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對於歐州的影響》是現代朱謙之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中國哲學對於歐州的影響
- 作者:朱謙之
- 創作年代:現代
- 類別:哲學
《中國哲學對於歐州的影響》是現代朱謙之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
《中國哲學對於歐州的影響》是現代朱謙之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內容簡介該書是我國著名歷史學家和哲學家朱謙之先生研究中外關係史的專著。該書稿草創於1936年,告成於1938年,終於19.10年在商務印書館出版,原書名《中國思想...
《中國哲學對歐洲的影響》是200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謙之。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地匯集了19世以前中國思想文化西傳的有關資料和當時中外學者的相關研究成果,論述了歐洲文藝復興與中國文明、十八世紀中歐文化接觸以及中國哲學對耶穌會士、啟蒙運動、法國革命和德國革命的影響等問題,徵引的中外文獻達數百種...
以哲學為例,東西哲學均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但同時也發生相互影響。中國哲學對歐洲思想的影響,實以1645年至1742年天主教徒爭論之禮儀問題,與耶穌會士對宋儒理學之態度為其關鍵。但欲明此,須先注意中國文化西傳之歷史。以吾所見,13世紀至16世紀中國的重要發明,以蒙古人與阿拉伯人為媒介,其所傳播之中國文明...
因為處在這過程中,上升的資產階級乃是歐洲的革命因素,所以他們的思想和封建制度不能相容,他們反對封建的特權者,反對封建的社會制度,反對僧侶,反對上帝;積極方面,主張資產階級的自由權利,並且擁護自然神教或機械唯物論甚至無神論,這即是西洋文化史上的“哲學時代”,也就是歐洲哲學接受了中國理學影響的時代。關於...
春秋以前中國哲學的歷史觀的基本形式是天命論,認為天生下民,授命君主治民,社會治亂取決於君主是否順天應人。西周末社會發生巨變,人們對歷史特別是古今問題亦形成許多新見解。伯陽父認為自然環境的變化會影響社會的經濟狀況,據此預言西周將亡。諸子百家中,儒家承認歷史的變化,但強調古今間的繼承關係。孔子考察了禮...
他的代表作是《中國哲學對於歐洲之影響》《中國古代樂律對希臘之影響》《扶桑國考》《哥倫布前一千年中國僧人發現美洲考》《中國景教》等。1958年以後,朱謙之轉入對東方哲學的研究和教學,他帶領一批青年研究人員和朝鮮、捷克的研究生,先後發表了《日本哲學史》《日本的朱子學》《日本古學陽明學》《日本哲學史資科...
他根據這些材料編輯出版了《中國近事》,他在“序言”中說:“全人類最偉大的文化和最發達的文明仿佛今天匯集在我們大陸的兩端,即匯集在歐洲和位於地球另一端的東方的歐洲——支那(人們這樣稱呼它)。”因而確信兩大文明必然可以找到溝通的橋樑。現在習慣說萊布尼茨受了中國哲學的影響,這樣說實在太籠統了;既然有了...
第八章 羅明堅與中國宗教和哲學的西傳 第一節 羅明堅的漢學生涯 第二節 編寫第一部漢外辭典:《葡漢辭典》……第九章 利瑪竇與中國宗教和哲學的西傳 第十章 “禮儀之爭”與中國宗教和哲學的西傳 第十一章 儒釋道在兩辦中期的傳播 第十二章 中國宗教和哲學對法國文化的影響 第十三章 中國宗教和哲學對德國...
下編 中國宗教和哲學在歐洲早期的傳播 第一章 明清間中國文化在西方的傳播 第二章 羅明堅與中國宗教和哲學的西傳 第三章 利瑪竇與中國宗教和哲學的西傳 第四章 禮儀之爭與中國宗教和哲學的西傳 第五章 儒、釋、道在西方的早期傳播 第六章 中國宗教和哲學對法國文化的影響 第七章 中國宗教和哲學對德國文化的...
在以後的歐洲,“霍布斯主義”成了無神論的同義詞。17~18世紀在英國興起了自然神論。這種宗教哲學對歐美產生了廣泛影響,法國的伏爾泰、J.-J.盧梭等是這一思想的代表人物。自然神論者反對把宗教建立在神秘的“天啟”和“神跡"之上,主張人類天賦的理性才是宗教的基礎,企圖用理性宗教去取代傳統的天啟宗教。他們一般...
三、為使中國思想乏味的幾種可靠手段 四、Breakingthecode:另一種邏輯?第五章被遺忘的創傷:古典時代關於中國的歐洲經驗 一、“我們時代最重要的事情”:耶穌會士的使命或歐洲擴張時期未能征服中國 二、“中國使之黑暗,但有光明可尋。您尋找這光明吧。”(帕斯卡爾)三、帕萊南神甫的影響 四、羅馬和中國:什麼是...
此外,現代西方哲學是活著的、還在不斷出新的,在當今這種全球化的形勢中,對中國的各種思潮有著巨大和持久的影響。改革開放以來,這種“西學東漸”的現象屢屢出現,並勢將不斷出現。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在未來哲學的塑造中,現代西方哲學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時代背景 19世紀中葉,歐洲資本主義制度最後確立。19世紀末...
主要影響 16至18世紀中學西漸,歐洲出現了一個“中國熱”。在“中國熱”和“中國化”的思潮中,中國哲學被德法英等國的思想家們內在地吸收了。由於近代中國文化相對於西方處於劣勢,中外人士對這一歷史文化背景有所淡忘了,甚至連基本史實都十分陌生了。儘管也有人著書撰文提醒人們不要忘記中西文化交流史中的這段...
上編為“大戰前後之歐洲”,包括“楔子”、“人類歷史的轉捩”、“社會革命暗潮”、“學說影響一斑”、“思想之矛盾與悲觀”、“新文明再造之前途”、“物質的再造及歐局現勢”等11節。下編為“中國人之自覺”,它包括“世界主義的國家”、“中國不亡”、“階級政治與全民政治”、“著急不得”、“盡性主義”、...
埃及、巴比倫,特別是印度、中國是閃爍著人類最早哲學智慧之光的國家。稍晚於東方產生了哲學思維,並以其哲學思考持續久遠、影響廣泛而著稱於世的是古希臘。中國哲學,印度哲學,與發源於希臘盛行於歐洲的西方哲學,並稱為世界的三大哲學傳統。中國哲學的基本特徵,即是相對印度哲學和西方哲學而言。道家傳統文化的多維與...
此外,還有孔子道德哲學的問題,在十七~十八世紀急劇變化的歐洲社會,中國道德哲學也引起萊布尼茨、伏爾泰這樣的啟蒙時代旗手的縱情歡呼。總之,通過晚明到清前期三百年間(1500-1800)中國與歐洲的文化接觸和交往,傳統中 國作為一個輔助因素動搖了西方以《聖經》為代表的世界體系,在這裡,“傳統中國”作為一個獨立的文化...
他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畫家和文人。漁山幼年受洗,但後尚佛。柏應理、魯日滿曾先後到常熟傳教,他們有意結交當地名流,以擴大影響。吳漁山亦很敬慕這二位學識淵博的歐洲人,不久,吳與柏、魯即彼此相視莫逆。吳亦棄佛入教。吳漁山入教後,與柏應理的關係更加密切,他從柏應理學習拉丁文、神學和哲學等,後來又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