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文藝學叢編是2001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古典文藝學叢編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第1版 (2001年7月1日)
- 開本:32, 0開
內容簡介,目錄,圖書信息,媒體評論,
內容簡介
全書分為三編,圍繞著創造——作品——接受這三個環節展開。每一範疇之下,先作一提要說明,略說此一範疇的基本涵義及歷史發展,然後按歷史順序羅列理論資料。在創造——作品——接受這個系統中,藝術作品是最中心環節,把它列為第二編。承上為第一編為創造,啟下為第三編為接受。書後附錄,乃論家簡釋,按朝化順序排列,供讀者查閱參考。
目錄
前言
第一編 創造
一 感物
二 感興
三 比興
四 神思
五 虛靜
六 妙悟
七 物化
八 文氣
九 虛實
十 動靜
十一 法度
十二 立身
十三 憤書
十四 體勢
第二編 作品
一 文道
二 情志
三 意象
四 竟境
五 氣韻
六 形神
七 文質
八 真幻
九 情理
十 情景
十一 中和
十二 剛柔
十三 文體
十四 通變
第三編 接受
一 知音
二 知人
三 興會
四 美醜
五 趣味
六 風骨
七 奇正
八 言意
九 自然
十 教化
附錄 論家簡釋
圖書信息
平裝: 1200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ISBN: 7301050798
條形碼: 9787301050798
商品尺寸: 20.6 x 14.2 x 5 cm
商品重量: 1 Kg
媒體評論
前言
古代中國,詩話、詞話、曲話、文論、畫論、樂論、劇說、賦說、書品、點評等等,浩如煙海、散見於各種典籍。如要加以概括,本可統名為“藝文學”,以與歷代的“藝文志”相照應。但在猶豫再三之後,我還是按照現代稱謂,把這些統稱為古典文藝學,這更便於和現代文藝學相照應。
中國古典文藝學源遠流長,傳統悠久,卓然獨立於世界文藝學之林。
中國古典文藝學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概括了中華民族的藝術經驗,自成體系,運用了一套獨特的範疇,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如何探索中國古典文藝學,掌握完整體系,理清基本範疇,這已經成為文藝學界密切關注的重要課題。這個課題的解決,有待集思廣益,共同努力。
置中國古典文藝學於世界文藝學之林,把它和西方及東方其他各國的文藝學作比較研究,這也許是探索中國古典文藝學體系及其特點的重要途徑。有比較才能鑑別。然而,比較,不是比枝節皮毛,而是找本質特徵,這就需要馬克思主義這個根本方法。
比較要從實際出發,必須實事求是。比較,當然不止於事實比較,而應提高到價值比較的水平。但是,價值比較必須建立於事實比較的基礎之上。為了比較,需要掌握對象的基本事實,既要知己,又要知彼,知己而又知彼,才能兩相比較,辨別異同,評判優劣,從而取長補短,為我所用,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當代文藝學。
為了掌握中國古典文藝學的基本輪廓,可以按照歷史順序逐代考察,理出占典文藝學的歷史脈絡。此外,是不是也可以從考察中國古典文藝學的基本範疇著手,進而弄清其思想體系呢?這也許是曲徑,然而不妨一試。範疇,乃是思想體系這張網中的許多紐結,從各個紐結著手,弄清紐結之間的聯繫,亦能掌握思想體系之網。
無疑,無論是理論科學還是歷史科學,都要追求理論和歷史的統一。研究中國古典文藝學的歷史,當然不能僅僅停留在羅列現象、只擺事實,而要在事實的基礎上,探索基本範疇、思想體系的歷史生成。若要對中國古典文藝學作理論研究,掌握基本範疇的內在邏輯,了解它的理論價值,也需要弄清歷史發展的脈絡。
文藝學範疇隨著歷史的變化而發展,因此,考察文藝學範疇也當然不能離開歷史。
任何藝術思想都產生於人類的藝術和審美活動基礎之上。作為人類活動的方式之一,審美活動在開初並不獨立存在,而是伴隨著人類最基本的活動(生產、交往、生活等等)的發展而產生,並且就滲透在這些活動之中。莊周所曾描繪過的一些實踐活動,如庖丁解牛、輪扁斲輪、佝僂承蜩、梓慶削木等等,其實都已帶上了審美活動的性質,只是這樣的審美活動還未從實踐活動中分離出來。宰牛巨匠庖丁經過近二十年的苦練,解牛數千,熟而生巧,因而能在解牛時,從容自如,遊刃有餘,獲得了實踐的自由。在這種自由實踐活動中直接享受到了審美的愉悅,勞動本身就具有了審美性質。“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躊,砉然響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莊子·養生主》)。解牛而達到這種境界,就上升為審美活動了,但這還不是藝術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