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美學範疇“觀”研究

中國古典美學範疇“觀”研究

《中國古典美學範疇“觀”研究》是2018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海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古典美學範疇“觀”研究
  • 作者:吳海倫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ISBN:9787520321808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觀”作為一個在審美活動中具有關鍵意義的美學範疇,在中國古典美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觀”這個詞出自中國哲學,“觀”有多重含義,“觀”在美學中的套用是指審美觀照,作為審美觀照的“觀”在中國美學和日常生活中都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通過對“觀”的詞源學意義的考察,我們可以知道,“觀”在詞源學意義上是指洞見,此洞見不同於一般的“視”“見”,它雖具有“視”“見”的動作,卻同時具有洞察本質的意義。“觀”與“照”在觀察事物、照見本質的意義上是相同的,因此,“觀”與“照”可以通用,共同組合在一起,作為動詞,它們都與視覺相關,但又超出視覺,並且從美學角度看,均可表示審美活動的進行和過程。在先秦典籍中,提到“觀”的包括《周易》和《左傳》。《周易》提出“觀”卦,《左傳》有“季札觀樂”的說法。此後,儒家以孔子為代表提出“興、觀、群、怨”“觀物比德”,道家以老莊為代表提出“滌除玄鑒”“以道觀之”,作為儒家理學代表的邵雍提出“以物觀物”的觀點,儒家理學集大成者朱熹提出“以《易》觀人事”,在佛教典籍中,“觀”也是一個相當普遍的概念,“止觀”是佛教修行的重要方法,天台宗提出了“圓觀”“觀心”,禪宗提出禪觀的重要觀點。相比之下,西方的審美觀照理論主要是以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康德、叔本華、黑格爾、鮑桑葵、布洛、閔斯特堡等為代表,審美靜觀成為當時西方美學審美觀照理論的一個普遍性範疇。對比分析西方的審美觀照理論,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中國的“觀”或曰審美觀照建立在主客合一的基礎上,並不執著於對具體客觀物象的外觀,而更注重內在的視象,注重對主體世界的返本歸原,並且強調由觀照而得的形而上的視域或曰境界。

圖書目錄

導論
第一章 從“觀”到審美觀照
第一節 “觀”和“觀照”的語義分析
一 “觀”的語義分析
二 “觀照”的語義分析
三 “觀”的哲學歷史考察
第二節 “觀”和“觀照”的美學闡釋
一 西方的審美觀照理論
二 中國的審美觀照理論
三 中西審美觀照理論比較
第二章 “觀”的哲學基礎
第一節 《周易》哲學中的“觀”
一 “貞觀
二 “觀”卦
三 觀物取象
第二節 儒家哲學中的“觀”
一 觀物比德
二 以物觀物
第三節 道家哲學中的“觀”
一 老子的“觀
二 莊子的”觀
第四節 佛教哲學中的“觀”
一 觀自在
二 觀空
三 禪觀
第五節 “觀”的哲學內涵
一 中國哲學中“觀”的異同
二 “觀”的時空觀的思想基礎
三 “觀”的一般哲學意義
第三章 “觀”的美學內涵
第一節 “觀”的基本類型
一 靜觀
二 流觀
第二節 “觀”的發生機制
一 “觀”與“心”
二 “觀”的前提和過程
第三節 “觀”的審美特性
一 意向性
二 知覺性
三 情感性
四 體驗性
第四章 “觀”與中國藝術美學
第一節 “觀”與中國文學美學
一 《楚辭》中的“觀”
二 《世說新語》中的”觀
三 《文心雕龍》中的“觀
四 《人間詞話》中的”觀
第二節 “觀”與中國繪畫美學
……
第五章 “觀”與日常生活美學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