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國內革命戰爭
- 開始時間:1924年
中國國內革命戰爭,為建立獨立、民主、富強的新中國,中國人民自1924年起,經過3次國內革命戰爭和抗日戰爭,歷時25年,終於在1949年推翻了封建主義、帝國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
抗日戰爭(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168] [167]),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 日本侵華戰爭(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
革命風暴席捲半個中國,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反動統治。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蔣介石、汪精衛先後在上海、武漢發動反革命政變,使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革命戰爭 中國工農紅軍與國民黨軍隊 為反帝、反封建、推倒三座大山在中的統治 中國南部、中部和西北 中央根據五次反“圍剿”敵我兵力分別為10∶4萬...
《中國國內革命戰爭2(VCD)》是一本書籍,中國人民解放軍音像出版社出版。內容介紹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1924-1927)也稱“大革命”,是中國人民在國共兩黨的合作領導下,為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而進行的革命戰爭。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1927-1937)又稱土地革命戰爭,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工農...
延安保衛戰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抵禦國民黨軍反擊進攻的一次戰役。延安保衛戰於1947年3月13日開始。 戰爭是由國民黨為了攻占延安,摧毀中共黨、政、軍指揮中樞的目的,在西北地區集結了34個旅25萬多人的兵力而起。中國共產黨根據戰場態勢決定:先誘敵深入,適時放棄延安,在延安以北的山區創造戰機,逐步消滅國民黨軍...
北伐,泛指中國歷史上由南向北的大規模戰略攻擊,現代史中常特指1926年至1928年間發生的北伐戰爭,由國民革命軍北進討伐北洋政府的戰爭。1926-1927年間,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合作,領導國民革命軍揮師北伐,基本消滅了軍閥吳佩孚、孫傳芳的軍隊,重創了軍閥張作霖的軍隊。由於1927年4月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7...
《中國革命戰爭紀實:解放戰爭(中南卷)》是2007年7月1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金立昕。內容簡介 中國革命戰爭,是一部盪氣迴腸的革命英雄主義史詩;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一支英雄輩出的偉大軍隊。1955年我軍首次授銜時,朱德同志等10人被授予元帥軍銜,粟裕同志等10人被授予大將軍銜;被授予上將軍銜的57名,被...
就民族革命戰爭而言,當本民族已確立起新的社會制度時,民族革命戰爭直接起著維護和鞏固新的社會制度的重大作用;當本民族尚未確立起新的社會制度時,民族革命戰爭往往成為國內革命戰爭的前奏,成為推翻舊的統治並奪取政權,建立新的社會制度的主要手段。就階級革命戰爭而言,在無產階級尚未形成之前,階級革命戰爭促進並...
《中國革命戰爭紀實:抗日戰爭(八路軍卷)》是2007年7月1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文杰、郭輝。內容簡介 中國革命戰爭史,是一個巨大的精神和思想寶庫,值得我們去深入挖掘。為了全方位描繪中國革命戰爭史,從1995年開始,人民出版社便與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和國防大學的專家、學者開始策劃並著手寫作《...
1924年第一次國共合作實現後,經過兩年多的鬥爭,廣東革命政權得到統一和鞏固,全國工農革命運動空前高漲,為北伐戰爭奠定了政治、經濟、軍事和民眾基礎。在全國人民迫切要求和中國共產黨的影響與推動下,廣東革命政府決定出師北伐。1926年5月,以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為骨幹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葉挺獨立團及第七軍一部作為...
《中國革命戰爭紀實》是2007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講述了發生在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革命戰爭,是中國歷史上一幅波瀾起伏、輝煌絢爛的壯麗畫卷。內容簡介 《中國革命戰爭紀實》主要內容:在人民軍隊發展史上,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是艱苦而曲折的十年,而中國工農紅軍的反“圍剿”戰爭又是其中最為精彩和壯麗的篇章。《...
同日,周恩來總理也致函勉勵“兩航”員工“堅持愛國立場,努力進步,為建設新中國的人民航空事業而奮鬥”,同時宣布“兩航”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轄,並任命劉敬宜為“中航”總經理,陳卓林為“央航”總經理。歷史影響 “兩航”起義、接收,切斷了國民黨軍隊妄圖在西南各省負隅頑抗的空中運輸線,直接支援了人民解放戰爭,加速...
《中國革命戰爭紀實:抗日戰爭》是2007年7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作者是王曉輝。內容簡介 中國革命戰爭史,是一個巨大的精神和思想寶庫,值得我們去深入挖掘。為了全方位描繪中國革命戰爭史,從1995年開始,人民出版社便與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和國防大學的專家、學者開始策劃並著手寫作《中國革命戰爭紀實》系列...
而中共臨時中央領導人博古(秦邦憲)等卻認為,這次反“圍剿”戰爭是爭取中國革命完全勝利的階級決戰。在軍事戰略上,拒絕和排斥紅軍歷次反“圍剿”的正確戰略方針和作戰原則,繼續實行“左”傾冒險主義的戰略指導,提出“禦敵於國門之外”的方針,企圖以陣地戰、正規戰在蘇區外製敵,保守蘇區每一寸土地。這時,共產...
《中國革命戰爭紀實·抗日戰爭·華南抗日縱隊卷》是2007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舒健。本書全景式地展現了抗日戰爭期間,華南地區的東江縱隊、瓊崖抗日游擊總隊、港九大隊等抗日武裝。 [1] 中文名 中國革命戰爭紀實·抗日戰爭·華南抗日縱隊卷 作者 舒健 類別 中國軍事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7年7...
《中國革命戰爭紀實:解放戰爭(中原卷)》是2003年4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統。內容簡介 《中原解放戰爭紀實》是解放戰爭歷史紀實叢書之一,記述了解放戰爭時期,劉伯承、鄧小平等領導中原解放軍,遵照我黨中央、毛主席所提出的堅決與國民黨、蔣介石針鋒相對、寸土必爭的方針,南征北戰,逐鹿中原,進軍西南,...
婁山關戰鬥,是中國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兩次戰役。1935年,毛澤東和中央紅軍長征來到貴州遵義,紅軍先後於1月6日到1月22日2月24日到28日兩次打響婁山關之戰,余戰直至3月5日,總共29天時間。第一次婁山關戰鬥保衛了遵義會議的勝利召開。第二次婁山關戰鬥是毛澤東正確軍事思想的勝利實踐,是四渡赤水關鍵之戰...
十年內戰是1927年至1937年間的第一階段國共內戰,中國共產黨稱之為土地革命戰爭或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而中國國民黨則稱之為“剿匪”。共產黨認為進行革命的目的是通過將沒收的地主資產分發給農村的貧僱農,從而改變農村貧富極度懸殊的經濟狀況而產生的戰爭。戰爭期間,國民革命軍先後動用優勢兵力對共產黨的根據地實行五...
紅軍東征作為一次影響中國革命進程的戰略行動,奏響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奮起抵抗日本侵略軍的戰鬥序曲,為在抗日戰爭初期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把山西作為堅持敵後抗戰的戰略支點奠定了歷史性基礎,是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一個極其重要的里程碑。東征紀念館 為了記載、銘記和紀念這段光輝歷史,山西省共有三處建有紅軍...
日軍不僅在太平洋戰場上節節敗退,其海軍及航空兵也遭到毀滅性的打擊。日軍大本營“從戰爭全局要求出發,不允許中國派遣軍進行任何進攻作戰”,所以侵華日軍第十一軍在鄂西會戰結束後的4個月內沒有向周邊的抗日戰爭第五戰區和第六、第九戰區進攻,而這3個戰區的部隊也沒有對日軍進攻,雙方形成“和平”相峙。國內背景...
北平戰鬥,地點則是在中國冀北一帶。是抗日戰爭主要戰鬥之一,交戰一方為守軍之國民革命軍,另一方則為日軍。中國軍隊領導者為宋哲元、趙登禹、張自忠,日軍方面領軍者則為河邊正三。該戰鬥,日軍以空炸優勢取得勝利,國民革命軍29軍副軍長佟麟閣與132師師長趙登禹均陣亡,8月4日,國民革命軍撤出北平。北平戰鬥發生於...
東征戰役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由陝甘蘇區東渡黃河,對山西省境內國民黨軍的戰略性進攻戰役。歷史背景 1935年冬,日本帝國主義在華北地區加緊擴大侵略,全國人民抗日救亡運動高漲,國民黨政府繼續推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為貫徹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和把國內革命戰爭同抗日民族戰爭結合起來的戰略方針...
該組織主張日本在完成對中國東北的征服前,需有一個“思考間歇”期,以應付國內外的許多問題。為此在這期間,日本需要在上海發起一場“假戰爭”。1932年1月5日,板垣征四郎從中國東北飛回東京,得到裕仁天皇破格接見,並向天皇和日軍參謀本部報告侵占東北的情況。隨後板垣參與制訂在上海發動戰爭的計畫,並從東京給...
10月6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發出通電,指出這個報告書“公開地最無恥地宣布了瓜分中國的新計畫”,號召全國民眾武裝起來,在蘇維埃政府的領導下,“以革命的民族戰爭,來撕碎李頓的報告書”。蘇聯方面 蘇聯對九一八事變十分關注。雖然當時兩國外交關係中斷,蘇聯政府從外交及道義上同情和支持中國。蘇聯政府致電...
從此,中國革命進入了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八七會議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但也有缺點,它只注意反右,而忽視了防“左”,使“左”傾情緒在黨內滋長起來。這是一個深刻的經驗教訓。總之, 八七會議在我黨歷史上是一個轉折點。它給正處在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中的中國共產黨指明了新的出路,為挽救黨和革命作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