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瓷窯址

中國政府準備將“中國古瓷窯址”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預備名單,遞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位於河南省境內的寶豐清涼寺汝窯遺址、禹州鈞台鈞窯遺址、鞏義黃冶唐三彩窯址名列其中。這三處不僅同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且都曾是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古瓷窯址
  • 外文名:Chinese porcelain kiln
  • 地理位置:河南省
  • 時代:遠古
簡介,窯址,出土歷史,相關影響,

簡介

世界對中國的了解是從瓷器開始的,作為最早走出國門進行文化交流的媒介,中國唐代長沙窯、邢窯、越窯、黃冶窯生產的一批批精美瓷器,最早把中華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幾乎成了衡量中華文明程度的一個標尺。作為中華民族最主要的發祥地之一,河南一度是中國古陶瓷的主要產地。3600多年前的原始青瓷和最早的白瓷都是在河南發現的。到了唐宋時期,中國的制瓷業達到了頂峰,唐代鞏義黃冶窯生產的唐三彩、寶豐清涼寺生產的汝瓷、鈞窯生產的鈞瓷,幾乎代表了中國陶瓷生產的最高水平。令人遺憾的是,這些輝煌成為煙雲,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不僅工藝失傳,連窯址所在也成了千古之謎。探尋窯址所在、再現其工藝流程、恢復其歷史面貌,成了中國考古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名列宋代五大名窯之首的汝窯當時專門為宮廷燒制御用青瓷器,有“青瓷之首,汝窯為魁”之稱,其燒造工藝達到了中國陶瓷史上的極致。汝瓷在北宋末、南宋初就很珍貴,元、明、清各朝代更是深藏宮中,傳世的汝瓷僅有60多件,是舉世公認的稀世珍寶。

窯址

磁村古瓷窯址位於淄川區磁村鎮,共包括3處窯址:南北窯窪區,蘋果園區和華嚴寺區。
中國古瓷窯址
(1)南北窯窪區,在村東約0.5公里處,面積約15萬平方米。1976年《淄博陶瓷史》編寫組在窯址北部發掘窯爐12座,採集了大量標本,按器型和釉色特徵可分為早、中、晚三期。早期以黑釉為主,次為青釉、醬釉、茶葉末釉,釉色較純正,器物主要有碗、盆、瓶等。中期以白釉為主,有少量青釉,並施護胎釉,白度不高。胎以紅胎為主,灰胎次之,很少白胎。以白釉加綠點彩的裝飾居多,大都施在碗的內壁近沿處。出土器物以碗最多,次為缽、罐、瓶等;晚期以白釉為主,黑釉少見。出現了劃花、剔花等裝飾手法,出土的器物有碗、罐、碟、瓶等。從器物造型、釉色、及製造工藝看,南北窯窪區當為唐代晚期至北宋時期的窯址。
(2)蘋果園區,位於磁村南部,窯址現存面積2萬平方米。地表散布有許多瓷片,以黑釉居多,青釉、醬釉次之,釉色不純正。胎骨厚重,色為缸紅、白、灰色等。器類主要有碗、盤、罐等。其年代約為唐代。
(3)華嚴寺區,在磁村南部,面積1.6萬平方米。1976年《淄博陶瓷史》編寫組對該窯址進行了發掘,清理出燒煤窯2座,料池1個,作坊遺址1處,並採集了大量瓷片標本。釉色以白釉最多,次為黑色、醬色、黃色。白釉的白度很高,釉面光潔。胎亦白色、質薄而勻。製作規整,裝飾精巧多樣,有劃花、剔花、篾紋、白地黑花、加彩、絞胎等。器物有碗、罐、盆、杯、盤,以碗居多。該窯址年代為金代。
1984年,磁村古瓷窯址定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出土歷史

1987年,經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發掘確認汝窯遺址位於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村。2000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發現汝窯中心燒造區,獲取了大量精美的汝瓷標本,尤其是發現了相當數量的傳世品中罕見的新器形,彌補了長期以來研究汝窯瓷器不見窯址和實物標本的缺撼。
北宋工匠在唐代花瓷工藝的基礎上,創燒成功窯變銅紅釉——鈞瓷,以其“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獨特窯變效果將瓷器由青白二色帶入了五彩繽紛的世界,有“鈞瓷無雙”之說。北宋徽宗時(公元1101-1125)成為御用珍品,誥封“神鈞寶瓷”,設定官窯,燒制宮廷用瓷,每年欽定生產36件,禁止民間收藏。
1974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河南省禹州市鈞台村發現鈞窯窯址,初步解決了鈞窯的始燒時間和發展階段問題。
中國唐代的三彩陶器更是舉世聞名,但其工藝流程失傳。發現於1957年的鞏義黃冶唐三彩窯是洛陽古唐三彩產地所在,也是中國最早發現的一處唐三彩窯址。2002年以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鞏義黃冶唐三彩窯的大規模考古發掘,找到了古唐三彩燒制的窯爐和作坊,出土了大量精美的三彩器、半成品和各類窯具,再現了唐三彩製作和燒造工藝流程:古唐三彩是經過兩次燒造而成的,先是將原料打碎放入澄泥池中浸泡、沉澱,製成泥漿,在作坊中制坯做成各種器物後,入窯作第一次素燒,然後取出上彩釉,再入窯進行第二次釉燒。
寶豐清涼寺汝官窯遺址的發現,使汝官窯的燒造區重見天日,並獲得了大量精美的汝官窯瓷器標本,尤其是發現了相當數量的傳世品所罕見的新器形,彌補了長期以來研究汝官窯瓷器不見窯址和實物標本缺乏的遺憾,也為解決汝官窯的燒造年代提供了大量珍貴的實物資料,並充分證明了這裡是聞名於世的汝官窯遺址所在地。
汝窯燒制始於宋初,終於元末。在北宋晚期的數十年間,因為宮廷燒制御用瓷器而蜚聲海內外,因燒制時間較短,工藝失傳,傳世品極少,專門為宮延燒制御用青瓷器而蜚聲海內外的汝官窯,僅僅燒造了二十年就湮滅在戰亂中。如今,汝官瓷的傳世品僅有七十多件,收藏在世界各地著名的博物館裡。
禹州鈞台鈞窯遺址初步解決了鈞窯的始燒時間和發展階段問題。北宋工匠在唐代花瓷工藝的基礎上,創燒成功窯變銅紅釉——鈞瓷,以其“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獨特窯變效果將瓷器由青白二色帶入了五彩繽紛的世界,北宋徽宗時成為御用珍品,誥封“神鈞寶瓷”,並在禹州市設定官窯,燒制宮廷用瓷,每年欽定生產36件,禁止民間收藏,因官窯地處禹州城內“古鈞台”附近,故窯名“鈞窯”,瓷器名為“鈞瓷”。
鞏義黃冶唐三彩窯址發現了世所罕見的唐青花瓷,解決了唐青花瓷產地的學術懸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孫新民介紹說,鞏義黃冶唐三彩窯址是上個世紀70年代發現的,是當時全國最早發現的唐三彩窯址。

相關影響

三座窯址的保護引起了中國政府的重視,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發掘較早的鈞窯遺址,其發掘現場原址上已建起了一座現代化窯址博物館。一批民間藝人也在為恢復工藝而努力,唐三彩、鈞瓷、汝瓷的仿製工作取得進展。中國政府重視保護這三座窯址,把它們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發掘較早的鈞窯遺址,其發掘現場原址上已建起了一座現代化窯址博物館。一批民間藝人也在為恢復工藝而努力,唐三彩、鈞瓷、汝瓷的仿製工作取得進展。清涼寺的發掘現場已建起了一座臨時性的保護棚,一個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的高規格的窯址博物館正在籌建。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