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皇家園林

中國古代皇家園林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古代皇家園林
  •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 頁數:188頁
  • 開本:16
  • 作者:徐潛
  • 出版日期:2014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47214932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皇家園林如果從周文王修建的“靈囿”算起,到慈禧太后重建清漪園為頤和園,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在這漫長的歷史時期中,幾乎每個朝代都有宮苑的建置。一般建在京城裡面,與皇宮相毗連,相當於私家的宅園。由徐潛主編的這本《中國古代皇家園林》為我們介紹的就是此類園林建築,具體有頤和園、圓明園、承德避暑山莊、外八廟、北海、恭王府花園和景山。

圖書目錄

一、頤和園
二、圓明園
三、承德避暑山莊與外八廟
四、北海、恭王府花園、景山

文摘

北京西郊從11世紀起就開始營建皇家園林,到八百年後清朝結束時,園林總面積達到了1000多公頃,如此大面積的皇家園林世所罕見。中國的園林建築歷史悠久,在世界園林史上享有盛名,包括宏大的皇家園林和精巧的私家園林,將山水地形、花草樹木、庭院、廊橋及楹聯匾額等精巧布設,使得山石流水處處生情,意境無窮。
與歐洲庭院不同,中國園林以自然景觀和觀者的美好感受為主,更注重天人合一,將人工美與自然美融為一體,形成巧奪天工的奇異效果,在世界園林中自成一派。而御製欽造的頤和園更是吸收了中國各地園林的精華,匯漠北山川之雄渾與江南水鄉之秀麗於一體,建築風格兼皇家豪奢與民居精巧於一身,可謂中國古典園林的傑出典範。
最初,皇家園林只是帝宮后妃們的消閒避暑之處,政務、祭祀和生活都在城內。清雍正帝繼位後,園林開始有了離宮的味道,最後他乾脆長期居住在西郊園林里,政務、讀書、遊樂等都一併在園林里處置,從此園林逐漸成為帝王政治和生活的中心。也因此,頤和園作為兼有宮和苑雙重功能的宮殿才慢慢有了現在的規格和模式。
頤和園的前身乃為“三山五園”中的清漪園,始建於清乾隆年間(1750年)。頤和園是以杭州西湖風景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某些設計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園,借景於周圍的山水環境,既飽含著中國皇家園林的恢弘富麗氣勢。又充滿自然之趣,高度體現了“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造園準則,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
在世界古典園林中享有盛譽的頤和園,布局和諧,渾然一體,占地面積達290公頃,其中水面面積占了3/4。園中有景點建築物百餘座、大小院落20餘處,3000餘間古建築,面積70000多平方米,古樹名木1600餘株。其中佛香閣、長廊、石舫、蘇州街、十七孔橋、諧趣園、大戲台等都已成為家喻戶曉的代表性建築。
在高約60米的萬壽山南麓的中軸線上,金碧輝煌的佛香閣、排雲殿建築群起自湖岸邊的雲輝玉宇牌樓,經排雲門、二宮門、排雲殿、德輝殿、佛香閣,終至山巔的智慧海,重廊復殿,層疊上升,氣勢磅礴。巍峨高聳的佛香閣八面三層,踞山面湖,統領全園。 蜿蜒曲折的西堤猶如一條翠綠的飄帶,縈帶南北,橫絕天漢,堤上六橋,系仿西湖六堤而建,堤上修有六座造形優美的橋,各不相同,皆具美感。煙波浩渺的昆明湖清澈碧綠,景色宜人,為中國園林中最大的湖泊。湖的四周點綴著亭台廊橋,湖中十七孔橋如長虹偃月倒映水面,涵虛堂、藻鑒堂、治鏡閣三座島嶼鼎足而立。三島上也各有形式各異的古典建築,煙波浩緲,小島掩映於薄霧之中,獨立於水面之上,讓人心嚮往之。在昆明湖湖畔,還有著名的石舫、惟妙惟肖的銅牛、賞春觀景的知春亭等景點建築。沿昆明湖北岸橫向而建的長廊,像一條彩帶橫跨於萬壽山前,連線著東面前山建築群。
柔桑拂面,豳風如畫,乾隆皇帝曾在此閱看耕織活畫,極具水鄉村野情趣。與前湖一水相通的蘇州街,酒幌臨風,店肆熙攘,仿佛置身於兩百多年前的皇家買賣街。位於頤和園東北角,萬壽山東麓的諧趣園則曲水復廊,足諧其趣,具有濃重的江南園林特色,被譽為“園中之園”。
頤和園建築融合了各地的精華,東部的宮殿區和生活區,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風格,一個個的封閉式院落由遊廊聯通;而南部的湖泊區則是典型杭州西湖風格,一道“蘇堤”把湖泊一分為二,十足的江南格調;萬壽山的北面,是典型的西藏喇嘛廟宇風格,有白塔和碉堡式建築;北部的蘇州街,店鋪林立,水道縱通,又是典型的水鄉風格。
頤和園成功地運用了“抑景”和“借景”的手法,以園外數十里西山群為背景,把玉泉山上的寶塔納入全園畫面之中。從園中西眺,山外有山,景外有景,層次分明,一望無際。既是人造,更似自然。可以說,頤和園匯集了中國古典建築的精華,融匯了不同地區的園林風格,堪稱園林建築博物館。
P2-4

序言

民族的復興離不開文化的繁榮,文化的繁榮離不開對既有文化傳統的繼承和普及。該書就是基於對中國文化傳統的繼承和普及而策劃的。我們想通過這套圖書把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輝煌的中國文化展示出來,讓具有國中以上文化水平的讀者能夠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國的歷史和文化,為我們今天振興民族文化。創新當代文明樹立自信心和責任感。
其實。中國文化與世界其他各民族的文化一樣,都是一個龐大而複雜的“綜合體”,是一種長期積澱的文明結晶。就像手心和手背一樣,我們今天想要的和不想要的都交融在一起。我們想通過這套書,把那些文化中的閃光點凸現出來。為今天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供有價值的營養。做好對傳統文化的揚棄是每一個發展中的民族首先要正視的一個課題,我們希望這套文庫能在這方面有所作為。
在這套以知識點為話題的圖書中,我們力爭做到圖文並茂,介紹全面,語言通俗,雅俗共賞。讓它可讀、可賞、可藏、可贈。吉林文史出版社做書的準則是“使人崇高,使人聰明”,這也是我們做這套書所遵循的。做得不足之處,也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4年2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