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河北歷史》,是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共產黨河北歷史
- 作者:中共河北省委黨史研究室
-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1年3月
- 定價:108 元
- ISBN:9787202153710
《中國共產黨河北歷史》,是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中國共產黨河北歷史》,是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中國共產黨河北歷史》第一卷和第二捲入選2022年河北省全民閱讀推薦書目。1...
《中國共產黨河北歷史第二卷(1949—1978)》是在2009年出版的《中國共產黨河北歷史(第二卷)》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的。書稿記述了1949年7月中共河北省委恢復建立到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河北黨組織帶領全省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29年的光輝歷史和曲折探索,講述了其中的正反兩方面經驗,是河北全體黨員...
中國共產黨河北省委員會(簡稱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委)是中國共產黨在河北省設立的領導機關,由中國共產黨河北省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並在代表大會閉關期間,執行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指示和中國共產黨河北省代表大會的決議,領導河北省的工作,定期向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是河北省核心權力機構,會由同級黨代表...
中國共產黨河北歷史畫卷 《中國共產黨河北歷史畫卷》是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河北省委黨研室
從此,戰爭史上的地道戰在冀中平原成燎原之勢 。結果評價 河北地道戰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冀中平原抗日軍民的一個創造,是堅持平原游擊戰爭的一種有效的作戰形式,對於堅持敵後抗戰起到重要作用。在整個抗日戰爭期間,抗日根據地廣大軍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把“地道戰”與“麻雀戰”、“破襲戰”、“地雷戰”等各種...
中共河北省委黨史研究室為中國共產黨河北省委員會直屬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機構規格為正廳級,是河北省中國共產黨黨史研究部門,也是中共河北省委主管黨史業務的工作部門。歷史沿革 1981年6月,成立中共河北省委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1982年10月,成立中共河北省委黨史資料編審委員會。1983年9月,成立中共河北省委黨史資料徵集...
河北省中共黨史學會是河北省社會團體。其宗旨是發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和理論聯繫實際的學風,堅持理論創新,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尊重科學,勇於探索,積極開展中共黨史、中國革命史、中共河北地方史的研究、宣傳和教學工作,推進本學科建設。學會的主要工作任務:一是開展對中國共產黨歷史,中國革命...
《中國共產黨河北省張家口市尚義縣歷史·第二卷(1949-1978)》是2022年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河北省張家口市尚義縣委黨史研究室。內容簡介 全書分為四編、二十章,共32萬字,集中記述了自1949年10月至1978年12月間,中共尚義縣委帶領全縣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波瀾壯闊的史實。該書的出版...
《統合與分化:河北地區的共產革命(1921-1949)》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的書籍。內容介紹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專刊 中國共產黨誕生於一個分裂的中國社會。它既不能單純依靠黨組織的力量由上而下地駕馭此一分裂社會,又不想讓自身被此一社會所吞沒,所以中共必須一方面透過統一戰線包容社會的多樣性,同時又...
《中國共產黨河北100年人物故事》,河北省委黨史研究室編著的,一書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內容簡介 該書收錄的人物是籍貫在河北或主要事跡發生在河北的優秀共產黨員,如李大釗、馬本齋、葛振林、董存瑞、戎冠秀、呂玉蘭、楊雙牛、林秀珍、侯二河、李雙星、李保國、雷金河、王彥生、呂建江等。該書通過一個個鮮活生動的...
河北博物院擷取河北歷史上最精彩的篇章,推出10個常設陳列:《石器時代的河北》《河北商代文明》《慷慨悲歌——燕趙故事》《戰國雄風——古中山國》《大漢絕唱——滿城漢墓》《曲陽石雕》《北朝壁畫》《名窯名瓷》《抗日烽火——英雄河北》《“樂享河北”非遺會客廳——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通過5000餘件...
目前河北省範圍記憶體有重要不可移動革命文物2000餘處,尤以沿太行山、長城一帶更為集中。其類型包括黨的重要機構舊址,重要黨史人物的故居、舊居、活動地,重要事件、重大戰役戰鬥遺址,具有重要影響的革命烈士事跡發生地或墓地,以及為紀念重大事件和緬懷英烈而建的各類建築等。紅色革命舊址記錄了中國革命波瀾壯闊的鬥爭史...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河北建立的地方領導機關。1937年5月,北方局將原河北省委分設為平漢線省委和河北省委。7月,中共平漢線省委在石家莊正式成立,李菁玉任書記。其下屬組織有保屬、保南、保東、保西、直中、直南六個特委。石家莊淪陷前夕,平漢線省委遷至山西省遼縣八路軍一二九師師部駐地。10月,中共平漢...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北方地區建立的地方領導機關。1927年4月,中共北方區委遭奉系軍閥破壞後,為恢復黨在北方的領導,5月,中共中央決定,建立中共順直省委(“順直”即順天府和直隸省的簡稱。北京曾名順天府,河北省曾名直隸省),彭述之任書記。6月,中共中央決定,彭述之未到職前,由劉伯莊代理。同月...
文化凝結歷史,文化引領未來。一定要立足於建設經濟強省、和諧河北的偉大實踐,讓底蘊深厚、生機無限的燕趙文化,綻放出更加絢麗奪目的光彩。閉幕式 中國共產黨河北省第八次代表大會,2011年11月18日下午在河北會堂勝利閉幕。中國共產黨河北省第八次代表大會,是在河北省上下深入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和黨...
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有著光輝燦爛的文化和光榮的革命傳統 [3],世界遺產數量全球領先 [9]。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進入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1956年實現向社會主義過渡,此後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 [10]。“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實行改革開放,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
大會由郭庚茂同志主持。上午9時,中國共產黨河北省第七次代表大會開幕。全體代表起立,雄壯的國歌聲響徹會場。出席這次代表大會的應到代表797名,實際出席代表774名,符合規定人數。白克明同志在熱烈的掌聲中向大會作報告。白克明的報告共分五個部分:一、五年回顧和主要工作經驗;二、歷史機遇和未來奮鬥目標;三、經濟...
2021年11月26日,中國共產黨河北省第十次代表大會在省會河北會堂開幕,王東峰代表中國共產黨河北省第九屆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走好新的趕考路 拼搏奮進新征程 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的報告。報告共分八個部分:一、全面回顧九屆省委帶領全省人民五年來走過的不平凡歷程,河北各項事業發生歷史性新變化;...
1982年2月23日,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12月2日,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歷史沿革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5月,劉少奇、朱德、董必武等同志組成中央工作委員會到達西柏坡,隨後在西柏坡召開了中國共產黨全國土地會議,制定了中國土地...
要堅持繼續解放思想、奮發進取,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檢驗言行,用總書記對河北重要指示要求砥礪奮進,以思想觀念的革命性變化推動河北發展的歷史性跨越,以事爭一流的勇氣和幹勁考出無愧於時代的好成績。讓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搶抓歷史機遇,走好發展...
中國共產黨河北省衡水市組織史資料 《中國共產黨河北省衡水市組織史資料》是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河北省衡水市委組織部
即河北省人民政府。對河北省人民代表大會和上一級國家行政機關負責並報告工作。1949年8月,根據華北人民政府通令,河北省建制恢復,在原冀中、冀東、冀南三個行政公署的基礎上,組建河北省人民政府委員會。楊秀峰任主席。1950年11月,河北省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選舉產生河北省人民政府委員會。楊秀峰任主席。1952年12...
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朗日民族統一展現的旗幟下,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全國各族人民、各民主黨派、抗日團體、社會各階層愛國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僑胞廣泛參加的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這場戰爭議1945年9月2日日本無條件投降而告終,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振興的歷史轉折點,也...
歷史沿革 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創建最早的華北抗日戰略基地之一。位於同蒲路以東,正太、德石路以北,東臨渤海,北抵長城,面積約20萬平方公里。1937年七七事變後,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副師長聶榮臻率師獨立團、騎兵營等部以五台山為中心,首先開闢了察南、冀西地區。11月7日,晉察冀軍區成立,聶榮臻任司令員...
華北是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區之一,當時包括河北、山東、山西、察哈爾、綏遠五省和北平、天津兩市。1933年5月《塘沽協定》簽訂後,侵華日軍為進一步侵略中國,於1935年策動華北各省脫離南京中央政府實行“自治”,大力收買漢奸,鼓動“防共自治運動”,製造了一系列事件。主要包括“察東事件”“河北事件”“張北...
由於處於敵占領區心臟地帶,共作戰32000多次,殲日偽軍35萬餘人。晉察冀邊區政府、晉察冀軍區司令部舊址位於太行山麓的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境內。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邊區建立 1937年10月,八路軍第一一五師主力由五台山南下,政治委員聶榮臻率領一部分部隊和軍政幹部共約3000餘人,...
晉冀豫抗日民主根據地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山西、河北、河南3省邊界地區的抗日根據地。1945年8月,成立了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和晉冀魯豫軍區,太行、太岳和冀南抗日根據地遂成為晉冀魯豫解放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晉冀豫抗日民主根據地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山西、河北、河南3省邊界地區的抗日根據地...
為了紀念這一段光輝的歷史,加強對青少年傳統教育,安平縣委於全國第一個名村重主事紀本地2002年6月在台城村弓仲韜的故居建成全國第一個農村黨支部紀念館。該館占地面積200餘平方米,展室由“火種”“星火燎原”“建設家園”三部分組成。布展照片資料200多幅、實物200多件。內容包括全國第一個農村黨支部和河北省第...
當時守隆化的第十三軍第四師的第十團,是一歷史較長的團,主要骨幹團長以下至營連排長大都是軍官學校出身,部分行武軍官大都是歷史長久,歷經戰爭的,而士兵多數是河南人,老兵居多數,熱河本地補充的是少數,所以士兵素質是比較好的。第十團守備隆化採用閉鎖式碉堡防禦戰。隆化四圍沒有城牆,原有矮矮的土圍子還...
冀東抗戰紀念館是冀東地區第一家抗戰紀念館,也是冀東地區唯一一座全面反映冀東抗日武裝先進事跡的紀念館,2007年9月29日在河北省秦皇島市盧龍縣舉行開館儀式並正式對外開放。紀念館由當地政府興建,占地140平方米,收集了李運昌、曾克林及八路軍將士當年生活、戰鬥的照片、用品、遺物等,記載著那段艱苦卓絕的歷史經歷。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