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品牌新農村系列叢書:綠色富民湄潭》從基本縣情、目標任務、品牌建設入手,總結湄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做法,分析典型案例,凝練湄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品牌特色和經驗啟示,積極探索有效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新理念、新途徑和新方法。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品牌新農村系列叢書:綠色富民湄潭
- 出版日期:2012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08107105
-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 頁數:148頁
- 開本:16
- 品牌:浙江大學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國品牌新農村系列叢書:綠色富民湄潭》從基本縣情、目標任務、品牌建設入手,總結湄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做法,分析典型案例,凝練湄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品牌特色和經驗啟示,積極探索有效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新理念、新途徑和新方法。
作者簡介
洪名勇,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制度經濟學、區域經濟、農村經濟及知識經濟研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貴州省省管專家,省優秀青年科技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省重點學科農業經濟負責人(帶頭人),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帶頭人,浙江大學兼職教授,浙江大學和貴州大學博士生導師,國家特色專業建設負責人,省級教學團隊帶頭人,“211工程”重點學科帶頭人和負責人,貴州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項,國家軟科學基金課題1項,中國科協、教育部、國家民委、國家統計局、省社科基金重大招標課題等省級以上課題20餘項;獲中國農村發展研究獎,省部級社科一等獎1次、二等獎4次、三等獎4次,省級教學成果三等獎1次;獨立或者以第一作者出版《中國經濟發展戰略研究》、《所有制結構調整與區域經濟非均衡增長研究》、《農地習俗元制度及實施機制研究》、《馬克思土地產權制度理論研究》、《中國改革試驗區比較研究》等專著10部;在《民族研究》、《經濟學家》、《中國農村經濟》等多種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90餘篇,20餘篇論文被《新華文摘》、《人大複印資料》、《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經濟學文摘》全文轉載或轉摘。
李波,副教授,貴州大學人文社科處副處長、碩士生導師、貴州大學學術骨幹。主要從事社會保障、人類文化學、生態倫理學等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貴州省社科規劃項目等10餘項,發表論文30餘篇。
李波,副教授,貴州大學人文社科處副處長、碩士生導師、貴州大學學術骨幹。主要從事社會保障、人類文化學、生態倫理學等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貴州省社科規劃項目等10餘項,發表論文30餘篇。
圖書目錄
第一章綠色富民湄潭基本縣情
一、茶文古縣:湄潭
(一)湄潭:歷史古縣
(二)湄潭:西部茶海
(三)湄潭:黔北糧倉
(四)湄潭:農村改革排頭兵
(五)湄潭:文化之城
二、湄潭歷史沿革
(一)歷史上的傳統農業縣
(二)紅色印跡
(三)文軍西征
(四)湄潭改革試驗區
三、經濟社會發展現狀
(一)經濟發展總體現狀
(二)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三)農業基本情況
(四)工業基本情況
(五)服務業基本情況
第二章綠色富民湄潭建設的目標任務
一、綠色富民湄潭建設的目標體系
(一)發展總目標:綠色富民湄潭
(二)具體發展目標
二、綠色富民湄潭建設的主要任務
(一)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實現經濟總量快速增長
(二)推進城鎮帶動戰略,引領城鄉協調發展
(三)實施新農村建設戰略,加速推進農業產業化
(四)實施鄉村旅遊發展戰略,促進農村第三產業發展
(五)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新活力
(六)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鄉綜合承載能力
(七)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實現協調與可持續發展
(八)全面推進社會事業,提高城鄉公共服務水平
(九)大力建設和諧湄潭,穩定社會發展環境
第三章綠色富民湄潭建設的評價
一、綠色富民湄潭評價的指標體系
(一)綠色富民湄潭評價指標體系的意義、原則和思路
(二)綠色富民湄潭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
二、綠色富民湄潭建設評價
(一)數據來源
(二)數據的標準化處理
(三)綜合評價值的計算
(四)綜合評價標準的制定
(五)綜合評價結果與分析
(六)結論
三、綠色富民湄潭建設的橫向評價
(一)橫向比較指標體系的構建
(二)與貴州省新農村建設總體水平的比較
第四章綠色富民湄潭的品牌建設
一、綠色富民——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一)茶產業富民
(二)農產品基地建設
(三)綠色食品工業園區建設
(四)生態休閒旅遊湄潭
二、文化塑民——人與文化的融合
(一)古縣文化
(二)新農村文化
三、和諧興民——人與人的連結
(一)城鄉差距小
(二)幹群關係融洽
第五章綠色富民湄潭的建設典型
一、茶韻富民村——核桃壩村
(一)因地制宜,解決溫飽再發展——引水尋綠之路
(二)積極引導,形成規模生態農業——添綠小康之路
(三)奮力拓展,從生態農業到生態旅遊——享綠幸福之路
(四)啟示
二、脫貧自力村——兩路口村
(一)組建新領導班子,深入農戶——內力與外力的統一
(二)抓經濟發展,科學規劃立體種養——山上種茶,田中養魚,圈中養豬
(三)建有序村紀,為民所想——民主法制自治
(四)啟示
三、謝黨感恩村——龍鳳村田家溝組
(一)體恤民生,以民為工作重點——成也農村、敗也農村
(二)村領導上承下接——政策與民願融合
(三)村民知足、勤勉、感恩——塑新型農民
(四)啟示
四、務工興農村——馬山鎮清江村
(一)清江村的難題——二元結構凸顯
(二)清江村的變通——化零為整法
(三)清江村的思考——內外力結合
(四)啟示
第六章綠色富民湄潭建設模式的體制機制與經驗啟示
一、綠色富民湄潭建設模式的背景
二、綠色富民湄潭建設模式的體制機制創新
(一)堅持生態立縣戰略,打造“生態屏障”
(二)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做實產業基礎
(三)延長產業鏈,形成綠色富民新模式
(四)著力生態建設和綠色發展,打響“休閒湄潭”品牌
(五)加快農村路網建設,打通“經濟大環線”
(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加快現代農業建設步伐
(七)完善土地流轉市場建設,實現土地資源新配置
(八)營造誠信環境,拓寬“三農”融資渠道
(九)改造農村危房改造,著力改善民生
(十)改善農民居住環境,推進城鄉一體化
(十一)強化村級組織管理服務,夯實農村民主管理基礎
(十二)加強社會事業建設,推進社會進步
(十三)培養農村鄉土人才,培育新型農民
(十四)夯實農村文化陣地,培育文明新風
三、綠色富民湄潭建設模式的創新經驗
(一)努力謀劃科學發展新規劃
(二)全力做強高效生態新農業
(三)傾力建設綠色農村新社區
(四)大力繁榮農村文明新文化
(五)傾力推進公共服務新體系
(六)竭力營造綠色生態新環境
(七)致力培育全面發展新農民
(八)合力打造情系民眾新團隊
四、綠色富民湄潭建設模式的示範意義和經驗啟示
(一)綠色富民湄潭建設模式的核心內涵
(二)綠色富民湄潭建設模式的示範意義
(三)綠色富民湄潭建設模式的重要啟示
第七章綠色富民湄潭建設模式的發展展望
一、“綠色發展、富民新民”的時代價值
(一)綠色發展是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富民新民是可持續發展理論的具體實踐
二、綠色富民湄潭建設模式的發展前景
(一)國內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態勢的外部條件
(二)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帶動
(三)湄潭的區位優勢和發展潛力
(四)湄潭農村改革試驗的發展基礎
三、深化綠色富民湄潭發展模式的戰略構想
(一)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基礎,夯實農業產業化基礎
(二)以新型工業化為龍頭,加快綠色工業化進程
(三)堅持走產業城鎮融合發展,強力推進城鎮帶動戰略,引領城鄉協調發展
(四)實施生態旅遊發展戰略,全力推動旅遊產業快速發展
(五)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強化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
(六)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提高城鄉公共服務水平
(七)大力實施民生工程,加快構建和諧湄潭
(八)加快培育新型農民,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奠定堅實的人力保障
(九)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為湄潭新農村建設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十)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加快投資體制改革,切實改善投資環境
後記
一、茶文古縣:湄潭
(一)湄潭:歷史古縣
(二)湄潭:西部茶海
(三)湄潭:黔北糧倉
(四)湄潭:農村改革排頭兵
(五)湄潭:文化之城
二、湄潭歷史沿革
(一)歷史上的傳統農業縣
(二)紅色印跡
(三)文軍西征
(四)湄潭改革試驗區
三、經濟社會發展現狀
(一)經濟發展總體現狀
(二)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三)農業基本情況
(四)工業基本情況
(五)服務業基本情況
第二章綠色富民湄潭建設的目標任務
一、綠色富民湄潭建設的目標體系
(一)發展總目標:綠色富民湄潭
(二)具體發展目標
二、綠色富民湄潭建設的主要任務
(一)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實現經濟總量快速增長
(二)推進城鎮帶動戰略,引領城鄉協調發展
(三)實施新農村建設戰略,加速推進農業產業化
(四)實施鄉村旅遊發展戰略,促進農村第三產業發展
(五)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新活力
(六)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鄉綜合承載能力
(七)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實現協調與可持續發展
(八)全面推進社會事業,提高城鄉公共服務水平
(九)大力建設和諧湄潭,穩定社會發展環境
第三章綠色富民湄潭建設的評價
一、綠色富民湄潭評價的指標體系
(一)綠色富民湄潭評價指標體系的意義、原則和思路
(二)綠色富民湄潭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
二、綠色富民湄潭建設評價
(一)數據來源
(二)數據的標準化處理
(三)綜合評價值的計算
(四)綜合評價標準的制定
(五)綜合評價結果與分析
(六)結論
三、綠色富民湄潭建設的橫向評價
(一)橫向比較指標體系的構建
(二)與貴州省新農村建設總體水平的比較
第四章綠色富民湄潭的品牌建設
一、綠色富民——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一)茶產業富民
(二)農產品基地建設
(三)綠色食品工業園區建設
(四)生態休閒旅遊湄潭
二、文化塑民——人與文化的融合
(一)古縣文化
(二)新農村文化
三、和諧興民——人與人的連結
(一)城鄉差距小
(二)幹群關係融洽
第五章綠色富民湄潭的建設典型
一、茶韻富民村——核桃壩村
(一)因地制宜,解決溫飽再發展——引水尋綠之路
(二)積極引導,形成規模生態農業——添綠小康之路
(三)奮力拓展,從生態農業到生態旅遊——享綠幸福之路
(四)啟示
二、脫貧自力村——兩路口村
(一)組建新領導班子,深入農戶——內力與外力的統一
(二)抓經濟發展,科學規劃立體種養——山上種茶,田中養魚,圈中養豬
(三)建有序村紀,為民所想——民主法制自治
(四)啟示
三、謝黨感恩村——龍鳳村田家溝組
(一)體恤民生,以民為工作重點——成也農村、敗也農村
(二)村領導上承下接——政策與民願融合
(三)村民知足、勤勉、感恩——塑新型農民
(四)啟示
四、務工興農村——馬山鎮清江村
(一)清江村的難題——二元結構凸顯
(二)清江村的變通——化零為整法
(三)清江村的思考——內外力結合
(四)啟示
第六章綠色富民湄潭建設模式的體制機制與經驗啟示
一、綠色富民湄潭建設模式的背景
二、綠色富民湄潭建設模式的體制機制創新
(一)堅持生態立縣戰略,打造“生態屏障”
(二)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做實產業基礎
(三)延長產業鏈,形成綠色富民新模式
(四)著力生態建設和綠色發展,打響“休閒湄潭”品牌
(五)加快農村路網建設,打通“經濟大環線”
(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加快現代農業建設步伐
(七)完善土地流轉市場建設,實現土地資源新配置
(八)營造誠信環境,拓寬“三農”融資渠道
(九)改造農村危房改造,著力改善民生
(十)改善農民居住環境,推進城鄉一體化
(十一)強化村級組織管理服務,夯實農村民主管理基礎
(十二)加強社會事業建設,推進社會進步
(十三)培養農村鄉土人才,培育新型農民
(十四)夯實農村文化陣地,培育文明新風
三、綠色富民湄潭建設模式的創新經驗
(一)努力謀劃科學發展新規劃
(二)全力做強高效生態新農業
(三)傾力建設綠色農村新社區
(四)大力繁榮農村文明新文化
(五)傾力推進公共服務新體系
(六)竭力營造綠色生態新環境
(七)致力培育全面發展新農民
(八)合力打造情系民眾新團隊
四、綠色富民湄潭建設模式的示範意義和經驗啟示
(一)綠色富民湄潭建設模式的核心內涵
(二)綠色富民湄潭建設模式的示範意義
(三)綠色富民湄潭建設模式的重要啟示
第七章綠色富民湄潭建設模式的發展展望
一、“綠色發展、富民新民”的時代價值
(一)綠色發展是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富民新民是可持續發展理論的具體實踐
二、綠色富民湄潭建設模式的發展前景
(一)國內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態勢的外部條件
(二)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帶動
(三)湄潭的區位優勢和發展潛力
(四)湄潭農村改革試驗的發展基礎
三、深化綠色富民湄潭發展模式的戰略構想
(一)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基礎,夯實農業產業化基礎
(二)以新型工業化為龍頭,加快綠色工業化進程
(三)堅持走產業城鎮融合發展,強力推進城鎮帶動戰略,引領城鄉協調發展
(四)實施生態旅遊發展戰略,全力推動旅遊產業快速發展
(五)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強化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
(六)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提高城鄉公共服務水平
(七)大力實施民生工程,加快構建和諧湄潭
(八)加快培育新型農民,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奠定堅實的人力保障
(九)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為湄潭新農村建設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十)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加快投資體制改革,切實改善投資環境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