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治國社會方略研究

中國共產黨治國社會方略研究

《中國共產黨治國社會方略研究》是劉國新編著的政治理論著作,首版時間是2011年6月1日。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中國共產黨治國社會方略研究
  • 作者:劉國新
  • 首版時間:2011年6月1日
  • 類別:政治理論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影響,版本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中國共產黨治國社會方略研究》圍繞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以後要"建立一個什麼樣的社會"以及"怎樣建立社會"展開敘述。
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說到底是一場社會運動。從過渡的新民主主義社會開始,中國歷經社會主義建設探索初期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提出了工業化、現代化、四個現代化、中國式的現代化、建設小康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與構建和諧社會的發展目標。
中國這個古老的東方大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廢墟上站立起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經過短短的60餘年時間,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這個奇蹟是怎樣創造的,執政的中國共產黨在其中發揮了怎樣的領導作用?這正是本書所要回答的。

作品目錄

第一章 過渡的新民主主義社會
第一節 新民主主義社會的經濟政治制度
一、為什麼要建立新民主主義社會
二、新民主主義的經濟制度
三、新民主主義的政治制度及其特點
第二節 社會改革與社會治理
一、經濟政治的改革與治理
二、文化教育的改革與治理
三、“三年準備、十年計畫經濟建設”
第三節 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
一、過渡時期總路線
二、社會主義改造
三、計畫經濟體制的基本構成和特徵
四、社會主義的政治制度
五、社會意識形態領域的學習與批判

創作背景

本書雖然講的是社會發展方略,但不是社會史,依然是黨史,全書圍繞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以後,在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要“建立什麼樣的社會”以及“怎樣建立社會”展開,和一般黨史的敘述所不同的是緊緊扣住社會發展這條主線。
社會主義建設說到底是一場社會運動。新中國一成立,就被人民民眾稱為不同於以往的“新社會”,這個“新社會”到底與舊社會有什麼不一樣?“新社會”是怎樣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執政的中國共產黨又在其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這是本書所要探討的主旨。
中國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在60餘年的歷史中,提出了工業化、現代化、四個現代化、中國式的現代化、建設小康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展目標。
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提出:人民民主專政的任務是使中國穩步地由農業國進到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進到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
1956年,完成了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之後,中國已經進入到社會主義社會。社會變革已經完成,剩下的任務自然就是推動社會發展,即“使中國穩步地由農業國進到工業國”。
隨著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工業化的目標開始具體化。1954年毛澤東提出要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要實現農業的社會主義化、機械化。

作品影響

2011年,該作品入選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評選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80種重點出版物”。

版本信息

中國共產黨治國社會方略研究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1年6月1日
9787300138213
劉國新

作者簡介

劉國新,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系,1984年留校任教,先後任中國革命史教研室副主任、中國當代政治教研室主任、系總支副書記、代理書記。1990年破格晉升副教授。1993年調入當代中國研究所,先後任《當代中國史研究》編輯部主任、副主編、主編兼社長、文化與社會研究室主任、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當代中國文化建設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研究領域為中共黨史、中國當代史,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論研究、當代中國的國家安全與發展、當代中國文化與社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