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建築的天文學特徵研究》是依託天津大學,由陳春紅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古代建築的天文學特徵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陳春紅
- 依託單位:天津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中國古代的天文學成就十分突出,但國內關於古代建築與天文學研究的投入有限,目前尚未有系統的研究成果出現。相比西方天文考古學科的廣泛開展,國內該方面研究嚴重不足。古代建築有四種天文學類型,即輔助天文觀測的古代建築、方位或準線與天體運行方位相對應的建築、摹寫天象布局或結合天文曆法的建築及受天人哲學理念影響的建築。本課題以前期大量資料積累為基礎,在以上類型中分別選取典型實例,依託無人機空間信息採集和GIS空間分析技術,運用國外天文考古學的先進方法,對其天文學特徵展開分析,並歸納中國古代建築天文學特徵的一般規律。該課題是基於古代建築與天文學內在聯繫的基礎性研究,對揭示古代建築的科學價值、突破傳統研究手段局限、促進相關史學研究、彌補以往理論研究缺環、提高古代建築的再認識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研究價值。
結題摘要
建築與天文學問題是一個廣泛的研究課題,既涵蓋了建築與天文學間純粹的天文科技內容,也囊括了存在於建築表面的星圖對位、象天法地、天人合一及相關的文化外延部分。在本課題的開展過程中,主要圍繞中國古代建築天文學“內在的科學性”和“外在的象徵性”兩大方面展開討論。 在科學性方面,以早期的“桿類建築”和“環形建築”為主體,探討了兩類建築在輔助天體觀測和天文曆法創立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時,對“桿類建築”作為重點類型展開個案研究,分析了“桿類建築”在輔助時空劃分、曆法創建等方面的功能與作用,並對“立竿測影”及其在天文觀測、哲學起源、建築構件和權利象徵等方面的文化外延作了深入探討。在象徵性方面,分別從星圖與建築對位、象天法地及天人合一幾個方面開展了建築表象天文學理念的論述,並以典型案例分別從城市規劃、建築群體設計及建築單體設計幾方面進行探索。 城市規劃以早期的西周王城、明南京城和明清北京城為主體,探討了中軸線、左祖右社、前朝後市等中國傳統帝都格局與古代天宮系統的重要關聯,重點對明清時期的北京城格局,包括壇廟布局、道路系統、河流方向、園林及衙署、紫禁城方位等與天宮系統的空間對應關係作了進一步探討;在建築群體設計方面,分別對紫禁城、天壇、地壇、牛河梁等地的建築格局做了分析,總結出建築群體布局與天體的對應關係,討論了象天法地手法在群體建築設計中的套用方法;在單體建築設計方面,以天壇祈年殿、地壇方澤壇、南京棲霞寺三聖殿為主要研究對象,探討了象天法地、天人合一等象徵手法在建築設計當中的廣泛套用。 該課題為古代建築與天文學關聯性研究的基礎性研究,其成果對揭示中國古代建築的科學價值、突破傳統研究手段局限、促進相關史學研究、提高古代建築的再認識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