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兒童發展量表

由中國兒童發展中心編制,用於測查3~9歲兒童的社會性發展狀況。適合在我國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城鄉家庭中套用。該量表測查的兒童社會性發展包括:自我意識、社會交往能力、意志品質、移情和利他、社會認知、社會性情緒與情感、社會適應能力等七個方面,共120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兒童發展量表
  • 外文名:Chinese children development scale
  • 套用學科:心理學
  • 套用範圍:發展心理學
簡介,量表的結構,

簡介

對幼兒發展的測驗,自20世紀初期以來,已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重視。但是,當前在國內流行的幼兒心理發展量表多是自國外引進修訂而成的,而且多是用於幼兒智慧型的篩選。至今還沒有一個以我國兒童心理發展研究成果為基礎,適用於進行兒童發展診斷的量表。為此,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系、教育系學前專業,以及新疆師範大學的幾位同行攜手合作,並得到中國兒童發展中心的支持,自1985年開始,在張厚粲教授主持下,編制了中國兒童發展量表(3-6歲)(以下簡稱量表)。
量表編制工作自1985年至今,大致經歷了以下四個階段:
(1)1985年初至1986年7月,在參考國內外現有的兒童心理學與心理測量學研究,以及兒童心理發展測驗的基礎上,注意結合我國心理學工作者在幼兒心理發展方面的研究成果,並吸取了幼教工作者的實踐經驗,編制出內容包括語言、認知、社會性、動作等四個部分22個項目總計152個小題的一套測驗初稿。
(2)1988年初至1989年底,在六大行政區的北京、濟南、大連等六個城市,對500名3-6歲幼兒進行了初步預測。經統計處理與總結,篩選出16個項目總計111個小題,形成量表。編寫出抽樣施測指導手冊。
(3)1990年4月開始,為建立全國常模進行取樣工作。這項工作先是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辦了一期培訓班。然後在全國六大行政區十八個城市(含四個近郊縣),進行常模抽樣測試工作。1990年10月開始,對來自全國十八個城市2368名3-6歲幼兒的測試結果,進行了統計處理。並根據統計結果進行分析總結,對測驗項目內容的安排順序又稍作調整。
(4)最後,編制組成員張厚粲、周容、陳幗眉、趙鐘氓、王曉平完成了量表的標準化工作。自1990年1月開始,在全國較大範圍內試用,受到了各方面的好評,普遍認為量表的測驗結果與教師評價一致,簡便易行,是實際工作所必需的。進一步做了適當的修改後,在1992年10月通過了專家的鑑定。

量表的結構

兒童發展量表,應是一種考察兒童發展的指標。本量表編制的目的,是探索我國3一6歲幼兒的心理發展規律,制定出適合我國實際使用的幼兒發展量表,為有關科研人員、心理學工作者及廣大幼教工作者、兒童保健與兒科工作者提供考察3-6歲幼兒發展的指標,以有利於對兒童的估價、教育與治療。為此,我們確定量表的內容由語言、認知、社會認知以及動作等四個方面構成。為了便於使用,形成智力發展量表與運動發展量表相互聯繫的兩個部分。
智力發展量表由11個項目106個題目構成。主要對幼兒言語發展,注意、感知、記憶、想像以及判斷推理能力與計算能力的發展、社會認知發展進行評價。由此探索幼兒智力發展的規律。測驗是用語言和操作兩種材料進行。
運動發展量表由5個項目構成。主要對幼兒身體素質與動作發展進行評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