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史(插圖珍藏本)

中國古代史(插圖珍藏本)

《中國古代史(插圖珍藏本)》是2006年3月團結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夏曾佑。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古代史(插圖珍藏本)
  • 作者:夏曾佑
  • 出版社:團結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年3月
  • 頁數:602 頁
  • 定價:6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80214128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中西文化的激烈衝撞、孕育了20世紀“中國通史”的編纂,對於19世紀苦難的反思,成為編著新式“中國通史”的動因,有識之士幾都不謀而合,把修撰“中國通史”作為對既有社會體制,思想文化的病理解剖之道。“進化論”與“唯物史觀”成為全部“新史學”的兩根槓桿。晚清學制改革,課程革新的需要,更把新式“中國通史”的編撰推向高潮……
  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書成為“20世紀新式中國通史的第一部成名作”,本書系張元濟初建編譯所時特聘夏氏所撰,初名本書,上冊出版於1904年6月,至1906年三冊出齊,出版者為商務印書館,1933年商務輯印大學教科書,本書被升格為《大學從書》之一,易名《中國古代史》,20世紀50年代三聯書店重印,90年代再度重印……
  黃遵憲贊夏氏云:“兼綜九流能說佛,旁通四鄰善談天。紅燈夜雨圍爐話,累我明朝似失眠。”梁啓超評夏氏雲“穗卿是我少年做學問有力的一位導師。”又評“十次有九次我被穗卿屈服,我們總得到意見一致。”
  夏氏晚年貧病交加,鬱鬱寡歡。“平生不喜諛附,做官無所乾求,升沉聽之”
  中國歷史之研究家或愛好者,比較史學之研究家或愛好者,中國文化之秉承者或唾棄者,中國現代命運之研究家或同情者,大中學生……  
  夏曾佑《中國古代史》謂:“中國之教,得孔子而後立;中國之政,得秦皇而後行;中國之境,得漢武而後定。三者皆中國之所以為中國也。”
  這是一部未完成的“名著”。述至隋代,作者就去世了。所以再版只得將“中國歷史”更名為“中國古代史”。
  本書被公認為“我國一部成名的新式中國通史”。全書以西方“進化論”之觀點,全面梳理中國歷史之發展脈絡、階段特徵。“中國歷史”不再只是單純的王朝史與帝王史,一變而為社會逐步演進的“整體歷史”……
  全書文字流暢,敘述簡明,情理並重,學者評為“在當時是好的,超過了劉師培、柳詒微、京師大學堂諸教師等人的本子”……
  本書被贊為“二十世紀中國史學名著”。

圖書目錄

第一篇 上古史
第一章 傳疑時代(太古三代)
第一節 世界之初
第二節 地之各洲人之各種
第三節 中國種族之原
第四節 古今世變之大概
第五節 歷史之益
第六節 上古神話
第七節 包犧氏
第八節 女媧氏
第九節 神農氏
第十節 神話之原因
第十一節 炎黃之際中國形勢
第十二節 黃帝與炎帝之戰
第十三節 黃帝與蚩尤之戰
第十四節 黃帝之政教
第十五節 少昊氏顓頊氏
第十六節 帝嚳氏
第十七節 堯舜
第十八節 堯舜之政教
第十九節 夏禹
第二十節 禹之政教
第二十一節 夏之列王
第二十二節 夏傳疑之事
第二十三節 商之自出
第二十四節 商之列王
第二十五節 桀紂之惡
第二十六節 周之關係
第二十七節 周之自出
第二十八節 周之列王
第二十九節 周之政教
第二章 化成時代(春秋戰國)
第一節 東周之列王
第二節 諸侯之大概
第三節 孔子以前之宗教(上)
第四節 孑L子以前之宗教(下)
第五節 新說之漸
第六節 老子之道
第七節 孔子世系及形貌
第八節 孑L子之事跡
第九節 孔子之異聞
第十節 孑L子之六經
第十一節 墨子之道
第十二節 三家總論
第十三節 晚周之列王
第十四節 韓魏趙
第十五節 田齊
第十六節 七國並立
第十七節 秦之自出
第十八節 秦之列王(上)
第十九節 秦之列王(下)
第二十節 六國對秦之政策
第二十一節 戎狄滅亡
第二十二節 周秦之際之學派
第二十三節 春秋制度之大概
第二十四節 戰國之變古
第二十五節 自上古至秦中國幅員之大略
第二篇 中古史
第一章 極盛時代(秦漢)
第一節 讀本期歷史之要旨
第二節 秦始皇帝(上)
第三節 秦始皇帝(下)
第四節 秦二世皇帝
第五節 秦於中國之關係(上)
第六節 秦於中國之關係(下)
第七節 受命之新局
第八節 天下叛秦(上)
第九節 天下叛秦(下)
第十節 秦亡之後諸侯自相攻伐上
第十一節 秦亡之後諸侯自相攻伐下
第十二節 楚漢相爭(上)
第十三節 楚漢相爭(下)
第十四節 高祖之政(上)
第十五節 高祖之政(下)
第十六節 漢之諸帝
第十七節 文帝黃老之治
第十八節 景帝名法之治
第十九節 武帝儒術之治
第二十節 漢外戚之禍一
第二十一節 漢外戚之禍二
第二十二節 漢外戚之禍三
第二十三節 漢外戚之禍四
第二十四節 漢外戚之禍五
第二十五節 漢外戚之禍六
第二十六節 光武中興一
第二十七節 光武中興二
第二十八節 光武中興三
第二十九節 後漢之諸帝
第三十節 宦官外戚之衝突一
第三十一節 宦官外戚之衝突二
第三十二節 宦官外戚之衝突三
第三十三節 宦官外戚之衝突四
第三十四節 宦官外戚之衝突五
第三十五節 宦官外戚之衝突六
第三十六節 匈奴之政治上
第三十七節 匈奴之政治下
第三十八節 匈奴之世繫上
第三十九節 匈奴之世系下
第四十節 南匈奴之世系
第四十一節 北匈奴之世系
第四十二節 西域之大略
第四十三節 南道諸國
第四十四節 北道諸國
第四十五節 蔥嶺外諸國
第四十六節 漢第一次通西域
第四十七節 漢第二次通西域
第四十八節 漢第三次通西域
第四十九節 漢第四次通西域
第五十節 西羌之概略
第五十一節 前漢之西羌
第五十二節 後漢之西羌上
第五十三節 後漢之西羌中
第五十四節 後漢之西羌下
第五十五節 西南夷
第五十六節 南粵
第五十七節 閩粵
第五十八節 朝鮮
第五十九節 日本
第六十節 儒家與方士之糅合
第六十一節 黃老之疑義
第六十二節 儒家與方士之分離即道教之原始
第六十三節 佛之事略
第六十四節 佛以前印度之宗教
第六十五節 文學源流
第六十六節 兩漢官制
第六十七節 漢地理
第六十八節 涼州諸將之亂
第六十九節 曹操滅群雄
第七十節 劉備孫權拒曹操
第七十一節 司馬懿盜魏政
第七十二節 吳蜀建國始末
第七十三節 三國末社會之變遷(上)
第七十四節 三國末社會之變遷(下)
第七十五節 三國疆域
第二章 中衰時代(魏晉南北朝)
第一節 讀本期歷史之要旨
第二節 魏晉之際(上)
第三節 魏晉之際(下)
第四節 晉諸帝之世系
第五節 晉大事之綱領
第六節 賈后之亂
第七節 八王之亂
第八節 五胡之亂之緣起
第九節 五胡之統系
第十節 前趙後趙之始末
第十一節 前燕後燕南燕北燕之始末
第十二節 前秦後秦西秦夏之始末
第十三節 前涼後涼南涼北涼西涼之始末
第十四節 蜀之始末■
第十五節 元帝王敦之亂
第十六節 成帝蘇峻之亂
第十七節 晉末桓氏之亂
第十八節 宋武帝之概略
第十九節 宋諸帝之世系
第二十節 宋少帝之亂
第二十一節 宋文帝被弒之亂
第二十二節 宋前廢帝之亂
第二十三節 宋後廢帝之亂
第二十四節 宋諸王之亂
第二十五節 齊諸帝之世系
第二十六節 齊鬱林王之亂
第二十七節 齊末東昏侯之亂
第二十八節 梁諸帝之世系
第二十九節 北魏拓跋氏之世系
第三十節 拓跋氏之衰亂
第三十一節 北齊神武帝之概略
第三十二節 梁末侯景之亂
第三十三節 陳諸帝之世系
第三十四節 北齊高氏之世系
第三十五節 北周宇文氏之世系
第三十六節 隋諸帝之世系
第三十七節 晉南北朝隋之行政機關
第三十八節 晉南北朝隋之風俗
第三十九節 兩晉疆域沿革
第四十節 南北朝疆域沿革
第四十一節 隋疆域沿革
第一篇第一章引用書目
第一篇第二章引用書目
附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