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博物館公開課
- 舉辦單位:新華網、上海大學和南京藝術學院共同主辦
- 開啟時間:2020年6月27日
- 第一講:《守望與超越:當代博物館的變與不變》
《中國博物館公開課》是由新華網、上海大學和南京藝術學院共同主辦,上海大學博物館、劉海粟美術館和國際博物館信息中心承辦的系列課程。旨在為文物博物館從業人員、相關專業學生、博物館與藝術愛好者提供多元平台和渠道,滿足更多人的研...
《考古公開課》是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科教頻道於2019年第四季度推出的大型考古文博歷史類電視欄目,主持人是陳志峰。聚焦20世紀中國考古學成立以來的國內若干重大考古發現、遺蹟遺存以及眾多精美文物,介紹考古學知識,闡釋遺蹟遺存,解讀精美文物。欄目信息 《考古公開課》是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科教頻道於2019年第四季度推出的...
劉海粟美術館舉辦《中國博物館公開課》系列講座。2020年10月15日至10月28日,“大美工藝,匠心育人 百年海派工藝美術教育文獻展”在劉海粟美術館舉辦。2020年11月18日至12月2日“日月同輝 華夏共美——2020 滬港澳台繪畫聯展”在劉海粟美術館舉辦。辦館理念 劉海粟美術館堅持學術引領,以劉海粟藝術創作、學術...
我國首座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中國太極拳博物館坐落於太極拳發源地——河南溫縣陳家溝,2009年8月正式對外開放。太極拳博物館設立在太極閣這一仿古建築內,坐落在八邊形高台之上,建築面積2800平方米。太極拳博物館作為首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題博物館,在許多方面有著明顯地突破和創新,在非物質文化...
2019年《非遺公開課》以“中國非遺 東方智慧”為主題,節目設定“求木之長”“厚德載物”“薪火相傳”“上善若水”四個板塊,由主持人李思思擔當“課代表”,分別邀請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呂品晶、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趙豐、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常沙娜、江寧織造博物館館長酈波四位文化名家擔任主講人,以中國40項列入...
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研究員,紡織考古學家。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國蠶桑絲織技藝”申報工作負責人,在紡織科技史、染織藝術史、絲綢之路研究等方面均有建樹。抗日戰爭與戰後處理 中國的抗日戰爭與日本的戰後處理 主講人:步平 1948年出生,北京人,歷史學家、中日關係史學者。畢業於哈爾濱師範大學歷史系。中國社會...
參與了由國家文物局組織的面向全國博物館教育工作者,及由北京市教委組織的面向全市中國小老師開展的博物館教學示範活動,以及公開課的錄製工作。著作論文 《認識——國家博物館課程學習繪本》《復興之路——國家博物館課程學習繪本》《博物之旅——尊重(中)》《博物館宣教服務崗位從業人員培訓教程》《萬里青冢義 千古...
《品牌學》課程獲教育部第一批“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稱號(教高廳函[2016]54號),2000年任四川李白故里品牌設計專家組組長,1998年任鄭州國家開發區品牌設計專家組組長。代表作品: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徽設計、中國建設銀行龍卡設計、中國雜技團品牌設計、天士力集團品牌設計、世界文化遺產五女山品牌設計、瀋陽故宮博物院...
張方來,男,中國彩燈博物館副研究館員。中國博物館協會等國家級協(學)會會員。自貢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自貢燈會和自貢彩燈申報省級、國家級非遺主筆,有專著出版。自貢市彩燈藝術協會秘書長,自貢職業技術學校“張方來大師工作室”領銜大師。四川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普及項目)基金課題組成員、中國鹽文化...
王湛(1981.09—),女,江西南昌人,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中國古代史專業碩士畢業,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品保管部副主任、副研究館員。人物經歷 曾任藏品保管一部藏品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隋唐史、唐代政治制度史及館藏文獻、碑帖和書畫的研究,並致力於藏品保存與利用在新時期的發展與探索,協助編寫《中國國家博物館...
張傑奎、鄧宏、全定可等,可移動文物數位化工作規程,DB61/T 1736-2023 任免信息 2019年10月,擬任陝西歷史博物館黨委書記、館長。參加節目 2021年11月23日,參加由中國網製作的大型實景文化類深度訪談節目《似是故人來》。2023年8月12日,參加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製作的中國青年電視公開課節目《開講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