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區域金融非均衡發展研究

中國區域金融非均衡發展研究

《中國區域金融非均衡發展研究》在具體分析中國各區域金融發展對各區域經濟成長貢獻度非均衡的基礎上,述評中國區域金融非均衡發展的現狀、特徵及非均衡程度的發展趨勢,揭示中國區域經濟和區域金融非均衡發展的深層形成因素,並闡述區域金融非均衡發展的效應,探究中國區域金融協調發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依據區域金融協調發展與完善的理論基礎和模式選擇,從區域金融中心的培育、區域金融機構和區域金融市場的完善、區域創新系統的設立及區域金融政策的完善等多角度、全方位地提出中國區域金融協調發展與完善的對策選擇。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區域金融非均衡發展研究
  •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 頁數:264頁
  • 開本:32
  • 定價:28.00
  • 作者:慕麗傑
  • 出版日期:2013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14110054
  • 品牌:經濟科學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國區域金融非均衡發展研究》由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慕麗傑,1976年生於遼寧省丹東市,金融學博士。1999年獲得東北財經大學金融學學士學位,2004年獲得遼寧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2009年畢業於遼寧大學,獲得金融學研究方向博士學位。現就職於遼寧大學經濟學院,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主要為區域金融發展、社區銀行建設和中小企業融資等。曾先後主持多項國家級及省市級科研項目,獲得遼寧省社會科學優秀研究獎。在《國際金融》、《中國經濟與管理科學》、《農業經濟》、《國際貿易》等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20餘篇。

圖書目錄

緒論
0.1研究背景意義和問題的提出
0.2相關概念界定
0.3研究視角和研究方法
0.4框架結構和內容安排
0.5本書的創新點和難點
l區域經濟與區域金融理論評介
1.1區域經濟理論研究綜述
1.2區域金融理論研究綜述
1.3區域金融理論與區域經濟理論的拓展
2區域金融成長對區域經濟成長貢獻度差異剖析
2.1區域金融發展對區域經濟成長貢獻度的作用機制
2.2區域金融對區域經濟發展貢獻度差異的實證分析
3區域金融非均衡發展的現狀與特徵評介
3.1區域經濟非均衡發展的現狀評介
3.2區域金融非均衡發展的現狀評介
3.3區域金融非均衡發展的特徵和變動趨勢分析
4影響區域金融非均衡發展的因素探討
4.1客觀環境因素
4.2區域經濟條件因素
4.3制度因素
4.4區域經濟主體主觀因素
4.5影響區域金融非均衡發展因素的變化趨勢
5區域金融非均衡發展的效應分析
5.1區域金融非均衡發展的積極效應
5.2區域金融非均衡發展的消極效應
5.3區域金融非均衡發展的綜合效應——馬太效應
6推進區域金融發展與完善的對策構想
6.1區域金融發展與完善的戰略理論基礎
6.2區域金融發展機制的模式選擇
6.3區域金融發展與完善的對策選擇
參考文獻
後記

文摘

著作權頁:



支大林(2002)認為,區域金融發展促進區域經濟成長,他把區域金融對區域經濟的促進作用概括為增加區域的資本投入和提高區域的要素生產率兩個方面。
周立和王子明(2002)的研究得出了我國各地區金融發展與經濟成長密切相關的結論。建立了區域人均GDP增長與金融深化率的一元線性回歸模型,證明了區域金融發展與經濟成長之間呈高度正相關的結論,金融發展差距可以部分地解釋我國各地區經濟成長差距,一個地區金融發展初始條件低下,對其長期的經濟發展不利。而且以1978年的國有金融相關比率作為金融初始深度指標,證明了初始金融水平會促進此後17年的經濟成長,從而認為一定時期的金融發展對長期的經濟成長有促進作用。
陸文喜和李國平(2004)在我國實施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背景下,採用收斂法,分別按1985~1990年、1990~1995年、1995~2002年、1990~2002年以及1985~2002年各個時間段,對我國各省區市之間,以及東、中、西部三大地帶內各省區市之間金融增長與發展的收斂性問題做了實證檢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