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經典戰爭戰例(第2卷)》是2012年11月1日由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和戰略研究部。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古代經典戰爭戰例(第2卷):兩晉•南北朝•隋•唐•遼•北宋
- 作者: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和戰略研究部 編
- ISBN:9787506563253
- 頁數:400
- 定價:36.00元
- 出版社:中國人民解放軍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11月1日
- 副標題:—兩晉·南北朝·隋·唐·遼·北宋
內容介紹,編輯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介紹
《中國古代經典戰爭戰例(第2卷):兩晉·南北朝·隋·唐·遼·北宋》中不僅介紹了多位少數民族將領的優秀指揮藝術,還總結了他們的失敗教訓,這些至今仍有很強的現實和借鑑意義。這一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分裂時期,所以選人的戰例也主要是統一與反統一的戰爭。
編輯推薦
《中國古代經典戰爭戰例(第2卷):兩晉·南北朝·隋·唐·遼·北宋》是《中國古代經典戰爭戰例》的第二卷,選人了從三國時期晉滅吳統一全國到北宋和遼國的幽州之戰共13個經典戰例。
圖書目錄
晉滅吳的戰爭
秦晉淝水之戰
東晉滅南燕、後秦的戰爭
北魏與劉宋的戰爭
隋王朝的統一戰爭
瓦崗農民起義戰爭
李淵奪取關隴和中原的戰爭
唐王朝平定安史之亂的戰爭
唐憲宗削平藩鎮割據的戰爭
黃巢農民起義戰爭
後唐滅後梁的戰爭
北宋的統一戰爭
宋遼幽州之戰
秦晉淝水之戰
東晉滅南燕、後秦的戰爭
北魏與劉宋的戰爭
隋王朝的統一戰爭
瓦崗農民起義戰爭
李淵奪取關隴和中原的戰爭
唐王朝平定安史之亂的戰爭
唐憲宗削平藩鎮割據的戰爭
黃巢農民起義戰爭
後唐滅後梁的戰爭
北宋的統一戰爭
宋遼幽州之戰
序言
1981年底,我從蘭州軍區部隊調入軍事科學院工作。初涉軍事科研領域,真是白紙一張。什麼是軍事科學?軍事科學研究什麼?怎樣進行軍事科學研究?從何處下手?對於我來講,充滿著新奇與問號。隨著我們的到來,一批批老研究員離開了自己的戰鬥崗位。除了同其他同志一道歡送他們外,還有一項重要的事情,就是幫他們搬辦公室,整理辦公物品。當我有幸收攏老研究員留下的書刊資料時,心裡總是樂滋滋的,有一種豐收的感覺。為了儘快彌補自己的知識系統缺項,我開始閱讀軍科院發的、自己購買的和收集到的各類軍事書刊,從毛澤東軍事論著到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約米尼的《戰爭藝術》、富勒的《西洋世界軍事史》,一本本讀下去,雖是生吞活剝,但日久也漸漸地覺出了其中三昧。然而,對繁雜浩瀚的中國古代軍事史,卻總感覺不得要領。一次,偶然翻檢一位退休老同志留下的資料,發現了《中國古代經典戰爭戰例》(改版前稱《中國古代戰爭戰例選編》),捧讀之下,如獲至寶,它成了我從事軍事科學研究特別是了解中國古代軍事史的終南捷徑。
在軍事科學院工作一晃三十年過去了,我對這部書的作者們也隨之有了更多的了解。該書由我院戰爭理論研究部第三研究室(現為戰爭理論和戰略研究部第四研究室)集體編著。這些同志多是五八年建院後陸續從全軍選調的文史專家,諳熟中國古代戰爭史、軍事思想和戰略理論,他們治學嚴謹、著述豐富,在與他們的不斷交流中,自覺獲得了很多教益,也更增添了我對這套書的珍重和喜愛。
在軍事學術領域,理論創新一方面要與時代軍事實踐的發展相適應,另一方面也要努力從軍事史研究中去總結和提煉。這是軍事科研的一般方法和規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如果沒有對春秋戰爭史的透徹觀察,就不會有兵學經典《孫子兵法》的誕生;如果沒有對中國革命戰爭實踐經驗的深刻認識與總結,也不會形成偉大的毛澤東軍事思想。同樣,如果沒有對西方戰爭史尤其是拿破崙戰爭的深入研究,就不會有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如果沒有對西方海戰史的系統研究,也難以產生馬漢的海權理論。人們從已經過去的戰爭歷史中擷取有益的東西,以指導明天的戰爭,在不斷發展的軍事實踐中把握與運用以往的經驗,去考證這些結論,吸收那些用得著的東西.拒絕那些用不著的東西,增加那些自己所特有的東西。如果說實踐是“源”的話,那么理論可叫做“流”。有過直接經驗的人,像毛澤東就是傑出的代表,是源流融合,融為一體而謂之“神”,而我們這樣直接經驗極少的人恐怕只有先流後源,更多依仗間接經驗,去努力做到流源結合。因而,在軍事科研工作者看來,軍事史研究不但是軍事理論研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一個重要階段,忽略了這一階段,軍事理論的創新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而為了打牢這個基礎,不論是軍事史研究,還是深究其中的軍事思想,努力把握其中的戰略戰術,均可從解剖研究分析戰例開始,這是我們進行軍事科學研究的重要基本方法。
《中國古代經典戰爭戰例》精選了從商周牧野之戰到清軍平定準噶爾族叛亂的戰爭共50個著名戰例,從軍事思想特別是戰略戰術等角度進行了深入剖析,有如皰丁解牛,不僅提綱挈領、鞭辟入裡,而且文筆簡練、深入淺出,既適合軍事科研工作者作為參考,也適於用作大中學校和青年們的普及讀物。相信廣大讀者定會從中獲取許多軍事科學知識上的教益和智慧上的啟迪。因此,當《中國古代經典戰爭戰例》一書的原作者提出要修訂再版該書時,作為戰爭理論和戰略研究部的部長,我給予了力所能及的支持。我覺得,這不僅是為表達對老一輩軍事科研工作者的敬重之情,也是努力為軍事科研工作的長遠發展做點應該做的事情。
在軍事科學院工作一晃三十年過去了,我對這部書的作者們也隨之有了更多的了解。該書由我院戰爭理論研究部第三研究室(現為戰爭理論和戰略研究部第四研究室)集體編著。這些同志多是五八年建院後陸續從全軍選調的文史專家,諳熟中國古代戰爭史、軍事思想和戰略理論,他們治學嚴謹、著述豐富,在與他們的不斷交流中,自覺獲得了很多教益,也更增添了我對這套書的珍重和喜愛。
在軍事學術領域,理論創新一方面要與時代軍事實踐的發展相適應,另一方面也要努力從軍事史研究中去總結和提煉。這是軍事科研的一般方法和規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如果沒有對春秋戰爭史的透徹觀察,就不會有兵學經典《孫子兵法》的誕生;如果沒有對中國革命戰爭實踐經驗的深刻認識與總結,也不會形成偉大的毛澤東軍事思想。同樣,如果沒有對西方戰爭史尤其是拿破崙戰爭的深入研究,就不會有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如果沒有對西方海戰史的系統研究,也難以產生馬漢的海權理論。人們從已經過去的戰爭歷史中擷取有益的東西,以指導明天的戰爭,在不斷發展的軍事實踐中把握與運用以往的經驗,去考證這些結論,吸收那些用得著的東西.拒絕那些用不著的東西,增加那些自己所特有的東西。如果說實踐是“源”的話,那么理論可叫做“流”。有過直接經驗的人,像毛澤東就是傑出的代表,是源流融合,融為一體而謂之“神”,而我們這樣直接經驗極少的人恐怕只有先流後源,更多依仗間接經驗,去努力做到流源結合。因而,在軍事科研工作者看來,軍事史研究不但是軍事理論研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一個重要階段,忽略了這一階段,軍事理論的創新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而為了打牢這個基礎,不論是軍事史研究,還是深究其中的軍事思想,努力把握其中的戰略戰術,均可從解剖研究分析戰例開始,這是我們進行軍事科學研究的重要基本方法。
《中國古代經典戰爭戰例》精選了從商周牧野之戰到清軍平定準噶爾族叛亂的戰爭共50個著名戰例,從軍事思想特別是戰略戰術等角度進行了深入剖析,有如皰丁解牛,不僅提綱挈領、鞭辟入裡,而且文筆簡練、深入淺出,既適合軍事科研工作者作為參考,也適於用作大中學校和青年們的普及讀物。相信廣大讀者定會從中獲取許多軍事科學知識上的教益和智慧上的啟迪。因此,當《中國古代經典戰爭戰例》一書的原作者提出要修訂再版該書時,作為戰爭理論和戰略研究部的部長,我給予了力所能及的支持。我覺得,這不僅是為表達對老一輩軍事科研工作者的敬重之情,也是努力為軍事科研工作的長遠發展做點應該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