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世雋著的《中國古代劇本形態論稿》以中國古代劇本形態為研究對象,突破文學研究僅將劇本作為平面的、靜態的、案頭的文本來考察,重視其作為表演形態的物質留存的完整性,彰顯劇本區別於其他文學形式如詩文、小說等的特殊性質。《中國古代劇本形態論稿》注重劇本與其生存原境的聯繫,著重探討了劇本的概念,劇本的生成方式,唱本、小說與劇本的關係,案頭與場上的劇本的不同形態,劇本的版本與表演之間的關係、劇本中心與表演中心的關係等問題。對於重新發現古代劇本創作的內在邏輯,重構古代劇本的歷史發展,重新理解劇本的功能與意義,都有參考價值。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古代劇本形態論稿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頁數:280頁
- 開本:16
- 品牌:北京大學出版社
- 作者:戚世雋
-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20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0123275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戚世雋著的《中國古代劇本形態論稿》本書並不是完整呈現中國古代劇本形態的系統研究,只是擷取了部分進行了專題式的研究。有些問題,如劇作家在創作過程中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他又會調動那些知識儲備及生活體驗來進行自己的創作活動,都是比較重要的問題,而本書尚未涉及,一些新出的劇本資料(如哈佛燕京圖書館藏齊如山戲曲文獻)也未及採用,這些都留待進一步研究。
作者簡介
戚世雋,女,1970年生,江蘇武進人。1993年開始任教於中山大學,1997年獲中國古代文學博士學位,2010年至2012年赴日本國立九州大學人文科學研究院講學,現為中山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著有《明代雜劇研究》等。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章 古代劇本文體形態概述
第一節 “劇本”概念的形成
第二節 劇本體制
第二章 何為“劇本”
第一節 《公莫舞》性質的再認識
第二節 敦煌寫卷中“劇本”資料檢討
第三節 唐代“劇本”考辨
第三章 唱本、小說與劇本
第一節 詩讚體講唱中的文體與樂體
第二節 從詩讚體講唱到詩讚體戲劇
第三節 鄧志謨“爭奇”系列作品的文體研究
——兼論古代戲劇與小說的文體分野
附:明應王殿元代戲劇壁畫新探
第四章 從案頭到場上
第一節 元雜劇中的程式化用語“看有甚么人來”
第二節 “折”的演變
——從元刊雜劇到明雜劇
第三節 明代文人雜劇
——專為案頭閱讀而設的劇本
第四節 折子戲演出本的創作方式
——以《綴白裘》為例
第五章 劇本、版本與表演
第一節 劇本與表演場合
——以關羽稱謂的變化為考察中心
第二節 版本形態與表演形態
——以《拜月亭》為例
第三節 一劇之本與表演中心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第一章 古代劇本文體形態概述
第一節 “劇本”概念的形成
第二節 劇本體制
第二章 何為“劇本”
第一節 《公莫舞》性質的再認識
第二節 敦煌寫卷中“劇本”資料檢討
第三節 唐代“劇本”考辨
第三章 唱本、小說與劇本
第一節 詩讚體講唱中的文體與樂體
第二節 從詩讚體講唱到詩讚體戲劇
第三節 鄧志謨“爭奇”系列作品的文體研究
——兼論古代戲劇與小說的文體分野
附:明應王殿元代戲劇壁畫新探
第四章 從案頭到場上
第一節 元雜劇中的程式化用語“看有甚么人來”
第二節 “折”的演變
——從元刊雜劇到明雜劇
第三節 明代文人雜劇
——專為案頭閱讀而設的劇本
第四節 折子戲演出本的創作方式
——以《綴白裘》為例
第五章 劇本、版本與表演
第一節 劇本與表演場合
——以關羽稱謂的變化為考察中心
第二節 版本形態與表演形態
——以《拜月亭》為例
第三節 一劇之本與表演中心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