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劇本形態論稿》是2013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戚世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古代劇本形態論稿
- 作者:戚世雋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10月20日
- 頁數:280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301232750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戚世雋著的《中國古代劇本形態論稿》本書並不是完整呈現中國古代劇本形態的系統研究,只是擷取了部分進行了專題式的研究。有些問題,如劇作家在創作過程中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他又會調動那些知識儲備及生活體驗來進行自己的創作活動,都是比較重要的問題,而本書尚未涉及,一些新出的劇本資料(如哈佛燕京圖書館藏齊如山戲曲文獻)也未及採用,這些都留待進一步研究。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章 古代劇本文體形態概述
第一節 “劇本”概念的形成
第二節 劇本體制
第二章 何為“劇本”
第一節 《公莫舞》性質的再認識
第二節 敦煌寫卷中“劇本”資料檢討
第三節 唐代“劇本”考辨
第三章 唱本、小說與劇本
第一節 詩讚體講唱中的文體與樂體
第二節 從詩讚體講唱到詩讚體戲劇
第三節 鄧志謨“爭奇”系列作品的文體研究
——兼論古代戲劇與小說的文體分野
附:明應王殿元代戲劇壁畫新探
第四章 從案頭到場上
第一節 元雜劇中的程式化用語“看有甚么人來”
第二節 “折”的演變
——從元刊雜劇到明雜劇
第三節 明代文人雜劇
——專為案頭閱讀而設的劇本
第四節 折子戲演出本的創作方式
——以《綴白裘》為例
第五章 劇本、版本與表演
第一節 劇本與表演場合
——以關羽稱謂的變化為考察中心
第二節 版本形態與表演形態
——以《拜月亭》為例
第三節 一劇之本與表演中心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簡介
戚世雋,女,1970年生,江蘇武進人。1993年開始任教於中山大學,1997年獲中國古代文學博士學位,2010年至2012年赴日本國立九州大學人文科學研究院講學,現為中山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著有《明代雜劇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