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震科學實驗場科學設計

中國地震科學實驗場科學設計

《中國地震科學實驗場科學設計》是2019年12月中國標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地震科學實驗場科學設計編寫組。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地震科學實驗場科學設計
  • 作者:中國地震科學實驗場科學設計編寫組
  • ISBN:9787506694667
  • 頁數:172頁
  • 定價:158元
  • 出版社:中國標準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12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在野外開展觀測實驗和理論驗證一直是地球和地震科學的重要實踐方式。中國的首代地震預報實驗場可以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初的“新疆實驗場”。滇西地震預報實驗場、京津唐張地震預報實驗場還曾作為國際合作的重要視窗和平台。地震科學實驗的概念,至少可以追溯到邢台地震。周恩來總理所倡導的組織多個學科、面向地震現場、“抓住地震不放”的攻略,至今對地震科學實驗場的組織仍具有高屋建瓴的指導性意義。
2000年,國務院提出建立健全地震監測預報、災害防禦和應急救援三大工作體系的重要任務,地震科技發展的目的和重點日益明確。隨著中國地殼運動觀測網路、首都圈防震減災示範區工程技術系統和中國數字地震觀測網路工程的建設,地震基礎觀測監測能力和數位化程度快速提升,逐漸具備建設以地震為目標的野外實驗場的條件。2004年,中國地震局籌劃建設實驗場,組織編寫了《地震觀測預報實驗場建設(EPF)》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之後還陸續形成了《中國地震監測預報實驗場項目建議書》(2005年)、《國家地震安全工程項目建議書》(2007年)、《地震預報實驗場項目建議書》(2009年)、《國家地震預報實驗場建設項目建議書》(2010年)、《國家地震預報實驗場項目建議書》(2012年)等方案。經過長期積累,2017年中國地震局組織地震系統內外20家單位60餘位專家,借鑑美國南加州地震中心(SCEC)的成功經驗,編寫了《川滇國家地震監測預報實驗場科學設計》,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作為國家中心辦公室,正式運維實驗場。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總體目標
(一)建設需求
1.必要性
2.緊迫性
(二)場地選擇
(三)建設特色
第二部分 實驗場區基本情況
(一)區域構造背景
(二)地質演化歷史
(三)主要地震構造
1.塊體邊界斷裂
2.塊體內部斷裂
(四)地震活動特徵
第三部分 主要科學問題
(一)前沿科學方向
(二)近期聚焦的科學問題
(三)主要技術途徑
1.突出科學觀測
2.重視超算模擬
第四部分 重要研究內容
(一)透明地殼
1.地質構造演化模型
2.地塊模型
3.統一斷層模型
4.統一介質模型
5.大地測量模型
6.區域變形模型
7.斷層變形模型
8.應力模型
(二)解剖地震
1.地球介質結構的同震、震後、震前的變化
2.地下流體在地震孕育過程中的作用
3.地震斷層的多尺度物理與摩擦本構關係
4.地震破裂模型
5.人類活動誘發地震問題
6.作為機率預測輸入的統計地震學參數
7.地震動力學機率預測模型
8.地震斷層破裂過程預測模型
(三)韌性城鄉
1.強地面運動預測模型
2.複雜場地地震動作用模型
3.工程地震破壞
4.重大工程和生命線工程地震災害風險
5.城市地震災害及工程韌性
(四)智慧服務
1.地震數據信息管理服務平台建設
2.地震信息公共服務平台建設
3.中國地震科學實驗場的宣傳教育
……
第五部分 實驗場基礎觀測能力建設
第六部分 預期成果與效益
縮略詞(按英文首字母排序)
附錄1 國家地震科技創新工程
附求2 中國地震科學實驗場設計方案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