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動物志編輯委員會

中國動物志編輯委員會是掛靠在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部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動物志編輯委員會
  • 外文名:Fauna Sinica Editorial Board
《中國動物志》是國家動物資源總匯;是為摸清我國動物資源家底,由幾代動物學家共同完成的、跨世紀的動物資源研究的系統工程;是國內外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涉及類群最多、成果最突出的動物科學研究巨著。
《中國動物志》是我國歷史上首次進行的動物物種資源研究方面的創新工程;是科學研究密切為國家目標和國家任務服務的產物;是進一步研究物種多樣性、探討物種演化和系統發育的奠基石。《中國動物志》全面地揭示了我國生物多樣性及其資源在全球生物界的地位、作用以及對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意義;為其它生物學分支學科研究奠定了基礎;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動物資源開發利用以及農林牧漁、醫藥衛生領域中的有害生物防治提供了綜合信息與基礎資料;為解決關係到國家安全、國民健康和經濟發展的生物戰、外來物種入侵等事件提供了預警、診斷和防範技術;為正確處理人和動物的關係、制定解決人口和環境問題的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
早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中國動物志》的編研已經開始醞釀。1956年,國務院正式將編著《中國動物志》的任務列入我國“十二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1962年,中國科學院中國動物志編輯委員會正式成立;1963年,中國科學院將“《中國動物志》的編研”列為院重點科研項目,進一步推動了全國性的動物資源調查和一大批地方動物志的出版;從1992年開始,“《中國動物志》、《中國植物志》和《中國孢子植物志》的編研”相繼被列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八五”和“九五”重大項目,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科學院和科技部的聯合資助;1999年,“三志的編研與出版”被列為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大項目;2004年,“三志的編研”連續第3個五年計畫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的資助,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中國科學院再度攜手,聯合資助“三志的編研”;2006年,科技部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開始實施,“中國動物志、中國孢子植物志和中國植物志的編研”做為重點項目獲得資助;2011年,“《中國動物志》的編研”項目分別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和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的資助;2015年,“《中國動物志》的編研”再次獲得科技部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重點項目的資助;2018年,“《中國動物志》的編研”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應急管理項目的資助。
中國動物志編輯委員會掛靠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我國著名動物學家童第周、陳世驤、朱弘復等先後擔任編輯委員會主任,現任(第五屆)編委會主任為動物學家陳宜瑜院士。在我國老一輩動物分類學家的率領下,動物研究所的分類學研究隊伍成長迅猛,湧現出一大批出色的動物系統分類學家,享譽海內外。
中國動物志編輯委員會幾十年來,“《中國動物志》的編研”項目已發展成為一支包括百餘家單位數百位動物學家的研究隊伍。截至目前,已經出版《中國動物志》160卷、《中國經濟昆蟲志》55冊、《中國經濟動物志》11卷和《中國動物圖譜》27冊。
中國動物志編輯委員會迄今為止,《中國動物志》共獲國家及省部級獎25項;1996年,“中國生物志”榮獲香港“求是傑出科技成就集體獎”;1997年,“三志”入選“九七中國十大科技進展”;同年,“三志的編研”被評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特優”重大項目;2001年,《中國經濟昆蟲志》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03年和2010年,“三志的編研”相繼被評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特優”重大項目;2009年,“三志”成果入選“輝煌6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成就展”;2011年,《中國動物志》等“三志”成果作為科技部重點項目的成果,參加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的“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成就展”,受到胡錦濤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注;2016年,“《中國動物志》的編研”再次被評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特優”重大項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