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刑法學講演錄》是2011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憲權。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中國刑法學講演錄》是一部根據作者講課錄音整理而成的學術著作,其突出特色是法學理論的通俗化。全書以“講”的編寫體例,採用口語化的表述形式,以生動、平易之語言深入淺出地說明深奧的刑法學原理,完整地再現了課堂的教學實況,能使讀者對中國刑法學基本理論有系統的理解;同時,將囿於課堂時間限制而省略的重要刑法理論和個人研究成果予以補充,使其體系與論述更趨完備。本書既能滿足法學專業本科生、刑法學專業研究生的學習需求,也適合相關學科以及大眾讀者閱讀。誠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述,本書既是作者對自己積近三十年來的教學經驗和研究生涯的一個總結,也期望更多對刑法學研究學習有興趣者藉由本書之助.能有所得。
作者簡介
劉憲權,男,華東政法大學刑法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荷蘭艾柔默斯大學法學博士。現任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院長、刑法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上海市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會長,上海市重點學科刑法學科的學科帶頭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曾承擔並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七五”期間全國法學重點研究課題、國家“九五”重點圖書選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重點研究課題、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重點課題、美國政府資助項目等。在《人民日報》、《解放日報》、《法制日報》、《中國法學》、《法學研究》、《政法論壇》、《法學》、《法學評論》等核心報刊發表論文數百篇;獨著和參著學術著作三十餘部;科研成果曾分別獲全國法學科研成果獎二、三等獎,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一、二等獎、著作三等獎,中國法學會優秀論文獎,上海市教育成果二等獎,上海市普通高校優秀教材一等獎等多項獎項。
曾獲得“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教師”、“寶鋼全閏優秀教師”、“上海市高等教育名師”、“上海市勞動模範”和“上?市領軍人才”等多項榮譽稱號,並連續十二年被學生評為“我心目中的最佳教師”。
目錄
前言
總 論
第一講 刑法學概述
一、刑法學的歷史和最新發展
(一)清末刑法學的轉軌
(二)民國時期刑法學的發展
(三)新中國前三十年刑法學的主要成就
(四)改革開放後刑法學的發展
二、刑法學的基本內容
三、學習刑法學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學習刑法學的理論意義
(二)學習刑法學的實踐意義
第二講 刑法概述
一、刑法的概念、性質和任務
(一)刑法的概念
(二)刑法的性質和任務
二、我國刑法的產生和發展
(一)革命根據地時期的刑法
(二)新中國成立後刑事法律的初步發展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制定和頒布的過程
(四)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訂的問題
三、刑法的體系和解釋
(一)刑法的體系
(二)刑法的解釋
第三講 我國刑法的基本原則(一)
一、刑法的基本原則概述
(一)刑法基本原則的概念和內容
(二)確立刑法基本原則的意義
二、罪刑法定原則
(一)罪刑法定原則的歷史沿革
(二)罪刑法定原則的理論基礎
(三)罪刑法定原則的內容
(四)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精神
第四講 我國刑法的基本原則(二)
(五)如何貫徹罪刑法定原則
三、平等適用原則
四、罪刑相當原則
(一)罪刑相當原則的基本含義和理論基礎
(二)罪刑相當原則在我國刑法中的確立和體現
第五講 刑法的效力範圍
一、刑法效力範圍概述
二、刑法的空間效力
(一)刑法空間效力的概念
(二)我國刑法的空間效力
三、刑法的時間效力
(一)刑法的生效和終止
(二)刑法溯及力的問題
(三)刑法司法解釋的時間效力問題
第六講 犯罪概述
一、犯罪概念
(一)犯罪概念的立法類型
(二)犯罪本質的理論分析
(三)我國刑法的犯罪概念和特徵
二、犯罪的分類
(一)犯罪的理論分類
(二)犯罪的立法分類
第七講 犯罪構成
一、犯罪構成概述
(一)犯罪構成理論沿革
(二)犯罪構成的概念與特徵
(三)犯罪構成與犯罪概念
二、犯罪構成要件
(一)犯罪構成的要件
(二)犯罪構成的層次結構
(三)犯罪構成的類型劃分
三、犯罪構成與定罪
第八講 犯罪客體要件
一、犯罪客體要件概述
(一)犯罪客體的概念
(二)研究犯罪客體的意義
二、犯罪客體的分類
(一)犯罪客體在理論上的分類
(二)犯罪客體在立法上的分類
(三)犯罪客體的立法形式
三、犯罪客體與犯罪對象
(一)犯罪對象的概念
(二)犯罪對象與犯罪客體的聯繫和區別
(三)研究犯罪對象的意義
第九講 犯罪客觀要件
一、犯罪客觀要件概述
(一)犯罪客觀要件的概念
(二)犯罪客觀要件的特徵
(三)研究犯罪客觀要件的意義
二、危害行為
(一)危害行為的概念
(二)危害行為的特徵
(三)危害行為的形式
(四)危害行為與時間、地點和方法
三、危害結果
(一)危害結果的概念與特徵
(二)危害結果的種類
(三)危害結果的地位與作用
四、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係
(一)刑法上因果關係的概念
(二)刑法上因果關係的特性
第十講 犯罪主體要件
一、犯罪主體要件概述
(一)犯罪主體的概念
(二)犯罪主體的基本特徵
(三)犯罪主體要件的意義
二、自然人犯罪主體
(一)刑事責任能力的概念和內容
(二)刑事責任能力的程度
(三)決定和影響刑事責任能力的因素
(四)自然人犯罪主_體的特殊身份
(五)研究犯罪主體特殊身份的意義
三、單位犯罪主體
(一)單位犯罪的由來
(二)單位犯罪的概念和特徵
(三)單位犯罪的處罰及其法定刑的完善
第十一講 犯罪主觀要件
一、犯罪主觀要件概述
二、犯罪故意
(一)犯罪故意的概念
(二)犯罪故意的種類
三、犯罪過失
(一)犯罪過失的概念和特徵
(二)犯罪過失的種類
(三)犯罪過失的認定
四、犯罪動機與目的
(一)犯罪動機與犯罪目的的概念
(二)犯罪動機與犯罪目的的關係
(三)研究犯罪動機與犯罪目的的意義
五、刑法中的認識錯誤
(一)法律上的認識錯誤
(二)事實上的認識錯誤
第十二講 排除犯罪性行為
一、排除犯罪性行為概述
(一)排除犯罪性行為的概念
(二)排除犯罪性行為的種類形式
二、正當防衛
(一)正當防衛的概念和意義
(二)正當防衛的成立條件
(三)正當防衛中的特殊防衛
(四)防衛過當及其刑事責任
三、緊急避險
(一)緊急避險的概念和意義
(二)緊急避險的成立條件
(三)緊急避險的過當及其刑事責任
(四)緊急避險與正當防衛
第十三講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態(一)
一、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態概述
(一)故意犯罪停止形態的概念和範圍
(二)故意犯罪停止形態的本質特徵
二、犯罪既遂
(一)犯罪既遂的概念
(二)犯罪既遂的類型
三、犯罪預備
(一)犯罪預備的概念和特徵
(二)犯罪預備的構成
(三)犯罪預備的認定
(四)犯罪預備的刑事責任
四、犯罪未遂
(一)犯罪未遂的概念和特徵
(二)犯罪未遂的分類
(三)犯罪未遂的存在範圍
(四)犯罪未遂的刑事責任
五、犯罪中止
(一)犯罪中止的概念和特徵
(二)中止犯的刑事責任
第十四講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態(二)
六、故意犯罪停止形態認定中疑難問題分析
(一)自動放棄重複侵害行為是否成立犯罪中止
(二)危險狀態下停止犯罪的形態
(三)以“低位犯罪”代替“高位犯罪”的犯罪形態
第十五講 共同犯罪
一、共同犯罪概述
二、共同犯罪的認定
(一)不構成共同犯罪的情形
(二)片面合意的認定
(三)一般主體與特殊主體的共同犯罪認定
(四)共同犯罪成員的刑事責任認定
三、共同犯罪的形式
四、共同犯罪人的分類及其刑事責任
五、部分共犯停止犯罪問題
第十六講 罪數形態
一、罪數形態概述
(一)研究罪數理論的意義
(二)罪數形態的基本特徵
二、一罪的類型
(一)單純的一罪
(二)實質的一罪
(三)法定的一罪
(四)處斷的一罪
三、數罪的分類
第十七講 刑罰論(一)
一、刑罰論概述
(一)刑罰的概念與刑罰權
(二)刑罰的功能與目的
(三)刑罰的體系和種類
二、刑罰裁量概述
(一)刑罰裁量的概念、特徵及其作用
(二)刑罰裁量的原則
(三)刑罰裁量中的情節
三、累犯
四、自首
五、立功
六、數罪併罰
(一)數罪併罰的概念和特徵
(二)數罪併罰的相關疑難問題
第十八講 刑罰論(二)
七、緩刑
(一)緩刑的適用條件
(二)緩刑的考驗程式
(三)戰時緩刑制度與一般緩刑制度
(四)緩刑適用的相關疑難問題
八、刑罰執行制度
(一)刑罰執行的特徵與原則
(二)減刑
(三)假釋
九、刑罰消滅制度
(一)刑罰消滅的事由
(二)時效
(三)赦免
……
分 論
總 論
第一講 刑法學概述
一、刑法學的歷史和最新發展
(一)清末刑法學的轉軌
(二)民國時期刑法學的發展
(三)新中國前三十年刑法學的主要成就
(四)改革開放後刑法學的發展
二、刑法學的基本內容
三、學習刑法學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學習刑法學的理論意義
(二)學習刑法學的實踐意義
第二講 刑法概述
一、刑法的概念、性質和任務
(一)刑法的概念
(二)刑法的性質和任務
二、我國刑法的產生和發展
(一)革命根據地時期的刑法
(二)新中國成立後刑事法律的初步發展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制定和頒布的過程
(四)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訂的問題
三、刑法的體系和解釋
(一)刑法的體系
(二)刑法的解釋
第三講 我國刑法的基本原則(一)
一、刑法的基本原則概述
(一)刑法基本原則的概念和內容
(二)確立刑法基本原則的意義
二、罪刑法定原則
(一)罪刑法定原則的歷史沿革
(二)罪刑法定原則的理論基礎
(三)罪刑法定原則的內容
(四)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精神
第四講 我國刑法的基本原則(二)
(五)如何貫徹罪刑法定原則
三、平等適用原則
四、罪刑相當原則
(一)罪刑相當原則的基本含義和理論基礎
(二)罪刑相當原則在我國刑法中的確立和體現
第五講 刑法的效力範圍
一、刑法效力範圍概述
二、刑法的空間效力
(一)刑法空間效力的概念
(二)我國刑法的空間效力
三、刑法的時間效力
(一)刑法的生效和終止
(二)刑法溯及力的問題
(三)刑法司法解釋的時間效力問題
第六講 犯罪概述
一、犯罪概念
(一)犯罪概念的立法類型
(二)犯罪本質的理論分析
(三)我國刑法的犯罪概念和特徵
二、犯罪的分類
(一)犯罪的理論分類
(二)犯罪的立法分類
第七講 犯罪構成
一、犯罪構成概述
(一)犯罪構成理論沿革
(二)犯罪構成的概念與特徵
(三)犯罪構成與犯罪概念
二、犯罪構成要件
(一)犯罪構成的要件
(二)犯罪構成的層次結構
(三)犯罪構成的類型劃分
三、犯罪構成與定罪
第八講 犯罪客體要件
一、犯罪客體要件概述
(一)犯罪客體的概念
(二)研究犯罪客體的意義
二、犯罪客體的分類
(一)犯罪客體在理論上的分類
(二)犯罪客體在立法上的分類
(三)犯罪客體的立法形式
三、犯罪客體與犯罪對象
(一)犯罪對象的概念
(二)犯罪對象與犯罪客體的聯繫和區別
(三)研究犯罪對象的意義
第九講 犯罪客觀要件
一、犯罪客觀要件概述
(一)犯罪客觀要件的概念
(二)犯罪客觀要件的特徵
(三)研究犯罪客觀要件的意義
二、危害行為
(一)危害行為的概念
(二)危害行為的特徵
(三)危害行為的形式
(四)危害行為與時間、地點和方法
三、危害結果
(一)危害結果的概念與特徵
(二)危害結果的種類
(三)危害結果的地位與作用
四、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係
(一)刑法上因果關係的概念
(二)刑法上因果關係的特性
第十講 犯罪主體要件
一、犯罪主體要件概述
(一)犯罪主體的概念
(二)犯罪主體的基本特徵
(三)犯罪主體要件的意義
二、自然人犯罪主體
(一)刑事責任能力的概念和內容
(二)刑事責任能力的程度
(三)決定和影響刑事責任能力的因素
(四)自然人犯罪主_體的特殊身份
(五)研究犯罪主體特殊身份的意義
三、單位犯罪主體
(一)單位犯罪的由來
(二)單位犯罪的概念和特徵
(三)單位犯罪的處罰及其法定刑的完善
第十一講 犯罪主觀要件
一、犯罪主觀要件概述
二、犯罪故意
(一)犯罪故意的概念
(二)犯罪故意的種類
三、犯罪過失
(一)犯罪過失的概念和特徵
(二)犯罪過失的種類
(三)犯罪過失的認定
四、犯罪動機與目的
(一)犯罪動機與犯罪目的的概念
(二)犯罪動機與犯罪目的的關係
(三)研究犯罪動機與犯罪目的的意義
五、刑法中的認識錯誤
(一)法律上的認識錯誤
(二)事實上的認識錯誤
第十二講 排除犯罪性行為
一、排除犯罪性行為概述
(一)排除犯罪性行為的概念
(二)排除犯罪性行為的種類形式
二、正當防衛
(一)正當防衛的概念和意義
(二)正當防衛的成立條件
(三)正當防衛中的特殊防衛
(四)防衛過當及其刑事責任
三、緊急避險
(一)緊急避險的概念和意義
(二)緊急避險的成立條件
(三)緊急避險的過當及其刑事責任
(四)緊急避險與正當防衛
第十三講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態(一)
一、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態概述
(一)故意犯罪停止形態的概念和範圍
(二)故意犯罪停止形態的本質特徵
二、犯罪既遂
(一)犯罪既遂的概念
(二)犯罪既遂的類型
三、犯罪預備
(一)犯罪預備的概念和特徵
(二)犯罪預備的構成
(三)犯罪預備的認定
(四)犯罪預備的刑事責任
四、犯罪未遂
(一)犯罪未遂的概念和特徵
(二)犯罪未遂的分類
(三)犯罪未遂的存在範圍
(四)犯罪未遂的刑事責任
五、犯罪中止
(一)犯罪中止的概念和特徵
(二)中止犯的刑事責任
第十四講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態(二)
六、故意犯罪停止形態認定中疑難問題分析
(一)自動放棄重複侵害行為是否成立犯罪中止
(二)危險狀態下停止犯罪的形態
(三)以“低位犯罪”代替“高位犯罪”的犯罪形態
第十五講 共同犯罪
一、共同犯罪概述
二、共同犯罪的認定
(一)不構成共同犯罪的情形
(二)片面合意的認定
(三)一般主體與特殊主體的共同犯罪認定
(四)共同犯罪成員的刑事責任認定
三、共同犯罪的形式
四、共同犯罪人的分類及其刑事責任
五、部分共犯停止犯罪問題
第十六講 罪數形態
一、罪數形態概述
(一)研究罪數理論的意義
(二)罪數形態的基本特徵
二、一罪的類型
(一)單純的一罪
(二)實質的一罪
(三)法定的一罪
(四)處斷的一罪
三、數罪的分類
第十七講 刑罰論(一)
一、刑罰論概述
(一)刑罰的概念與刑罰權
(二)刑罰的功能與目的
(三)刑罰的體系和種類
二、刑罰裁量概述
(一)刑罰裁量的概念、特徵及其作用
(二)刑罰裁量的原則
(三)刑罰裁量中的情節
三、累犯
四、自首
五、立功
六、數罪併罰
(一)數罪併罰的概念和特徵
(二)數罪併罰的相關疑難問題
第十八講 刑罰論(二)
七、緩刑
(一)緩刑的適用條件
(二)緩刑的考驗程式
(三)戰時緩刑制度與一般緩刑制度
(四)緩刑適用的相關疑難問題
八、刑罰執行制度
(一)刑罰執行的特徵與原則
(二)減刑
(三)假釋
九、刑罰消滅制度
(一)刑罰消滅的事由
(二)時效
(三)赦免
……
分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