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執政以來防災救災的思想與實踐》是2005年3月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康沛竹。本書是2000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黨史學科青年項目“中國共產黨執政50年防災救災經驗教訓研究”的結項成果。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共產黨執政以來防災救災的思想與實踐
- 作者:康沛竹
- ISBN:7301088280
- 頁數:234頁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5年3月1日
- 開本:32
圖書信息,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5年3月1日)
平裝: 234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32開
ISBN: 7301088280
條形碼: 9787301088289
尺寸: 21.1 x 14.8 x 1 cm
重量: 281 g
作者簡介
康沛竹,1964年生,歷史學博士北京大學副教授。1981-1988年,在北京大學歷史系學習,獲歷史學學士、碩士學位。1993-1996年,在中國人民大學清史所學習,獲歷史學博士學位。1996年至今在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中共黨史、中國近代史、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黨史科學青年項目一項,主持完成其他項目三項,已出版專著一部,主編著三部,在《中共黨史研究》、《北京大學學報》、《毛澤東思想研究》等發表學術論文三十多篇。
內容簡介
2000年申報該項目時,剛剛慶祝建國50周年不久。當前,我們改革發展正處於關鍵時期。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必須堅持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正如胡錦濤所指出的,“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保證一代接一代地永續發展”。
本書在回響收借鑑的基礎上,就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生的重大災害,分析了自然災害與社會發展的互致力關係,並對三代領導人的防災救災思想做了系統的梳理和分析。
目錄
序言一
序言二
導言
第一章 災情概述
一、近代中國災情回顧
二、新中國成立以來災情特點概述
(一)災害的種類
(二)災害發生的頻率
第二章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若干重大災害及抗災鬥爭….
一、1954年江淮大水
二、1958年黃河洪水
三、1959-1961年三年自然災害
四、1966年邢台地震
五、1975年海城地震
六、1976年唐山地震
七、1991年江淮大水
八、1998年大洪水
九、2003年抗擊“非典”
第三章 災害發生的社會因素
一、歷史上對災因中社會因素的認識
二、當代中國人口與耕地、森林等資源之間的矛盾
三、科學技術的某些“副作用”
四、經濟全球化加劇了人類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第四章 災害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一、災害危及人類的生命與健康
(一)與歷史上相比,新中國成立以來災害造成人口死亡的數字大幅下降
(二)近年來各種災害導致的人口死亡仍觸目驚心
(三)災害嚴重危害人們的健康
二、災害制約經濟發展
(一)自然災害對農業的影響
(二)自然災害對工業生產及城市生活的影響
(三)自然災害與經濟損失
三、災害影響社會穩定
四、災害對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一)災害破壞子孫後代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
(二)災害導致或加劇貧困
第五章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救災減災機制
一、歷史上“荒政”的回顧
二、新中國成立以來救災體制的形成和發展
(一)20世紀50年代救災體制的建立
(二)改革開放以來救災體制的改革和完善
三、近年來我國的減災系統工程建設
四、新中國成立以來防災救災的法律制度建設
第六章 黨的三代領導人的防災救災減災思想
一、中國傳統的防災救災思想
二、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救災的指導思想
三、黨的三代領導人對水利戰略地位的認識
(一)水利是農業的命脈
(二)水利要為社會經濟全面服務
(三)水利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
四、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三代領導人對環境保護的認識
(一)毛澤東、周恩來的林業建設思想
(二)20世紀70年代對環境污染的認識
(三)環境保護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
第七章 新中國成立以來防災救災的經驗教訓
一、更深刻地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
二、正確認識和處理水利建設與國民經濟發展的關係
(一)水利在防災減災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二)忽視水利建設的教訓
(三)盲目發展水利的教訓
(四)發展大水利
三、提高防災意識、加強科學研究
(一)進一步加強黨和政府在防災救災工作中的領導作用
(二)加強科學研究、及時準確預報
(三)提高全社會憂患意識
(四)科學宣傳、防止災害謠言
結束語:在與自然災害的鬥爭中求得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