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園詩話》是清代袁枚的一部有為之作,有其很強的針對性。《隨園詩話》部頭較大,加《補遺》共二十六卷。此書本是興盡落筆、隨時採錄,因此並無一定的章法體例。它圍繞品詩、論詩、作詩、錄詩,記述詩風沿革、詩歌本事、人情風貌等。雖旨在論詩,而不全是詩論。本書所論及的,從詩人的先天資質,到後天的品德修養、讀書學習及社會實踐;從寫景、言情,到詠物、詠史;從立意構思,到謀篇鍊句;從辭采、韻律,到比興、寄託、自然、空靈、曲折等各種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以及詩的修改、詩的鑑賞、詩的編選,乃至詩話的撰寫,凡是與詩相關的方方面面,可謂無所不包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古典文化大系第七輯:隨園詩話譯註
- 譯者:唐婷
- 出版日期:2014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2647672
- 作者:袁枚
-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 頁數:380頁
- 開本:16
- 品牌:鳳凰壹力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清代影響最大的一部詩話
作者簡介
唐婷,山西大學古代文學博士,發表論文多篇著作有《尚書》(譯註),三晉出版社(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12年6月。目前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中日韓(詩經)百家匯注》,承擔《(豳風·東山)匯注》與《(小雅·伐木)匯注》兩篇
圖書目錄
前言
卷 一
一 英雄未遇無大志
三一 香詩艷調莫輕看
卷 二
五三 顧東山之女
六九 詩讖
卷 三
九 東坡近體詩
一一 貧士妙詩
一八 假亦真來,真亦假
二三 落水願逢李太白
三四 詩如言
六二 閨怨
七四 不當效法
卷 四
三八 閨秀能詩
卷 五
一四 鑿土而居
三一 詩之寄託
卷 六
四三 寫景與言情
七九 詩乃人之性情
一○一 作詩用虛字
卷 七
五八 恰是此詩
五九 古剌水
六六 詩貴真雅
六七 談用典
六八 今人描詩
七○ 老學究論詩
……
卷十五
一○ 鶯遷
一二 萱草
一六 花旦
一九 結髮與斂衽
二三 紅綾喜帖
三九 何謂佳詩
五三 進士之榮
卷十六
四八 錢注杜詩
六三 珠娘之麗
卷 一
一 英雄未遇無大志
三一 香詩艷調莫輕看
卷 二
五三 顧東山之女
六九 詩讖
卷 三
九 東坡近體詩
一一 貧士妙詩
一八 假亦真來,真亦假
二三 落水願逢李太白
三四 詩如言
六二 閨怨
七四 不當效法
卷 四
三八 閨秀能詩
卷 五
一四 鑿土而居
三一 詩之寄託
卷 六
四三 寫景與言情
七九 詩乃人之性情
一○一 作詩用虛字
卷 七
五八 恰是此詩
五九 古剌水
六六 詩貴真雅
六七 談用典
六八 今人描詩
七○ 老學究論詩
……
卷十五
一○ 鶯遷
一二 萱草
一六 花旦
一九 結髮與斂衽
二三 紅綾喜帖
三九 何謂佳詩
五三 進士之榮
卷十六
四八 錢注杜詩
六三 珠娘之麗
文摘
① 沈歸愚:即沈德潛,字確士,號歸愚,清代詩人。著有《古詩源》《唐詩別裁》等。
② 劉永錫:字欽爾,號剩庵,明朝人。
③ 方策:即簡冊,指典籍,後也指史冊。
④ 王魯齋:即王柏,號魯齋,南宋人。師從朱熹,著有《書疑》《詩疑》等。
⑤ 陳少南:即陳鵬飛,字少南,南宋人。著有《羅
浮集》《管見集》等。
譯文
沈德潛選詩作《明詩別裁》,收錄劉永錫《行路難》一首,說:“雲漫漫兮白日寒,天荊地棘行路難。”批語是:“僅此寥寥數字,已勝過他人千言萬語。”我不禁大笑。“風蕭蕭兮白日寒”,是《戰國策》里的話。“行路難”三個字是詩題。這個人所作,僅“天荊地棘”四
字而已。認為此詩做得好,全無意義。須知《三百篇》中如“采采芣苢”“薄言采之”之類,都不是後人作詩應該效仿的。孔子保存這些詩,是將它們視作采自南國的遺風,尊為文王的教化;並非如後人選讀本那樣,只為教人模仿。今人附會《三百篇》,大加讚嘆。章艧齊調侃著仿照作詩,說:“點點蠟燭,薄言點之。點點蠟燭,薄言剪之。”注釋說:“剪,是剪去它的煤引。”聽聞此詩的人無不笑倒在地。我曾懷疑孔子刪詩的說法,本是附會。今不見於《三百篇》中,而見於他書的詩,如《春秋左氏傳》的“翹翹車乘,招我以弓”,“雖有姬姜,無棄憔悴”;《禮記·表記》的“昔吾有先正,其言明且清”;古詩的“雨無其極,傷我稼穡”之類,都不比《三百篇》的詩差,那為什麼要全刪?要知道孔子只是敘述和闡明前人的學說,自己不創作,《三百篇》是記載在魯國竹簡上的古老詩篇,孔子只是修訂了它,使《雅》《頌》各得其所而已,並非刪掉了某些詩。後儒王柏想要刪去《國風》五十篇,他認為那些都是淫詞穢語,陳少南又想要刪去《魯頌》,他們是多么迂腐狂妄啊!
② 劉永錫:字欽爾,號剩庵,明朝人。
③ 方策:即簡冊,指典籍,後也指史冊。
④ 王魯齋:即王柏,號魯齋,南宋人。師從朱熹,著有《書疑》《詩疑》等。
⑤ 陳少南:即陳鵬飛,字少南,南宋人。著有《羅
浮集》《管見集》等。
譯文
沈德潛選詩作《明詩別裁》,收錄劉永錫《行路難》一首,說:“雲漫漫兮白日寒,天荊地棘行路難。”批語是:“僅此寥寥數字,已勝過他人千言萬語。”我不禁大笑。“風蕭蕭兮白日寒”,是《戰國策》里的話。“行路難”三個字是詩題。這個人所作,僅“天荊地棘”四
字而已。認為此詩做得好,全無意義。須知《三百篇》中如“采采芣苢”“薄言采之”之類,都不是後人作詩應該效仿的。孔子保存這些詩,是將它們視作采自南國的遺風,尊為文王的教化;並非如後人選讀本那樣,只為教人模仿。今人附會《三百篇》,大加讚嘆。章艧齊調侃著仿照作詩,說:“點點蠟燭,薄言點之。點點蠟燭,薄言剪之。”注釋說:“剪,是剪去它的煤引。”聽聞此詩的人無不笑倒在地。我曾懷疑孔子刪詩的說法,本是附會。今不見於《三百篇》中,而見於他書的詩,如《春秋左氏傳》的“翹翹車乘,招我以弓”,“雖有姬姜,無棄憔悴”;《禮記·表記》的“昔吾有先正,其言明且清”;古詩的“雨無其極,傷我稼穡”之類,都不比《三百篇》的詩差,那為什麼要全刪?要知道孔子只是敘述和闡明前人的學說,自己不創作,《三百篇》是記載在魯國竹簡上的古老詩篇,孔子只是修訂了它,使《雅》《頌》各得其所而已,並非刪掉了某些詩。後儒王柏想要刪去《國風》五十篇,他認為那些都是淫詞穢語,陳少南又想要刪去《魯頌》,他們是多么迂腐狂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