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一軍軍歌

目錄新一軍軍歌歌詞知識青年從軍歌歌詞展開 《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一軍軍歌》普遍被認為是《知識青年從軍歌》,是一首優秀的抗戰歌曲,在1944年的知識青年從軍運動中誕生,現在該歌的曲調已經失傳。2009年由於《我的團長我的團》的熱播而廣為流傳。 但2005年,中央電視台為了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播出了二十集電視連續劇《記憶的證明》。這部電視劇中,被日軍俘虜的國民黨軍團長周尚文,唱出了另一首真正的新一軍軍歌。 這裡因為《知識青年從軍歌》流傳廣泛,並產生了影響,故也予以收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一軍軍歌
  • :應雪痕
  • :孫熙澤
  • 類別:抗戰歌曲
新一軍軍歌歌詞,知識青年從軍歌歌詞,注釋及典故出處,創作背景,賞析,

新一軍軍歌歌詞

曲:應雪痕 詞:孫熙澤(孫立人父親) 吾軍欲發揚,精誠團結無欺罔, 矢志救國亡,猛士力能守四方。 不怕刀和槍,誓把敵人降, 親上死長,效命疆場,才算好兒郎。 第一體要壯,筋骨鍛如百鍊鋼, 暑雨無怨傷,寒冬不畏冰雪霜。 勞苦是尋常,飢咽秕與糠, 臥薪何妨,膽亦能嘗,齊學勾踐王。 道德要提倡,禮義廉恥四維張, 誰給我們餉,百姓脂膏公家糧。 步步自提防,驕縱與貪贓, 長官榜樣,軍國規章,時刻不可忘。 大任一身當,當仁於師亦不讓, 七尺何昂昂,常將天職記心上。 愛國國必強,愛民民自康, 為民保障,為國棟樑,即為本軍光。

知識青年從軍歌歌詞

君不見,漢終軍,弱冠系虜請長纓①, 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雲②! 男兒應是重危行③,豈讓儒冠誤此生④? 況乃國危若累卵,羽檄⑤爭馳無少停! 棄我昔時筆,著我戰時衿⑥, 一呼同志逾十萬,高唱戰歌齊從軍⑦。 淨胡塵,誓掃倭奴不顧身! . 忍情輕斷思家念,慷慨捧出報國心。 昂然含笑赴沙場,大旗招展日無光, 氣吹太白入昴月⑧,力挽長矢射天狼⑨。 採石一載復金陵⑩,冀魯吉黑次第平, 破波樓船出遼海,蔽天鐵鳥撲東京⑴! 一夜搗碎倭奴穴,太平洋水盡赤色,富士山頭揚漢旗,櫻花樹下醉胡妾。 歸來夾道萬人看,朵朵鮮花擲馬前,門楣生輝笑白髮,閭里歡騰驕紅顏。 國史明標第一功,中華從此號長雄, 尚留餘威懲不義,要使環球人類同沐大漢風⑵!

注釋及典故出處

①終軍,姓終名軍,字子云,漢武帝時人。漢書有傳言:南越與漢和親,乃遣軍使南越,說其王,欲令入朝,比內諸侯。軍自請:“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 下。”然終為南越所害,亡時年僅二十餘,時人稱為“終童”。終軍是濟南人,現在濟南有終軍廣場。南越國都番禺(今廣州市),為南越郡龍川令趙佗所建,佗亦漢人,籍在河北。 ②班超,姓班名超,字仲升。父班彪,兄班固,姊班昭,人稱曹大家(gū)者,皆漢之史家。超為抄書小吏時,曾望立功異域以取侯封,故投筆嘆息:安能久事筆墨乎?明帝永平十六年,僅率三十六人出使西域,安五十餘城,凡經略西域三十餘年,封爵定遠侯。 輕騎催戰雲,指班超和郭恂率領三十六名部下出使西域,恩威並施,以強力的手段,多次協助西域各國抵抗匈奴以及親匈奴國家的入侵,使西域五十多個國家都歸附了漢王朝。有名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③ 語出《論語?憲問》“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危,高峻也。孔子原意當為表現君子精神的言行,所處為開明盛世,可盡情表現,但幫無道時,說 話要小心,但卻不能做君子不該做的事,也就是說無論何時行事一定要端。歌出之時,逢國家急難,意欲鼓勵青年表現出古之士的高尚精神。 ④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第一句“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諸如“百無一用是書生”等不過讀書人之牢騷,此處引用當為激將。 ⑤羽檄,雞毛信也,常指通報戰事的急信。鮑照詩《代出薊北門行》的第一句“羽檄起邊亭,烽火入鹹陽。”最後一句“投軀報明主,身死為國殤。”不知道作者是否有此聯想。 ⑥仿《木蘭辭》“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句(整篇詩作的敘述亦仿《木蘭辭》),仍用班超投筆從戎典。 ⑦“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正是知識青年從軍時的號召。1944年10月21日,蔣介石在知識青年從軍大會上,發出了令青年熱血沸騰的口號:“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一時間在很多地方形成知識青年從軍熱潮。 ⑧ 古人劃天上星象為二十八宿(xiù)觀測日月五星(太陽、月亮和水、金、火、木、土等五顆“行星”)的運行。蘇軾《前赤壁賦》:“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 徘徊於鬥牛之間。”即二十八宿坐標法。昂月,即高高在上的月亮。太白,金星也,偶會穿過昴宿,也會與月亮靠近。雖然天象演變,但活用氣沖斗牛或氣沖牛斗的比喻,太白星竟是咱們吹進 了昴宿和月亮,豪邁之情昂揚!多數引用此歌者皆曰:氣吹太白入昂月,大約昴、昂二字太像,也怪不得別個,豕亥誤人,以訛傳訛。 ⑨蘇軾《江城子 密州出獵》最後一句“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星主侵掠,射天狼當指平定外患。 ⑩ 應指宋金采石磯大戰。紹興末年,南宋軍隊由文臣虞允文指揮,在采石磯大敗金軍,使金軍未能如願渡江南侵滅亡宋廷。“復金陵”指收復故都,此處實指憑此役迅 速收復國民政府的首都南京,果然在1944年10月21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頒布《知識青年從軍徵集辦法》等法規後,不到一年抗日戰爭勝利。 ⑴推想軍艦和飛機向東北方向的日本推進的景象,憧憬中國的反攻。不過此幕只有“攻克柏林”上演了歐洲版,國民政府也好、共產黨也好均未上演這齣解恨之快劇,只在自己的土地上表演了受降。 ⑵此段更是想像與豪情並生,顧不得用典,不過其中高昂之漢民族之精神溢於言表,與反清復明,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當屬一脈,與今日和氣、和諧、和平、共和之類的低調全然不同。

創作背景

本歌的創作背景是知識青年從軍運動。 1943年3月,國民政府立法院公布新的《兵役法》,擴大了徵兵範圍,縮小了緩役者範圍;鼓勵青年學生參軍,規定學生服役期間保留學籍,使得青年學生特別是大學生消除了學籍的顧慮。 1943年11月23日,四川省三台國立東北大學以趙惠中為首的28 名師生和各中學學生百餘人向該縣政府請求參加遠征軍殺敵。1943年11月15日,四川省軍管區中將參謀長徐思平出席東北大學“總理紀念周”,發表演講,談到在駐印軍方面要求知識分子參加的理由,稱此乃“加強遠征軍,打通滇緬路”之需要。當場就有15名男生,4名女生申請參軍。徐思平上書蔣介石,建議將青年從軍運動推廣至整個國統區。 1943年12月,國民政府軍政部兵役署頒布《學生志願服役辦法》,規定:“凡中等學校以上學生志願服役,應由學生以年滿18歲以上為限 ”。 1944年9月,蔣介石號召“十萬知識青年從軍”,頒布了對知識青年從軍的許多特殊優待條例,如對在職人員停職留薪;學生保留學籍;家庭受抗日軍人家屬優待等。政府在社會上大造聲勢,報紙、標語加大宣傳。 蔣介石1944年10月12日說:“第一,要使一般社會公民改變其過去對於兵役的心理,從而踴躍應徵,來充實作戰的實力。第二,要使社會民眾改變對於中國國民黨的態度,認識中國國民黨犧牲的精神,因之接受國民黨的領導,共同來完成革命的使命,這兩層用意後者尤重於前者。 1944年10月21日,蔣介石在知識青年從軍大會上,發出了令青年熱血沸騰的口號:“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一時間在很多地方形成知識青年從軍熱潮。 此後,青年遠征軍陸續開赴前線,至1946年秋復員。據曾任知識青年從軍、青年軍編練總監部副監的黃維在《關於青年軍的回憶》一文,在從1944年9月動員後的一年多的時間裡,陸續徵集入伍的知識青年近十萬。 青年遠征軍入伍訓練期間為 3 個月,訓練科目由兵器到戰術,學科、術科及思想並重。青年遠征軍亦分炮兵、步兵、工兵等。入營後,當以學歷、體格、志願等項為標準而編組訓練。經過短期訓練後,各師正式納入正規軍編制。青年軍 9 個師分別歸屬於中國遠征軍第 6 軍、第9 軍、第 31 軍,另外有相當一部分調入新 1 軍、新 6 軍、第 5 軍、輜重汽車第 14 團、第 15 團、憲兵教導第 3、4、5 團、傘兵總隊、譯員訓練班、無線電訓練班及派赴美國受訓的海空軍等單位,總計1.877 萬人。其中,第 201 師赴印受訓者為 500 餘人;第 203 師赴印受訓者為 250 餘人,充譯員為48 人,保送航校受訓者為 4 人;第 204 師赴印受訓者為 1074 人,第 207 師赴印受訓者為數百人。撥給印緬遠征軍的青年軍總數在 1 萬餘人,在印度受訓結業後很快派到印緬前線擔任交通運輸、坦克車兵等技術兵種工作。青年軍先後參加了緬北大反攻、如密支那、八莫、南坎、臘戌諸戰役,對打通中印公路發揮了積極作用。

賞析

歷史上的《知識青年從軍歌》的詞曲作者均不詳,歌曲最早出自中國駐印軍新一軍,歌詞源自一名中國士兵在印度藍姆伽基地訓練師所作的詩,時任新一軍副軍長的國軍名將孫立人曾對這首歌曲頗為讚賞。 《知識青年從軍歌》的最大亮點,在於其辭藻華麗、典故豐富的歌詞內容,幾乎每句歌詞都有詩詞典故,讀起來琅琅上口。 除了典故之外,這首歌還繼承了中國傳統的浪漫主義文化,文學美感非常強烈:從“氣吹太白入昂月,力挽長矢射天狼”的詩句豪情,到“破波樓船出遼海,蔽天鐵鳥撲東京”的反攻憧憬,再到“富士山頭揚漢旗,櫻花樹下醉胡妾”的勝利想像,無一不令人嘆為觀止,足見此歌詞深厚的古文功底。 該歌曲歌詞極富感染力,廣泛套用歷史典故,極富中國特色,使一名矢志精忠,投筆從戎的熱血青年的形象躍然於紙上,使聽者頓覺血脈賁張,既喚起聽眾“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又激起了聽眾建功軍中,光耀門楣的渴望,但是,歌曲由於主要針對知識青年,字裡行間無可避免的流露出知識青年特有的浪漫主義色彩,未免有些脫離實際,但是,瑕不掩瑜,這仍是一首不可多得的抗戰歌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