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健康新聞

中國十大健康新聞

年度中國十大健康新聞評選著眼於大眾健康生活、突出公眾立場,以新聞事件對公眾健康生活觀念的影響深度、廣泛性為評選準則,旨在引領公眾的健康生活觀念或行為、警示行業不和諧因素。每年全國100餘家主流媒體健康版主編、副主編,健康專業類媒體總編、社長等媒體高管和部分資深健康類編輯記者參與。

活動特質

■業內創新:由主流健康媒體總編及資深編輯為評審主體而推出的年度健康新聞事件榜單。

■陣容權威:百家主流媒體共同參與評選。

入選標準

■里程碑(影響力):

對公眾的健康生活觀念或行為產生深刻影響;

■風向標(領導力):

對健康行業的良性發展具有積極的引導意義;

■警示牌(約束力)

對健康行業的不和諧因素具有批判警示效應。

活動流程

■第一階段:提名投票

通過業內人士提名推薦產生中國十大健康新聞年度事件入圍名單;

■第二階段:評選確認

根據評審投票結果,匯總生成最終的排名榜單;

■第三階段:揭曉發布

舉行榜單揭曉發布會,公布年度中國十大健康新聞評選結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十大健康新聞
  • 發起單位健康時報
活動介紹,歷屆榜單,

活動介紹

年度中國十大健康新聞評選著眼於大眾健康生活、突出公眾立場,以新聞事件對公眾健康生活觀念的影響深度、廣泛性為評選準則,旨在引領公眾的健康生活觀念或行為、警示行業不和諧因素。每年全國100餘家主流媒體健康版主編、副主編,健康專業類媒體總編、社長等媒體高管和部分資深健康類編輯記者參與。
活動特質
■業內創新:由主流健康媒體總編及資深編輯為評審主體而推出的年度健康新聞事件榜單。
■陣容權威:百家主流媒體共同參與評選。
入選標準
■里程碑(影響力):
對公眾的健康生活觀念或行為產生深刻影響;
■風向標(領導力):
對健康行業的良性發展具有積極的引導意義;
■警示牌(約束力)
對健康行業的不和諧因素具有批判警示效應。
活動流程
■第一階段:提名投票
通過業內人士提名推薦產生中國十大健康新聞年度事件入圍名單;
■第二階段:評選確認
根據評審投票結果,匯總生成最終的排名榜單;
■第三階段:揭曉發布
舉行榜單揭曉發布會,公布年度中國十大健康新聞評選結果。

歷屆榜單

一、第七屆(2014年度)中國十大健康新聞榜單:
中國十大健康新聞
序號
新聞
點評
1
APEC提振社會治霾信心
11月,北京APEC會議期間,京津冀實施限行和污染企業停工等措施,持續多日的藍天提振了社會治霾的信心。
超常措施下的APECK藍,提振了全社會治霾的信心。鐵腕治污、壯士斷腕,在後APEC時代更應持之以恆。
2
衛計委等科學就醫項目
8月,由國家計生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共同主辦年度“科學就醫”主題活動。
推動合理就醫,服務百姓健康。衛計委,行動不停歇,服務無止境。
3
第二屆國醫大師評選
10月,國家衛計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第二屆國醫大師評選,30位國醫大師當選。
“國醫大師“這一高規格的國家級頭銜評選,彰顯了國家對中醫藥文化瑰寶的重視。
4
孕婦羊水栓塞事件
8月,湘潭縣婦幼保健醫院一名產婦生產時不幸死亡。媒體報導引發醫務人員不滿,後經證實是羊水栓塞。
一場死亡意外,一次自省契機。促進醫學報導的科學,喚回媒體在醫療人員心目中的公信力,應是當務之急。
5
上海福喜事件再觸食品安全底線
7月,麥當勞、肯德基等洋快餐供應商上海福喜食品公司被曝使用過期劣質肉而被調查。
福喜劣質肉事件,讓本是信譽良好的洋品牌對公眾甩了一記響亮的耳光。
6
養生節目廣告被廣電總局叫停
9月,國家新廣電總局要求,叫停實質為產品行銷的養生類節目。
以規章“調理”養生節目,把忽悠人的保健廣告和偽大師請出局,是媒體的底線和責任。
7
90位政協委員抵制“醫暴”
3月,全國政協醫衛界90位委員聯名向全國兩會遞交“緊急提案”,以制止暴力傷醫事件。
醫療服務的瑕疵不能成為醫鬧、醫暴的藉口。依法治暴,代表委員們吶喊出700餘萬醫務工作者的心聲。
8
修正某廠區GMP證書被收回
11月,修正柳河廠區原料庫部分藥材霉變, 該廠區GMP證書被收回。
被收回了GMP的修正,究竟該如何反思?請在“先修正自己,後修正世界”的承諾中先擺正自己的位置。
9
中國醫療隊援非抗擊伊波拉
2月起,我國派出醫療人員走出國門抗擊伊波拉。
中國行動、中國速度、中國精神,在冷酷的伊波拉病毒面前,中國展現的是溫暖的大愛無疆。
10
冰桶挑戰傳入中國
8月,以關愛漸凍人為主題的冰桶挑戰傳入中國。
“冰桶挑戰” 改變了以往做慈善嚴肅、沉重的氛圍,互動參與的熱情,換取的是公眾對漸凍人等罕見疾病的關注和幫扶。
二、第六屆(2013年度)中國十大健康新聞榜單:
中國十大健康新聞
排名
內容
點評詞
1
霧霾引發國人健康憂慮
國人的生活已被霧霾改變。2013年,我國已有25個省(區、市)不同程度地出現過霧霾天氣。霧霾持續時間之長、影響面積之大、對國人健康影響之深,前所未有。
北京、上海、廣州、杭州……70多個城市被霧霾吞噬,十面“霾”伏,波及全國!
航班延誤、高鐵停運、高速公路看天開關、“北京咳”、各類 “抗霾神器”、食療菜譜……霧霾成了人們吐槽和戲謔的頭條新聞。
沒有人可以做到自強不“吸”,“中國每年有35萬人至50萬人因戶外空氣污染過早死亡。”原衛生部部長陳竺撰文指出。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超越環境承受限度的發展,最終要全體國人來埋單。
大氣“國十條”登台後,希望能把“任重道遠”放在心裡,“認真對待”掛在嘴邊,更應把“從我做起”落實在行動中。
2
傷醫案再次引發輿論關注
 “溫嶺殺醫案”醫護人員一死兩傷,廣醫二院醫生遭群毆、湖南長沙患者砍傷護士、江西南昌第一醫院護士被歹徒劫持……年度傷醫案十餘起,醫生容忍接近極限。這激起全國醫護人員的強烈聲討。國家總理要求採取有效措施維護醫療秩序。
有人說:“醫生不用罷工,只要不去加班加點,堅持每天上班八小時,每周工作5天,整個醫療系統就會崩潰。”現有體制下,醫護人員的工作強度有目共睹,即便有個別醫生行為不良,也絕不能成為被砍被殺的理由。
體制沉疴,需抽絲剝繭。當務之急是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在有條件的醫院可嘗試安檢設立,把那些拿刀的歹徒擋在門外。
3
轉基因之爭愈演愈烈
 61名兩院院士聯名上書,要求儘快推進轉基因水稻產業化。以方舟子和崔永元為代表的“挺轉派”和“反轉派”展開激烈爭論,安全性是最大的焦點。
轉基因歸根到底是個安全問題。吃還是不吃?這是個要命的問題。
轉基因的研究不應成為禁區,是與非、優與劣都需要科學結論來說話,既不能極度美化,也不能醜化,甚至“因噎廢食”。信息的公開、透明、持續、完整,公眾知情同意權的落實,科學研究倫理的捍衛和堅守,這些將築起轉基因的安全堤壩。
4
葛蘭素史克、強生等跨國藥企信譽亟待重塑
葛蘭素史克部分高管因行賄官員、醫生被依法立案偵查,強生、GE等公司因產品質量問題或安全隱患頻繁遭媒體曝光,跨國藥企形象亟待重塑。
正如不能否認跨國藥企為醫藥發展做出的貢獻一樣,其近年來出現的問題同樣不能忽視。
GSK灰色操作曝光引發醫藥界“地震”。強生遮遮掩掩的選擇性召回,GE偷梁換柱的降級召回,“雙重標準”下的傲慢與偏見暴露無疑。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中外一樣。我們對“葛蘭素”式的潛規則零容忍,同時也必須反思其中的“中國色彩”。
或許,只有中國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完善,不帶有偏見與差別並持之以恆地認真監管,才是醫藥界健康發展的根本。
5
疫苗事件導致公眾對疫苗安全擔憂
特大制售假劣人血白蛋白、人用狂犬疫苗等假藥系列案告破(11月),上萬支假狂犬疫苗流入市場;深圳、湖南等地數名嬰兒疑似注射B肝疫苗死亡(12月)……一年間疫苗事件頻發引發公眾空前關注。有關部門調查顯示,多地新生兒死亡案例與疫苗質量本身沒有關聯。
孩子出生後的第一針是B肝疫苗,全國嬰兒死亡率約12.1‰(2011年衛生部統計數據),媒體報導時把先打針後死亡的時間 順序有意無意置換為因果關係,造成打了疫苗孩子就死亡的印象。
疫苗生產、運輸、招標、採購階段存在的諸多管理問題,特別是敏感的價格問題等與嬰兒死亡交織在一起,構成了疫苗的公眾印象。
針對民眾、媒體等的健康教育刻不容緩,突發事件處理時信息發布的及時、準確、全面、持續、透明、公開、通俗更應是題中應有之義。
6
“光碟行動”遏制餐桌浪費
1月,整治公款消費,呼籲“光碟行動”。媒體關於“遏制餐飲環節舌尖上浪費”的建議受到總書記高度讚揚,入口網站啟動光碟行動官微。滌盪餐桌上的浪費,推行健康的飲食和社會風尚。一場政府、社會、媒體、公眾深度參與、聲勢浩大、影響深遠的餐桌文明建設如火如荼。
一碟青菜,一盤包子,一碗炒肝。國家主席的午餐形象昭示文明、節約、健康的飲食風尚。
我國城市餐廚垃圾的年產生量不低於6000萬噸。全國一年僅餐飲浪費的食物相當於倒掉了兩億人一年的口糧。
這種“舌尖上的浪費”,不僅是對飯菜的浪費、資源的浪費,更容易滋生餐桌腐敗。而習近平主席帶頭颳起餐桌上的清新之風,百姓樂見,官員們大多也覺輕鬆。
讓大家共同締造另一種文明——“舌尖上的文明”。
7
兩億老人提升健康服務產業
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億,以房養老政策、失獨老人現狀等成為社會熱點話題。國家層面連續下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等三項重大檔案,老年醫療、養老、家政等健康服業面臨重大發展機遇。關注老人,就是關注自己的未來。
老年醫療服務的制度、理念、體系均明顯滯後,在產業指導方向明確與國家財政撥款的雙重刺激下,以健康管理為代表的我國健康服務業空間大開。尤其是中國老人突破2億帶來的“銀髮浪潮”,或將構建一個規模龐大、結構多元、豐富多彩的老年消費市場,而康復護理及老年用品成為“養老健康服務”這盤蛋糕中最耀眼的一塊。
在探尋“第五波財富革命”的背後,急需的將是保證市場有序發展的有力政策支持和監管。
8
公眾健康素養仍不樂觀
“氣功大師”王林被追捧,福建泉州所謂的烤嬰致死……公眾健康素養、媒體從業人員健康專業素養仍待提高。衛計委11月發布全國城鄉居民健康素養監測結果,調查顯示,我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僅為8.80%,健康傳播任重道遠。
披著“養生治病”外衣的大師們洞悉世人超現實的需求,不停宣講似是而非的“神秘力量”和無法證實的治癒個案,他們在人們追求健康長壽的強烈意願中,完成了“由人到神”的轉變,接客群人的頂禮膜拜,瘋狂斂財。
而沒有真相的批判也成了一種暴力。部分媒體從業人員缺乏健康專業知識,混淆邏輯關係,成為譁眾取寵的標題黨,聚焦負面製造噱頭,變成了健康素養提升的阻力。
在玄學土壤深厚、各種利益交織的當下中國,開展健康教育任重道遠,意義重大。
9
社會戾氣滋生心理危機
長春盜車殺嬰案(3月)、“復旦投毒案”(4月)、北京男子當街摔死女童(7月)、重慶十歲女孩虐嬰事件(11月)……這些事件或是極端個例,但引發公眾對社會戾氣、心態暴躁等心理健康問題的憂慮。
擁堵的車流和人流中,你是否變得煩躁易怒?網路謠言下,你有沒有無所顧忌地跟風發泄?當今,人們心中的怒火似乎特別容易“一點就著”。
殘忍的行為,對生命的冷漠,對道德底線的突破,對社會的恨意……極端個例升騰出的社會戾氣,戾氣擴散帶來的破壞效應,正毀損著社會的肌體,銷蝕著個體的幸福。
消弭戾氣必須從根本上解決“社會之殤”,把解決好民生問題放在第一位,防止個人和集體的情緒走向極端;讓社會各階層間互動更合理化、更有規則。當然,在人人都是麥克風的自媒體時代,還需要媒體和輿論更多春風化雨的情緒疏導。
10
鋸腿自醫揭開醫保短腿
  10月,河北人鄭艷良因無錢手術,自己在家將潰爛的整條右腿鋸下。自救悲劇揭示我國醫療保障範圍“死角”,不少居民仍存在因病返貧、大病難醫的困境。
這起震驚國人的“自醫”案,刺中了大病醫保的軟肋,映襯出公共救濟的缺憾。讓大病醫治有最大化保障,不再有“看不起病”的悲愴,這需要對現有醫療救助制度進行刮骨療毒,需要醫改的持續發力。也只有這樣,“鄭艷良們”等弱勢群體才會有活下去的動力。我們不願意再看到“自力更生”的中國病人。
三、第五屆(2012年度)中國十大健康新聞榜單:
中國十大健康新聞
排名
內容
1
毒膠囊事件觸動藥品安全底線
4月15日,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播出節目《膠囊里的秘密》,曝光“非法廠商用皮革下腳料造藥用膠囊”。5月,國家藥監局通報鉻超標膠囊的藥品抽檢結果,以通化金馬、修正為代表的254家企業存在鉻超標藥品的問題,鉻最高超標量達90多倍!
一把膠囊,一個行業“潛規則”,還有多少出“皮鞋很忙”的鬧劇?
這場“鉻”外關注觸動了藥品安全的底線,黑心企業喪失了起碼的道德底線和商業倫理。更讓人痛心的是,這是一次系統性的淪陷,用工業明膠製作藥物膠囊早已是業內默認的“潛規則”,形成了赤裸裸的產業鏈,而相關法律的缺失、監管主體的缺位、行動的滯緩使事態一步步惡化。
靠運動型執法只會水過地皮濕,只能揚湯止沸。道德教化、媒體倡導、民眾行動、法律完善一個都不能少。
我們還要提醒專家們,更多地應強調對藥品問題的“零容忍”,而不是一天吃幾十粒鉻膠囊都沒有問題的顧此失彼的安撫。
2
“藥雞”上餐桌,食品安全再敲警鐘
12月18日,央視曝光山東一些養雞場違規使用金剛烷胺、利巴韋林等抗生素和地塞米松等激素類藥品餵食肉雞的醜聞。國內知名肉禽產品供應商山東六和集團和擁有肯德基等知名品牌的百勝餐飲集團捲入此次風波。
一次曝光,屢次信任危機,五尺餐桌何時消停?
在“民以食為天”的中國,“藥雞”事件又一次刺痛國人早已脆弱的神經。濫用激素、抗生素催長小雞,不僅導致禽肉藥殘超標,危害人體健康,還可能出現動物和人體耐藥、環境污染等多重問題。
曝光了"速生雞",並不代表明天就不會出現一個"速生鴨"、“速生魚”,要讓公眾真正免於食品安全的恐懼,不再每天擔心什麼不能吃,需要杜絕“花錢買證”的利益驅動,需要審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監管標準,從立法上設計出細密的食品安全標準,並通過嚴格執法產生強大持久的監督效果,守護餐桌這塊關乎每個人的聖地。
3
醫學生王浩被殺社會底線安全受威脅
3月23日,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發生惡性傷醫案件,造成實習醫生王浩死亡、三人重傷。截止2012年12月,全國共發生16起傷醫事件,造成4名醫生死亡,多人受傷。醫生人身安全事件頻發,引發公眾對社會底線安全的強烈關注。
一出出觸目驚心的悲劇,一場場匪夷所思的血案,醫生人身安全受威脅挑戰的是社會底線。
2012年,系列殺醫傷醫案,看似發生在醫院的刑事案件,實則是拉響了社會安全底線遭受挑戰的警笛。
如果連最起碼的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證,醫生只會“人人自危”,治療時畏首畏尾,而更多的醫學生會因為“又累又窮又危險”選擇“出走”。一個醫生被害所輻射出來的負面效應,會讓成倍患者的健康權利得不到保障。
我們還看到,傷醫案的兇手,用的都是刀具,是可以通過安檢設備查出來的。給醫院安裝這些設備就那么難嗎?
4
精神衛生法歷時27年終獲通過
自1985年開始起草,醞釀27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在2012年10月26日經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將於2013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有病當治”、“無病不亂治”成為法規亮點,“自願原則”成為討論熱點。
一部數易其稿、字斟句酌的法律,一個重大社會進步,“人本醫療模式”初見雛形。
中國各類精神疾病患者人數已達1億,其中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超過1600萬。更核心的問題在於,判定一個人是否精神障礙,如何對他進行治療,如將其隔離時,怎樣尊重本人的權利,尤其如何避免以精神病的名義進行人身迫害。
自古以來,社會對精神病人的態度大多是誤解、忽視,封閉式隔離治療的“生物醫學模式”使患者僅僅是一個被治療的對象,而不是權利的主體。,
精神衛生法的出台,讓人們看到了向“人本醫療模式”過渡的希望。而其中明確了精神障礙患者住院實行自願原則,設計了非自願治療的前提條件,被視為立法重大突破。
5
史上最嚴“限抗令”出台
8月1日,號稱“史上最嚴限抗令”的《抗菌藥物臨床套用管理辦法》正式實施。按照規定,根據症狀、體徵及血、尿常規等實驗室檢查結果,初步診斷為細菌性感染的患者,醫生才可開具抗生素。各醫療機構的抗菌藥物管理更加嚴格,使用量大幅下降。全國抗菌藥市場縮小5%左右,估計能達到400億元。可能還會有廠家被淘汰。
一部“步步緊逼”的法令,能否化解濫用與無藥可用的困局?
公眾盲目追求“最快”“最好”的治療效果與利潤最大化的商業驅動結合起來的時候,抗生素的濫用就不難理解了。濫用之後,將是超級耐藥菌登場,將無藥可用。
這是個老問題,也是個老大難問題,以至於中國平均每人每年要“掛8瓶水”,成了喧囂一時的話題。但最令人擔憂的是,喧囂過後,一切照舊。
從管住醫生的手開始,不失為一條釜底抽薪的路子。但同時我們還要看到,許多疾病的治療上抗生素不可或缺,醫院和患者都不能“因噎廢食”。關鍵在於一個常識的落實:用藥的目的是治病。療效的前提是安全。
6
北京醫改開啟“破冰”之旅
5月18日,北京市發布《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方案》。7月1日零時,北京友誼醫院作為首家試點醫院正式啟動“醫藥分開”,取消藥品加成、掛號費、診療費,同時執行42元至100元的醫事服務費標準。北京醫改開啟“破冰”攻堅戰。
一場需要勇氣、思路和毅力的攻堅戰,北京醫改正在破冰前行。
死亡是確定的,但何時死,怎么死,卻是未知的。醫療,管理的就是人生最大的不確定性和根本困惑。人對醫療資源追求的無限性和資源本身的有限性,決定了我們無法找到這之間的最優解,只能去探尋那個最不壞的次優解。
面對“全國看病上北京”的複雜,北京選擇擱置爭論,挽起袖子先幹起來。在全國率先試水公立醫院改革,實行管辦分開、醫藥分開,下大氣力解決當前民眾最關心、反映最強烈的問題,探索服務模式創新、分步推進改革落實,力爭使看病排隊越來越短,看病花錢越來越少。
醫改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必須行動起來。
7
“中式捲菸”退出國家 科技進步獎評獎活動
3月23日,“中式捲菸系統調香”理論進入國家科技獎公示名單。隨後衛生部、院士、控煙組織、民間協會等多個團體公開反對。最終推薦部門鑒於各方壓力,退出評獎申請。此舉被譽為中國控煙界一次不小的勝利。
一次科技獎項角逐,多個團體聯名聲討,菸草業的“科技行銷”夢幻破滅。
國家設立科技進步獎的初衷以榜樣的力量,引導科技向善,造福人類,而菸草參評使菸草披上了“科技”的外衣後,只會引導更多的人消費香菸、受到菸草毒害,而這樣的做法是對科技創新自身應承擔的社會倫理和道德倫理責任的公然踐踏。
這是一連串失敗中一場艱難的勝利。菸草院士還高高在上,菸草贊助行銷仍此起彼伏,菸草博物館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牌子還在高懸。菸草這種越來越受到文明社會抵制的商品,為什麼能屢屢犯禁觸及各個領域,堂而皇之地做隱形行銷?中國的控煙道路為什麼舉步維艱……控煙之路漫漫長兮,矢志不渝,堅持到底兮。
8
《舌尖上的中國》喚醒美食記憶
2012年5月,一部耗時13個月拍攝、製作精良的7集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在央視播出。紀錄片記錄了中國各地的美食生態和中華飲食文化的源遠流長,喚起了無數人的美食記憶,各種“舌尖體”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一餐美食,一份心底的記憶和感動!
每一個廚房,都蘊含著普通中國人的人生百味。中國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飽含著濃濃的人文氣息,《舌尖上的中國》從食材採集、加工演變等入手,精美地描寫了自然的饋贈、轉化的靈感、時間的味道、五味的調和等等,不僅有令人垂涎欲滴的各色美食,還細膩地講述了背後一個個溫暖的美食故事。
70多歲的黑龍江魚把頭、賣黃饃饃的陝北老漢、陪外婆製作年糕的浙江慈城小姑娘,《舌尖上的中國》勾勒出人與食材之間的微妙情感,讓不少觀眾想起了“小時候的味道”、“家鄉的味道”。
或許每個人的舌尖上都有一份美食記憶……
9
蒙牛頻現風波,企業形象跌至谷底
2012年8月初,浙江省浦江縣工商局查獲3000多箱蒙牛問題牛奶,其生產日期遭篡改長達近半年。此外,蒙牛還出現“牛尿門”、“活蟲奶”等負面事件,“例行道歉”姿態被人嘲諷。蒙牛近兩年負面纏身,企業聲譽跌至谷底。
一袋牛奶,一系列風波,利益與良心的博弈中孰輕孰重?
號稱“每天一斤奶,強壯中國人”的蒙牛似乎變了,變得有點兒陌生,褪去了企業可貴的淳樸,動搖了堅守多年的責任心,接連發生的幾起負面事件使這塊“金字招牌”沒有了以前的光華。
消費者不願意看到一個只有利益、沒有底線的企業,不願意看到一個愚弄公眾智商、只會道歉的企業,“只為點滴幸福”要滲透在每個環節的小細節里。
蒙牛曾經引領過一代人的乳品選擇,也讓中國人自豪過,但面對如今的重重漩渦,蒙牛如何洗白公眾形象,恐怕靠的不應只是例行道歉,更要有對食品安全的敬畏之心……
10
慢病井噴,體檢第一股慈銘體檢將上市
中國確診的慢病患者已超2.6億!5月8日,十五部委聯合發布《中國慢性病防治工作規劃(2012-2015年)》。與此同時,慈銘健康體檢管理集團7月通過股份上市申請,政府給力、民營資本助力,中國從此進入“圍剿”慢病新時期。
一場關乎生與死的“未雨綢繆”,一個民營品牌的資本借力,多方合力破解慢病“魔咒”。
慢病導致的死亡占到我國總死亡的85%,導致的疾病負擔占到疾病總負擔的70%,而面對公眾健康素養達標率只有6.48%的尷尬,中國的慢病防控已迫在眉睫。
慢病關口前移應該從體檢開始,健康教育應從體檢開始,健康管理應成為每個人的習慣。
慈銘健康體檢管理集團IPO上市融資,劍指專業體檢市場的規模化發展,它是中國健康體檢產業與社會資本對接的一大成功之舉,是國家關注民生、支持民營醫療資本投資醫療服務的實際舉措,是對預防為主、將疾病防治關口前移的切實行動。
四、第四屆(2011年度)中國十大健康新聞榜單:
中國十大健康新聞
排名
內容
1
八毛門:“10萬元手術,吃8毛錢藥痊癒”的誤會,最終以父母向醫院道歉、首發媒體向公眾道歉告終。
不是尊重事實而是迎合公眾情緒的新聞消費主義代替了社會責任;追求轟動效應的新聞判斷代替了科學判斷。無知+先入為主讓媒體陷入難堪。媒體無論對過度醫療有多不滿,尊重事實都是報導的起點。就在輿論對深圳兒童醫院大加鞭撻時,患兒再次住院,8毛錢只緩解了症狀,無法治癒其巨結腸症,孩子最終在武漢接受手術,家長向深圳兒童醫院道歉,首發媒體向公眾道歉。
2
瘦肉精:我國最大肉製品加工企業雙匯集團捲入“瘦肉精”漩渦,各地報導查出瘦肉精豬肉。
瘦肉精之所以能成為食品安全“釘子戶”,與我們的處理方法有很大關係:媒體網路揭露、相關領導表態、幾個部門突擊、若干人員服罪、過段時間冷卻、然後捲土重來。台灣處理塑化劑的方法值得內地借鑑:產品立即下架、全面追蹤流向、公布追查進度、建立“諮詢門診”、司法訴訟協助、改進行政規範。
3
免費午餐:五百多位記者聯合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發起公募,啟動每天捐3元為貧困學童提供免費午餐計畫。
小小火苗點燃“乾柴堆”——2011年10月26日,國務院決定啟動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畫。這或許是迄今為止,中國民間公益慈善活動引導國家行動的最成功案例。在郭美美炫富、非洲希望工程被質疑,中國慈善事業蒙塵之際,免費午餐是對中國慈善的救贖,是一盞燈,一條路。透過熱騰騰的午餐,我們看到國人無價愛心。
4
菸草院士:中國菸草總公司鄭州菸草研究院副院長謝劍平增補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引發控煙人士一致聲討。
所謂“捲菸減害降焦”是已開發國家菸草業二十年前的謊言,早已被戳穿。如今有人拾著別人的牙慧竟然登上了工程院的榮譽殿堂。中國菸草業創造的稅收已經被菸草帶來的疾病形成的負擔所抵消,仍有人以菸草對經濟的所謂貢獻來抵制控煙。目前,活躍在中國控煙一線的是幾名滿頭白髮已退休的公共衛生專家,被戲稱為堂吉訶德。
5
醫生被砍:北京同仁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徐文被病人砍傷,成為北京歷年來最為嚴重的醫患矛盾惡性事件。
這是一個極其危險的信號!當暴力成為解決醫患糾紛的手段時,不僅是醫患關係的悲哀,更是災難性後果的開始。失信、冷漠是醫患矛盾升級的主要因素。一個透明、公開、公正的醫患糾紛處理機制,則是建設和諧醫患關係的制度保障。令人欣慰的是徐文大夫傷情恢復良好,但重樹醫患間的信任卻不是易事。
6
燕窩風波:浙江省工商局一次關於燕窩亞硝酸鹽含量的發布會,把燕窩推到了風口浪尖,傳統佳肴面臨生死考驗。
燕窩從天堂被打到地獄邊時,最致命的兩個問題竟然也出了問題:因紅色燕窩有假的,就說所有紅色燕窩都假。一個省級工商部門認為燕窩中不能檢出亞硝酸鹽,就說這是中國對燕窩的標準。事實上,燕窩一直沒有國家標準。“燕窩風波”不僅是行業危機,更是促進中國燕窩行業健康發展和燕窩產業鏈變革升級的契機。如何把危機變成契機,相關行業標準的出台或許是第一步。
7
搶鹽鬧劇:日本震後核電站泄漏,因傳言稱輻射污染後生產的鹽無法食用,一時引發國內百姓搶鹽風波。
當真相還在穿襪子時,謠言已光著腳跑遍大街小巷。這次,真相比謠言還是慢了半拍。食鹽被搶購兩天,鹽業股漲停。民間濃厚的玄學思維,滋生出眾多光怪陸離的養生行為:灌綠豆湯、吃生茄子。搶鹽只是其中的一種。健康傳播面臨著深厚的玄學土壤和只有6.48%的公眾健康素養所形成的兩面夾擊,任重而道遠。
8
屠呦呦獲獎:2011年度拉斯克獎的獲獎名單揭曉,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因發現青蒿素而獲得臨床醫學獎。
仿佛從天而降,青蒿素與屠呦呦一起“猛然”凸顯在公眾視野中。之所以這么引人注目,除了拉斯克獎是迄今為止中國生物醫學界獲得的世界級最高大獎外,這個獎還被稱作諾貝爾獎“風向標”。最終大家期盼的諾貝爾醫學獎沒有花落中國。只有與諾貝爾獎沾邊的人和事才能獲得足夠關注和關心,是急功近利也是捨本逐末。
9
地溝油:公安部首次全環節破獲以地溝油為原料制售食用油的重大案件,上萬噸地溝油簡單處理後流向市場。
任何一個國家都有地溝油利用問題,但讓人費解的是:中國的地溝油回流到餐桌,而國外的地溝油則製成生物柴油。案件中的濟南格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曾嘗試用地溝油生產生物柴油,市場卻不買賬,於是他們選擇了另一條路。不法商家理應受到譴責和處罰,但企業的守法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不會從天而降,更取決於公共管理的智慧。
10
老人跌倒:衛生部公布《老年人跌倒干預技術指南》。指南提出:不要急於扶起,要分情況進行處理。
衛生部指南因建議“不要急於扶起”而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事實上,跌倒是65歲以上老人的首位死因。遇見跌倒老人一定要正確施救,否則會造成二次傷害甚至帶來生命之憂。願不願意向跌倒的老人伸出援手,是道德問題;知不知道怎樣向跌倒的老人正確施救,則是技術問題。為了保障老人的健康,二者缺一不可。
五、第三屆(2010年度)中國十大健康新聞榜單:
中國十大健康新聞
排名
內容
1
從出書、出名到悟本堂被拆,張悟本盛極而衰,最終淡出公眾視野。
與張悟本掀起的“養生熱潮”形成強烈反差的是:我國居民具備健康素養的總體水平僅為6.48%。另一方面,健康領域的科學研究明顯缺乏,很多說法沒有科學實驗的依據,僅憑推斷。
在玄學思維有著深厚土壤的社會開展科學有效的健康教育,不僅僅是為了增強民眾的身體健康,它還關乎著社會的進步、文明程度的提高和民族的未來。
張悟本事件告訴我們:健康傳播、任重道遠。
2
超女王貝在武漢某醫院接受整容手術時發生意外死亡。
整容專家說:“演藝界的演員和歌手,包括節目主持人,為中國的整形外科事業做出了傑出貢獻,應該頒獎。因為她們培訓了很多醫生,前赴後繼,毀的、死的、傷的,讓中國的整形醫術慢慢的發展。”
專家還現場爆料整容行業十年毀掉20萬張臉。
在“美女經濟”這條產業鏈上,商家、整容機構是否恪守了職業規範和道德底線?媒體是否忽視了理性審視與引導?主管部門是否遺漏了本該有的監管和責任?但願王貝是最後一個。
3
以山西疫苗媒體事件為代表的疫苗安全問題,備受公眾關注。
從山西到江蘇再到廣西,每一起疫苗事件的曝光,都能引起軒然大波。
疫苗是中國免疫體系的核心和基礎,是預防傳染病最有效的武器。接種疫苗後出現不良反應的風險,遠遠小於不開展接種而造成的傳染病傳播的風險。
當前疫苗問題上急需挽回的是公眾的信任。
醫療系統、政府部門、新聞媒體和每一位公民都是公共衛生體系有機的組成部分。而信息的科學、平衡和透明是公共衛生良性推進的先決條件。
4
印度等出現的能抵抗大部分抗生素的超級病菌,從南亞地區一路肆虐全球大多數國家。
當人們對超級細菌的巨大破壞力談之色變的時候,卻忽視了開發中國家普遍存在的惡劣醫療衛生條件,而這恰是出現“超級細菌”的深層次問題,它導致了抗生素的濫用,並形成惡性循環。
現在來看,抗生素的研發進度顯然已經滯後於微生物的進化速度,除了合理使用現有抗生素,積極開發新型抗生素,這些耳熟能詳的有效手段外,更耳熟能詳的則是應從推進公共衛生體系的建立、完善和飯前便後洗手、居室通風這些“小兒科”辦法著手,創造良好的醫療衛生條件。
5
媒體爆出南京有人食用小龍蝦出現肌肉溶解綜合徵,隨後官方證實23人確診。
專家們對小龍蝦事件的初步結論是:未知毒素引起的哈夫病。“未知毒素”作為一個結論確實很“初步”,對小龍蝦致病原因的探索不應就此止步。
考慮到研究難度,公眾還要多給科研人員一點時間。不過,食品管理、質檢部門和環境部門並不存在技術瓶頸,理應拿出更多的行動。
6
武漢3名女嬰疑因食用聖元奶粉致性早熟,經報導後引起廣泛關注。最終衛生部通報兩者無直接關係
聖元奶粉事件,讓中國乳業在“三聚氰胺”之後,再次直面公眾質疑。從事件爆出到衛生部公布結論,前後只用了13天,儘管是虛驚一場,但此次事件,是媒體在食品安全領域的一次集體守望。
此事件讓公眾對“性早熟”有了廣泛而深入的認識。值得一提的是,整個過程中,雖然喧囂鼎沸聲音嘈雜,但相當一部分媒體一直保持著理性、客觀、公正的態度,不失偏頗地對事件進行了全面報導並積極推動此事件的良性發展,這種態度是值得尊敬的。
7
有專家說,我國每年有約300萬噸地溝油流回餐桌,此論引發強烈關注。
政府有關部門的回應不可謂不及時,但我們更關心的是“緊急通知”對地溝油的制約到底有多大?眼下,檢測地溝油的技術和標準遠遠滯後,如何科學處理日益增多的餐廚垃圾已無法迴避。
何東平的另一項研究顯示:每100噸餐廚垃圾可生產出3噸左右的生物柴油、5000立方米沼氣和70噸液體肥料。
8
河南商城縣多人被一種叫做蜱的小蟲子咬傷,不治身亡,引起村民恐慌。
一隻蜱蟲“咬”出了中國鄉村的現實困境:醫療條件的缺失和簡陋、公共衛生投入的不足以及基層政府應急水平的低下。
相較於城市對非典、甲流的抗擊,對蜱蟲疫情的防治在農村顯得相形見絀。信息的閉塞,讓民眾缺乏應有的警惕與防治知識。蜱蟲不會因為對疫情的瞞報,就停止叮人、傷人、殺人。
9
歷年來規模最大的中國城市“白領精英”人群健康白皮書發布,稱八成城市白領飲食睡眠不規律。
由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醫院協會、北京市健康保障協會等機構共同發起舉辦的中國城市健康大調查,用分眾化的健康數據,打造中國城市的健康路線圖,警示公眾,傳播“定期體檢 預防為主”的健康觀念。
預防投入1元,治療就能節省7元。
我們的身體是老天白給的,但不是白給我們去糟踐的。
10
媒體報導稱,植物奶油因富含反式脂肪酸,其危害堪比殺蟲劑。
同樣一款食品,出口的包裝上,明確標示是否含有反式脂肪酸。國內的包裝上,卻是霧裡看花,要么遮遮掩掩,甚或裝聾作啞。如果沒有明確的標示制度要求,消費者面對充斥著反式脂肪酸的食品市場,根本沒有知曉的前提,更談不上選擇的權利了。
六、第二屆(2009年度)中國十大健康新聞榜單:
中國十大健康新聞
排名
內容
1
2009年6月底,河南農民工張海超“開胸驗肺”,以證明自己確實患上職業病塵肺。
可以說,張海超用一個人的肉體在抗爭著僵硬的制度。得了職業病,還得單位開具證明才能鑑定?職業病防治所既是仲裁部門,又是醫療機構,難道沒有比這更合理的制度安排了嗎?
2
2009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發布。
沒有哪一項改革,如此牽動民心。也沒有哪一項改革,在被公開宣布基本不成功後,能在官民良性互動中,找到準星。
基本醫療,政府買單,這是醫改方案最大的亮點。
3
2009年9月,22歲的浙江B肝病毒攜帶者雷闖在杭州獲得全國首個健康證。
如果說雷闖領到了健康證更具象徵意義的話,在2009年年末,衛生部擬取消入學、就業體檢中的“B肝五項”檢查,則成為吹向B肝病毒攜帶者的實實在在的春風。反對任何歧視,都是維護整個人類的尊嚴。
4
2009年11月,中國廣告協會發出通報:著名演員侯耀華代言十個產品廣告均是虛假廣告。
侯耀華再一次出名了,不過這次他帶給人們的不是笑聲,而是恐慌。侯耀華對廣告監管部門、廣告播出媒體的非議,當然不能減輕他本人的責任,但這種明星與媒體共謀、政府部門疏於監管的現象,值得深思。
5
2009年9月,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可以套用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國家。
通過吸取SARS的教訓和禽流感防範中的經驗,此次全球化背景下的防控甲流既是對防控工作的檢驗,也是對疾控隊伍的鍛鍊。事實證明,我們的疾控隊伍從防範措施、防範意識各個方面都是超前的。
6
2009年11月,海口市工商局發布農夫山泉和統一企業三種飲料總砷含量超標,農夫山泉身陷“砒霜門”。
“砒霜門”事件一波三折,最後結果令人譁然。
執法部門亂說話帶來的是消費者的心慌意亂、市場的波瀾和企業的嚴重損失。“程式錯誤”的解釋,不能掩蓋背後利益鏈的追問。
7
2009年8月,陝西鳳翔縣兩村615名兒童血鉛超標,疑為附近的陝西東嶺集團冶煉公司污染所致。
每每出現此類事件,我們總要等到聚集的抗議民眾進行憤怒的控訴,甚至釀成群體性事件後,有關部門才開始亡羊補牢。如不能保證人民民眾在地方公共事務的發言權,這樣的悲劇還會一再重演。
8
2009年6月1,《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正式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替代《食品衛生法》正式實施。從“衛生”到“安全”一詞的轉換,不單彰顯出我們對食品安全底線的要求更為嚴苛,更折射出食品安全正在面臨的危機以及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緊迫要求。
9
2009年11月,3年前北大醫院教授術後死在自己醫院的案件被曝光,醫學院學生臨床實習行醫管理引關注
這是現行體制下醫學教育與職業資格相衝突帶來的必然結果。引發深思的是,醫院是否應當加強管理,規範帶教醫師和實習醫生之間的權利和責任,國家是否需完善考試制度,讓已具備能力的醫學生早日執證上崗?
10
2009年7月,全民補碘“一刀切”的政策被媒體質疑後,衛生部宣布於2010年下調現行食鹽加碘量。
缺碘和多碘都是一種病態,規避“碘”型麻煩,最根本的是立足於醫學檢測指標,因地制宜、因人而異,自主補碘。碘缺乏現象如今已大為緩解,國家的政策同樣需要日新月異,與時俱進。
七、第一屆(2008年度)中國十大健康新聞榜單:
中國十大健康新聞
排名
內容
1
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引發公眾對突發自然災害的逃生、急救知識的需求。
在大自然的面前,人類是那樣的渺小和無助。在塌天巨禍面前,人類又是那樣的堅強和崇高。我們為那些及時逃生的人們慶幸,我們更為那些僅差一秒就能倖免的不幸者惋惜。大地震發生後,公眾逃生和急救知識的欠缺再一次讓我們明白常識稀缺的可怕和危險。
2
2008年9月,三鹿奶粉等摻加三聚氰胺,致29萬嬰兒腎臟損傷。
不管是往牛奶里摻加三聚氰胺,還是往三聚氰胺里加牛奶, 以三鹿奶粉為代表的奶製品行業在一片高歌猛進的惡性膨脹中轟然倒塌後,裸露在眾人眼裡的,是中國奶製品質量和安全監管上的膿皰。膿皰終究是膿皰,最為悲傷的是膿皰的戳穿要以損害成千上萬兒童的健康為代價。事後,有關部門採取了及時的“亡羊補牢”,但“亡羊補牢”的遊戲不能總這樣一年年重複下去。
3
2008年3月起,手足口病在安徽福建兩省奪走多名嬰幼兒生命。
2007年4月,山東臨沂。2008年3月,安徽阜陽。2008年10月,福建建甌。手足口病作為多發於嬰幼兒的老傳染病,在兩年時間裡,遊蕩了大半箇中國,奪走了數十名嬰兒的生命,而它的防範措施又是那樣的簡單明了:勤洗手、吃熟食、喝開水、多通風、曬衣被。疾病防治體系的建設責任重大,健康科普的宣傳普及任重道遠。
4
2008年10月,新醫改方案徵求意見稿出台。因過於專業,百姓如霧裡看花,但參與熱情高漲。
2008年是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們可以用數字來說明三十年來諸多偉大的成就。然而,對普通人來說,小康也罷、幸福也罷,其實就是最基本的需要,最切身的感受。譬如能否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儘管徵求意見稿過於專業,操作性差,但在一個月內就收到民眾意見3.5萬餘條。
5
2008年11月,“兩高”明確稱醫生吃回扣以受賄罪論處。
這條司法解釋的出台到底是揚湯止沸還是釜底抽薪,人們眾說紛紜。中國從來不缺白紙黑字的規則,而是缺規則實行的制度環境。但願這個規定能夠真正成為遏制醫藥界吃回扣腐敗現象的高壓線,而不是掛在牆上的一個美麗裝飾。
6
2008年6月,“限塑令”正式實施,免費超市塑膠袋退出歷史舞台。
一個塑膠袋能污染10平方米土地,需要300年才能完全降解。“限塑令”一出,起先人們還有些許擔心:這會不會成為一紙空文?實踐證明,改變一種不環保的生活習慣,其實並非想像的那樣艱難。而眾多企業製作、派發的竹籃子、布袋子則讓我們看到了企業的社會責任心。
7
2008年10月,四川廣元柑橘發生大實蠅疫情,民眾談橘色變。
一條小小的蟲子,短短几天竟累及整箇中國的柑橘產業。這一切,還是建立在疫情為實、闢謠及時、蠅蟲無害的基礎之上。我們不能指責消費者的非理性,傳言的殺傷力必有其社會基礎,四川廣元“蛆柑事件”讓我們再次領教到,食品安全的責任到底有多重,以及食品安全對政府公信力的影響。
8
2008年9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劃歸衛生部管理,百姓對食品安全寄予厚望。
當初分有分的道理,如今合有合的理由。機構的分分合合,人事的變遷沉浮,本是現代社會的常態。但國家藥監局劃歸衛生部,竟然成為一條公眾關注的新聞,檢討近年來藥品安全事故以及相關官員的人生際遇,背後的意味不言而喻。什麼時候,公眾不再關注這類人事機構變遷的新聞,就說明法律、制度真正成為了食品藥品安全最可靠的保障。
9
2008年9月,西安交大附屬醫院院內感染致8名新生兒死亡。
去醫院救命卻反喪命,最應受到社會呵護的兒童卻受到了戕害。動物界不能照料好下一代的群體都是沒有前的,何況人類?在各種矛盾利益交織衝突的轉型期,孟子“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德要求,只有在法治的背景下,科學的體系中,才可能成為社會常態。
10
2008年9月,康師傅礦物質水所選用優質水源為自來水的內幕被戳穿。
礦物質水選用的水源是自來水,這本是一種不需要複雜技術手段求證的簡單事實。但在中國,往往簡單的事實變得霧裡看花水中望月。而康師傅這類國際知名企業,其誠信程度在大陸和境外常是天壤之別。這條新聞的令人深思之處在於:為什麼在別人那裡講真話的人到我們這裡卻講假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