候選層型剖面。項目組提出的“九龍灣階、陳家園子階、吊崖坡階”已被全國地層委員會出版的《中國地層表(2014)》所採用。該成果也為我國競爭埃迪卡拉紀年代地層劃分的全球標準層型和點位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
4.重塑動物系統樹,證實“八臂仙母蟲”為最早的多細胞動物,將櫛水母動物最早的化石記錄向前推進了3000萬年。自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發表以後,推斷生命之樹的“真實”構架——確定古老物種在演化樹上的位置及其親緣關係,已成為生物學研究中的一項大工程。本項目在貴州翁會發現的碳膜實體化石“八臂仙母蟲”為重新排序動物系統樹的根部提供了實證。這一類獨特的宏體碳膜化石在澳大利亞南部曾發現有印痕保存的同類化石,它首先為相關地層的國際對比架起了橋樑;其次,這一化石將櫛水母動物的最早記錄從“澄江動物群”的寒武紀早期推前了至少3千萬年;更為重要的是,這一化石記錄可能將重塑動物系統樹,使我國後生動物起源和早期演化研究再次獲得突破性進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