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鑽探技術

中國古代鑽探技術

大口淺井階段(公元前 3~11世紀)口徑大到二三十丈(古長度單位),井身淺,每挖一井投入幾百人,鑿挖工具都是鏟鋤等農用工具。自秦漢至南北朝,鑿挖的都是上土下石的裸眼井;南北朝至五代,始用木製井筒護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古代鑽探技術
  • 外文名:ancient drilling techniques in China
  • 相關名詞:技術,石油,歷史
  • 古代鑽鑿工具:魚尾銼、財神銼等
簡介,古代主要鑽鑿工具,歷史與發展,

簡介

Zhongguo gudai zuantan jishu
中國古代鑽探技術
ancient drilling techniques in China
中國古代鑽探技術始自鑽鑿井鹽。
井鹽鑽探 按照生產技術發展水平,井鹽鑽探大體經歷了3個階段:
② 鑽探形成階段(1041~1368)。亦稱卓筒井階段。口徑小,一般如碗大(5~9寸),深度自幾十丈到百餘丈。到北宋仁宗慶曆、皇(1041~1054)年間已形成較完善的人力衝擊式鑽井技術。當時共有鹽井728口,到南宋紹興二年(1132)達到4900餘口。鑽頭為鐵質圜刃銼,吸鹵筒和卓筒(即套管)為鑿通節隔的楠竹。這是中國古代鑽探技術的形成階段,也是中國古代深井衝擊式鑽井技術逐漸傳入西方的時期(約11世紀)。
③ 深井發展階段(1369~1911)明宋應星著《天工開物》(1637)對鑽井工藝有詳細的敘述,鑿井、打撈、治井工具形式多樣。鑽井工序分為6道:選擇井位和初開井口;下石圈(下石制導管);銼大口;制木竹(制套管);下木竹(下木或竹套管);鑽小口(圖1[明清時期井鹽鑽探鑽小口圖])和見功(鑽小井眼和完井)。

古代主要鑽鑿工具

古代主要鑽鑿工具(圖2[ 古代鑿井工具圖])為魚尾銼、財神銼等;主要治井、打撈工具為提須子、柳穿魚、霸王鞭等;傳遞動力和升降銼進工具用斑竹所制的篾索,堵漏和補腔(井)主要材料為桐油、石灰。鑽進一口三百丈左右的井一般要四、五年。

歷史與發展

深井鑽鑿工藝發展到明清時期已日趨完善,清道光年間(1835), 四川自貢著名的海井鑽鑿成功 (見彩圖[自貢鹽場的海井,1835年用人力衝擊式頓鑽法鑿深達]海井,1835年用人力衝擊式頓鑽法鑿深達" class=image>[1001.42米,是中國也是世界上第一口超過千米的深井]),井深1001.4米,創造了當時中國以及世界鹽井井深的最高紀錄。
石油天然氣鑽探 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遠在漢末、晉初(200~300)年間,在四川邛州一帶鑽成了天然氣井,左思(約250~305)在《蜀都賦》中描述其景象為“火井沉熒於幽泉,高焰飛煽於天垂”。隋朝(589)在邛州設立大井縣,發現了石油。據明代《蜀中廣記》記載,1521年(明正德年間),中國第一口油井在四川嘉州用鑽鑿鹽井器具鑽成;1840年,四川自流井地區鑽成深達1200米的天然氣井磨子井。近代使用動力機械鑽探石油始於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