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黃梅縣委員會

中國共產黨黃梅縣委員會

中國共產黨黃梅縣委員會是中國共產黨在黃岡市黃梅縣設立的領導機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共產黨黃梅縣委員會
  • 現任領導劉欲曉
發展階段,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現任領導,

發展階段

黃梅是革命老區。黃梅革命史在鄂東史、湖北史中占據重要地位。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黃梅縣享有“小莫斯科”的榮譽稱號;土地革命時期,黃梅是鄂豫皖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抗日戰爭時期,黃梅抗日根據地既是新四軍五師的重要活動區域,又是溝通華中、華東聯繫的橋樑和紐帶;解放戰爭時期,黃梅人民為支援劉鄧大軍建立大別山革命根據地,為支援渡江戰役鬥爭英勇,貢獻巨大。可以說民主革命時期黃梅紅旗不倒,鬥爭不斷。一些重大歷史事件聞名全省,影響全國;一些著名黨史人物可圈可點,極具影響。帥榮、胡大榮、周學義、趙正洪四位將軍就是黃梅的驕傲。黃梅有4人曾任省委書記,他們是江西省委書記沈建華、滿洲省委書記李子芬、湖北省委書記趙辛初、安徽省委常務書記桂林棲。而眾多仁人志士更是拋頭顱灑熱血,浴血疆場,捨生取義。李子芬、吳致民、宛希先、宛希儼、鄧雅聲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據不完全統計,黃梅有名烈士達3000多人,無名烈士多達10000多人。在犧牲的先烈中,地師級以上的近20人,建國前的37任縣委書記就有20多人為革命英勇犧牲。可以這樣說黃梅的土地是紅色的土地,黃梅的人民是英雄的人民。黃梅的歷史是厚重的,底蘊是豐富的,地位是突出的,影響是巨大的。這些重要的黨史人物,重大的黨史事件,豐富了黃梅的歷史寶庫,鑄造了黃梅的歷史豐碑。
從1924年8月黃梅地方黨組織建立,到1949年5月黃梅全境解放,在二十多年的革命鬥爭中,黃梅地方黨組織發展如火如荼,革命武裝鬥爭風起雲湧。黨領導著黃梅人民,為反抗外來侵略和壓迫,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腐朽統治,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前仆後繼.英勇鬥爭,走過了艱難曲折的革命道路,譜寫了燦爛輝煌的歷史篇章。

大革命時期

大革命時期(1921.7—1927.7),黃梅黨組織經歷了創建和發展組織、農民運動蓬勃高漲和大革命轟轟烈烈的戰鬥歷程。
1923年秋,是黃梅現代史上第一個金色的秋天。黃梅人民的優秀兒女宛希儼、吳致民、李子芬等在上海、南京、武漢讀書的黨、團員學生,把革命的火種帶回黃梅,從此黃梅的土地上有了共產黨人的戰鬥足跡。他們於1923年12月建立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黃梅小組,並在團員中發展黨員。1924年8月黃梅縣第一個黨組織——中國共產黨黃梅小組在縣城建立,選舉李子芬為黨小組組長。
黨組織在大革命的洪流中迅猛發展。1925年3月建立中國共產黨黃梅特別支部,下轄13個支部。1926年5月建立中國共產黨黃梅地方執行委員會(相當縣委一級的組織),書記熊映楚,下轄5個區委,38個支部。這是湖北第一個縣委級的黨組織,也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幾個縣委級的黨組織之一。1927年5月改稱中國共產黨黃梅縣委員會(簡稱黃梅縣委),縣委書記邢家鎮,黃梅縣委下轄5個區委,41個支部,有黨員3000人,成為當時湖北全省黨員最多的縣。
在黃梅地方黨組織的領導下,黃梅縣群團組織發展很快。1924年8月,建立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黃梅支部。1925年3月建立了團黃梅特支,後發展建立了黃梅團地委和團縣委。1926年3月建立了黃梅縣婦女協會,7月建立了黃梅縣農民協會,11月建立了黃梅縣總工會。還先後建立了黃梅縣平民教育促進會、黃梅青年讀書會、少年黃梅學會、黃梅縣青年團體聯合會、黃梅縣兒童團總隊和黃梅縣人民自衛團等民眾組織。此外黨組織根據上級指示,在國共合作時期,還幫助國民黨於1925年5月建立了國民黨黃梅縣黨部(這是湖北最早的一個國民黨縣黨部)。
在黨團組織的領導下,黃梅的工人運動、農民運動、青年運動、婦女運動蓬勃發展,其中最為突出的是黃梅的農民運動。蔣家咀是黃梅農民運動的發源地。1924年10月,黨組織派在縣城八角亭高等國小讀書的程鶴林等3人,回到家鄉蔣家咀創辦貧民夜校,秘密成立農民研究會。1925年3月改稱農民進德會(下轄3個分會,有會員600多人),並建立黨支部(這是黨在黃梅農村建立的第一個支部)。他們廣泛發動民眾,與地主惡霸進行鬥爭。農民進德會在鬥爭中發展壯大,遍及黃梅農村。1926年7月發展建立黃梅縣農民協會。1926年10月,北伐軍進入黃梅,進一步推動了黃梅農民運動的發展。一時間,黃梅的農民運動風起雲湧,波瀾壯闊,縣農協下轄8個區農協.會員總數達10萬,成為湖北省農民運動最高潮的區域,因而在湖北全省乃至全國影響很大。當時方敏玉曾代表省農協出席第一次全國農民代表大會,程建勛、鄧雅聲等6人出席湖北省農民協會第一次代表大會,程建勛被選為大會主席團成員,鄧雅聲被選為省農民協會秘書長。活躍在黃梅領導農民運動的黨團骨幹李子芬、熊映楚、石炳乾、鄧雅聲先後被調到省里工作,成為湖北省黨、團、工會、農會等方面的負責人。1927年6月漢口《民國日報》(國共合作時期為我黨掌握的機關報)在刊載《黃梅農協之報告》的按語中說:“黃梅農民運動發展甚速……,會員人數已達10萬,其中有女會員4000餘人,尤開湖北農運之先河。”所以大革命時期,黃梅號稱“同志三千,民眾十萬”,一度享有“小莫斯科”的榮譽稱號。

土地革命時期

土地革命時期(1927.7—1937.7),黃梅黨組織經歷了組織武裝暴動、創建蘇區和蘇區喪失後堅持鬥爭的戰鬥歷程。
1927年4月,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7月15日汪精衛又在武漢發動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民眾,一時間“黑雲壓城城欲摧”,白色恐怖的陰雲籠罩著黃梅。邢家鎮、汪士國、馮文華等縣委、縣農協的主要領導英勇犧牲,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了。但黃梅革命的優秀兒女沒有被嚇倒、被征服。“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1927年8月,中共湖北省委派吳致民到黃梅,恢復黨組織,建立中共黃梅臨時縣委。9月正式建立中共黃梅縣委員會,廣泛發動民眾,組織秋收暴動。10月爆發了聲勢浩大的秋收暴動,全縣各地數以萬計的農民手執梭標、大刀、長矛,打著燈籠火把,潮水般湧向縣城和各地土豪劣紳的莊園,一夜打土豪48處。農軍游擊隊四處出擊,殺貪官污吏、土豪劣紳、地痞流氓,領導農民開展抗租、抗債、抗稅、抗捐鬥爭。1928年6月,周為邦、張獲伯不幸遇難,革命一度處於低潮。1929年上半年吳致民幾次來黃梅巡視工作,傳達中央和省委指示,並於6月建立黃梅中心縣委,領導黃梅、廣濟、蘄春、蘄水四縣的工作,黃梅因而成為蘄黃廣地區革命鬥爭的中心。9月,黃梅中心縣委重建鄂東遊擊大隊。12月,取得了攻打黃泥塘、王家倉團防的勝利。1930年春,縣委領導建立了黃梅縣特務隊、黃梅縣第四中隊等革命武裝,再次發動和組織了全縣總暴動,並先後奔襲大河,血戰孔壠,智取一天門,巧占古角山,收編國民黨潰部70餘人。6月,黃梅縣暴動委員會(後改為赤衛隊總部)成立,並第一次攻打縣城。7月,成立黃梅縣革命委員會。8月,建立黃梅縣蘇維埃政府,第二次攻打黃梅縣城。9月,配合紅八軍四、五縱隊攻開宿松縣城。黃梅北部山區建立了“四山”(古角、壠坪、小溪、考田)革命根據地,南部黃廣邊湖區也建立丁湖區革命根據地,赤區占全縣農村的三分之二,農民赤衛隊員達5000餘人。革命力量的迅速發展,為紅十五軍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30年10月,黃梅發生了中國革命軍事史上的一件大事,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軍在考田鎮吳祥村宣告成立。10月16日,紅軍戰士、赤衛隊員和革命民眾排著整齊的隊伍,從四面八方來到吳祥村舉行萬人慶祝大會。會場上紅色軍旗迎風招展,輕重機槍、追擊炮昂首向天,軍長蔡升熙莊嚴宣布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軍正式成立。一時間,軍號高奏,鞭炮鑼鼓齊鳴。歡聲掌聲雷動。蔡軍長在講話中高度讚揚了組成紅十五軍的隊伍過去在蘄黃廣地區的戰功,充分肯定了蘄黃廣人民特別是黃梅人民為組建紅十五軍所作的巨大貢獻。
1930年冬,紅十五軍奉命北上,國民黨反動派調集大批正規軍“圍剿”黃梅蘇區,黃梅革命軍民與敵拚死搏鬥。許多人壯烈犧牲,僅壠坪山的太平洞就犧牲軍民數百人。在縣城北邙山,國民黨反動派一次就屠殺83位革命志士,當時天降大雨,烈士的鮮血混合著雨水順街一直流到十字街口,真可謂血流成河,慘不忍睹!不久黃梅蘇區告失,縣委、縣蘇維埃政府解體,上級決定黃梅黨組織疏散、隱蔽,一部分同志轉入地下,後來在紅二十八軍便衣隊的指導下,堅持三年游擊鬥爭,一部分同志離開黃梅,到贛北和皖南開展革命活動。

抗日戰爭時期

抗日戰爭時期(1937.7—1945.8),黃梅黨組織經歷了恢復組織、抗日救亡,建立抗日根據地、開展游擊戰爭和奪取抗日勝利的戰鬥歷程。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黃梅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組成抗日統一戰線,奮起抗擊日寇的侵略。8月,建立抗日統一戰線,成立了黃梅縣抗敵後援會。1938年4月,成立了黃梅縣青年戰時服務團。5月,建立中共黃梅臨時縣委,領導黃梅人民開展抗日鬥爭。
1938年8月,日寇從水陸兩路攻占黃梅,拉開了進攻大武漢的序幕。IO月,黃梅縣少年抗日先鋒隊在縣城福音堂召開大會,宣告成立。12月,黃梅抗日總隊第四中隊成立。1939年1月,中共黃梅縣委員會正式成立,下轄5個區委,並在各大區委建立了分區委和中心支部。2月,日軍二次進攻縣城,第四中隊奮起抵抗,一直堅持到舊曆年的除夕。蔡山區抗日聯隊和各地區聯隊,多次抗擊日軍,粉碎其向北部山區的掃蕩。4月,中共鄂皖地委在黃梅縣土橋建立,6月18日,在地委的領導下,以黃梅的抗日地方武裝為基礎,在蔡山周宣成立了新四軍江北游擊第八大隊。這是鄂東地區三支較大規模的抗日武裝之一,全大隊有500餘人槍。八大隊建立不久,國民黨反動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在6倍於我軍的頑軍圍攻下,遭致令人痛惜的失敗。八大隊除少數指戰員突圍外,大部分力量被打垮。1939年6月27日,敵人將28位被俘的八大隊指戰員,押解到小溪山烏珠尖用機槍殺害,這就是黃梅革命史上有名的“烏珠尖慘案”。
反革命的淫威撲滅不了黃梅人民的抗日怒火。1940年12月,劉西堯、張體學、趙辛初等率領新四軍鄂東挺進支隊東進鄂皖邊,黃梅又開始建立起抗日武裝。1941年1月,籌建了中共黃宿邊工委。4月,成立新四軍黃梅獨立第四營,6月,收編漢流大爺黃海棠部隊。7月,建立中共黃廣邊工委。9月,獨四營派30名戰士在連長洪忠的帶領下,奇襲白湖渡,全殲日軍小分隊25人,俘虜偽軍一個班,繳獲步槍60支,輕機槍2挺,子彈十幾箱。10月,取得了小溪山大捷,打死日軍48人,繳獲步槍40多支,機槍2挺,小鋼炮一門,子彈多箱。11月,一舉摧垮吳祥國民黨縣政府,懲治頑固派縣長童靜安。1942年2月,獨立第四營發展壯大為獨立第二團。8月,再度建立中共黃梅縣委,獨二團改編為挺進十八團。1943年1月,全殲國民黨縣自衛大隊。2月,成立新四軍黃廣邊獨立營。7月,鄂皖邊中心縣委建立。9月,周宣大戰,重創土匪盧自朝,進一步鞏固了湖區抗日根據地。至此,地方武裝以黃廣邊、黃宿邊、黃北區為中心,控制了全縣農村的廣大地區,為打開新四軍五師和七師之間的通道,配合華東、華中戰場的作戰,加速抗日戰爭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1945年8月,日寇宣布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取得勝利。

解放戰爭時期

解放戰爭時期(1945.8—1949.10),黃梅黨組織經歷了收縮轉移,恢復發展、建立解放區,衝破黎明前的黑暗和奪取最後勝利的戰鬥歷程。
日寇投降後,國共雙方舉行重慶談判,簽訂了“雙十協定”。根據黨中央的指示,黃梅革命武裝大部奉命撤出,只留下少數同志堅持鬥爭。1946年,國民黨公然撕毀“雙十協定”,向解放區大舉進攻。黨領導黃梅人民開展針鋒相對的鬥爭。5月,中共中央指示鄂皖地委恢復建立中共黃梅縣委,組建革命武裝,在黃廣邊地區開展武裝鬥爭。同年12月,新四軍五師中原突圍後,張體學、趙辛初率獨二旅轉戰黃廣邊,成立了蘄黃廣中心縣委,下轄黃梅、廣濟等四個工委,領導黃梅人民將游擊戰爭由黃廣邊地區向北推進,在黃梅北部四山開展。
1947年6月,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大反攻的序幕,黃梅工委將各地游擊隊合編為黃梅縣獨立營,打擊國民黨反動武裝,迎接劉鄧大軍。同年9月、10月、11月,劉鄧大軍三次解放黃梅縣城,11月,建立了黃梅縣民主政府、黃梅縣軍事指揮部,革命政權和武裝控制了上半個縣和靠近長江邊的蔡山、新開地區。
1948年2月,劉鄧大軍轉戰北上,離開大別山根據地。國民黨桂系軍隊向大別山根據地大舉進攻,革命形勢迅速惡化。為保存實力,縣區幹部大部分集中轉移,黃梅革命鬥爭處於黎明前的黑暗、艱苦時期。1949年3月,四野大軍揮師南下,解放黃梅縣城。隨後,黃梅地方武裝和人民民眾為解放黃梅全境,支援人民解放軍渡江作戰努力奮鬥。在4月20日的渡江戰役中,黃梅先後出動700多隻船,大批船工隨船參加了渡江作戰。黃梅人民為渡江戰役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僅小池、孔壠一帶幾天時間就籌集木船300多條,大米300多萬斤,銀洋12000多塊,鞋3000多雙,柴草80萬斤。1949年5月8日,黃梅全境解放。至此,黃梅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二十多年的艱苦奮鬥,終於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跨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時代。在整個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黃梅縣始終紅旗不倒,火種不斷,鬥爭英勇,貢獻巨大。歷史有力地證明,黃梅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現任領導

縣委書記:劉欲曉。
縣委副書記、縣長:馬梁
縣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周明
縣委常委:羅盤軍
縣委常委:陳建新
縣委常委:宋德友
縣委常委:徐波
縣委常委:黃治冶
縣委常委:潘郭華
縣委常委:於小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