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兒童文學60周年典藏:雲上的綠葉

中國兒童文學60周年典藏:雲上的綠葉

《雲上的綠葉(詩歌卷)》主要內容包括:別踩了這朵花、我們的土壤媽媽、金色的海螺、春娃娃(組詩)、妹妹的夢、爸爸的老師、我是一個可大可小的人、夏天到來蟲蟲飛、采“星星”(三首)、春姑娘和雪爺爺、小隊長的苦惱、太陽公公起得早、世界也是我們的、時光老人的禮物、祖國旅行、我愛我的祖國、帽子的秘密、小弟和小貓、春的訊息(組詩)和記憶(組詩)等等。 六十年,個體生命的一個甲子。六十年,歷史長河的一朵浪花。轉眼之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已經六十年了。六十年中國兒童文學是與中國社會文化、中國當代文學同步發展演進的,同時又有其自身的獨特性與藝術規律。概括地說,六十年兒童文學前三十年為後三十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後三十年則延續和展現了前三十年的良好基因。這裡面的因果關係是顯而易見的,而中國兒童文學面對現實與未來責任重於泰山。六十年兒童文學在不斷探索中積聚了十分豐富的內涵與十分寶貴的經驗,在作家原創與出版兩個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兒童文學60周年典藏:雲上的綠葉
  • 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 頁數:372頁
  • 開本:32
  • 定價:35.00
  • 作者:王泉根
  • 出版日期:2009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0084039, 7560084036
  • 品牌: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雲上的綠葉(詩歌卷)》是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簡介

高洪波,兒童文學作家、詩人、散文家,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主任。出版有《鵝鵝鵝》等數十部作品。曾獲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國家圖書獎等。
王泉根,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副主任,亞洲兒童文學學會副會長。出版有《現代中國兒童文學主潮》等十餘種論著。曾獲國家圖書獎提名獎、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等。

媒體推薦

我認為兒童與詩有一種天然的聯繫,無論是好奇的天性、對於美的感受、超拔大膽的想像,還是對於語言音樂性的敏感……收入本書的這些優秀詩歌,非常值得小讀者留存於記憶里,慢慢品讀,吸取精神上的營養。
——金波
收入本套書系的作品均為文學經典,就是那些戰勝了時間的文字、聲音和表情,那些幫助我們塑造人生,讓我們增加底氣從而提升精神高度的東西。閱讀過後,你一定會感受到精品文學所蘊含的情感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審美的力量和智慧的力量。
——高洪波王泉根
本套書系收入的作品是60年中兼具文學性、影響力和可讀性的精品。在建國60周年之際,我們借這套書重樹文學的標準,重敘文學的意義,重申文學的操守,希望兒童文學從此走向堅定和繁榮。
——曹文軒

圖書目錄

總序:中國兒童文學60年
詩歌卷序:閱讀,不忘詩歌的趣味
在詩的天空自由翱翔
別踩了這朵花
我們的土壤媽媽
金色的海螺
春娃娃(組詩)
妹妹的夢
爸爸的老師
我是一個可大可小的人
夏天到來蟲蟲飛
采“星星”(三首)
春姑娘和雪爺爺
小隊長的苦惱
太陽公公起得早
世界也是我們的
時光老人的禮物
祖國旅行
我愛我的祖國
帽子的秘密
小弟和小貓
春的訊息(組詩)
記憶(組詩)
雪花碴姑娘
雪花
蝸牛的獎盃
小娃娃的歌
小溪·瀑布·湖泊
窗前,一株紫丁香
快樂的鳥兒
我們家裡的故事(組詩)
你把我帶到山野里
白牆上的黑手印兒
男孩子和女孩子
木舟樹
紅草莓的夏天
小丫的話是紅的辣的
曬辣椒
我喜歡你,狐狸
我們樓的小傢伙(組詩)
媽媽的愛
山里少年幻想曲
地球的孩子,早上好
圓圓和圈圈
為一片綠葉而歌
青春歌謠
保爾·柯察金之冬
十四歲的天空(組詩)
村小:生字課
我們的六月
鞋子的自白
秋的抒情詩(詩組選二)
葉子是樹的羽毛
春天這條小路,太短
鉛筆樹
幼兒時代的文學盛宴
小豬奴尼
小河閃著光
東家西家蒸饃饃
春天在哪裡
兒歌三首
一百隻蝸牛去旅行
岩石上的小蝌蚪
幼兒詩兩首
吃黑夜的大象
等爸爸
上網
童謠四首
書本里的螞蟻
穿行在藝術的聲色光影里
馬蘭花
小熊拔牙
霹靂貝貝
曹文軒跋:60年的尋找
附錄一:詩歌卷全目錄
附錄二:中國兒童文學60年國家級獎項獲獎篇目

文摘

記憶(組詩)
我至今還記得,
童年時候,有一天,
我唱著歌,
從草地上走過。
突然,在草叢裡,
閃過使人目眩的顏色!
我只覺得一陣寒戰
從我的脊背上掠過,
啊,我看見了一條蛇!
我遁逃得遠遠的,
望著那條蛇,
它穿過草地,
又游過小河,
像一陣冷風吹過。
它慢慢地、慢慢地
攀上一棵古樹,
變成了一根枝條,
在綠葉間隱沒。
而小鳥,
還在枝頭唱著歌。
突然,那蛇,
縱身飛去,
擒住了小鳥,
也吞下了
小鳥沒唱完的歌。
(我只看見
幾片彩色的羽毛
像枯葉一樣飄落……)
在我童年的記憶里,
有星光,有月色,
也有春天的花朵。
然而,我,
永遠不會忘記:
那鳥兒沒唱完的歌……

我學會了寫信,
用筆和紙,
用手和心。
我多么想寫啊,
寫許多許多的信……
替雛鳥給媽媽寫,
讓媽媽快回巢,
天已近黃昏。

後記

60年的尋找
曹文軒
60年的中國兒童文學是苦苦尋找自己的60年——
“我是什麼?”
“我在哪裡?”
兒童文學的歷史畢竟短暫,而中國兒童文學的歷史更加短暫。加上它在懵懂期、混亂期停留的時間又格外地長,因此,它的成熟是遲遲來到的。現在回過頭去翻看它一路走來的情形,大致可以用“嘆息+驚嘆”來概括。
在作為歷史轉折點的1949年10月之後,中國陽光明媚,鶯歌燕舞,所有的國民都認定,這個國家將是這個世界上最有生氣,最有前途的國家,雖然我們所接受的遺產是滿目瘡痍的土地、無邊無際的貧困,還有虛弱的體魄以及無處不在的愚昧無知,但這一切並不妨礙我們激情的振盪和幸福感的流播。而且我們確實給了世界一個壯麗的歷史轉身,幾乎一夜之間成了巨人。所有的中國人,都為自己是這個國家的一員而驕傲。鳳起雲涌、風馳電掣、扶搖直上、呼嘯而過、大江東去、噴薄而出——這就是那個時代的感覺,那個時代的氣象。
但也正是如此氛圍,後來導致了對一種政治、一種意識形態的宗教性信奉。單純的兒童文學,本應有自己一番獨特的天地,但也一樣被政治的風暴所挾裹,一樣成為工具。
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兒童文學實際上已經不再是它自己。如此狀況,既是強迫的,也是自願的。這一段時間的兒童文學,現在還依然可讀的——不自欺欺人地說,至多只是鳳毛麟角。
這段時間的兒童文學,大概可稱為“政治的兒童文學”,或者說是“教育的兒童文學”。
1976年10月,中國歷史又發生了一次根本性的轉折。
1987年秋,一批當時銳意突破並且很有文學感覺的年輕作家聚集廬山共商中國兒童文學大計,作為成果的“新潮兒童文學叢書”,其總序帶有鮮明的宣言性質:
我們贊成文學要有愛的意識;
我們推崇遵循文學內部規律的真正藝術品;
我們尊重藝術個性;
我們贊同文學變法。
覺醒的中國兒童文學作家,對從前那段歷史進行了冷峻而嚴厲的反思。他們形容從前的中國兒童文學中了魔法,醒來時依然老態龍鐘、步履蹣跚、口齒不便。尤其是一些年輕作家,對兒童文學被政治所脅迫而迷失本性的經歷更是耿耿於懷。“兒童文學是文學”,成了那時兒童文學作家的共識。在他們看來,這本來是一個簡單的、無需重申的,更不需爭論的問題。文學的意識成了重要的意識。作品就是藝術品——我們創造的不是別的什麼,是藝術品。“文學”才是兒童文學的真正屬性。兒童文學與廣義的文學並無本質的不同,它也是文學。這段時間裡的兒童文學作家扮演的是“扳道岔”的角色:把兒童文學從過去的非文學軌道上,扳回到文學自己的軌道上。
關於這段時間的兒童文學,可稱為“文學的兒童文學”。
這樣的意識逐漸鞏固之後,後來又有另一意識在日益強化:兒童乃兒童文學之本。它強調的是客群,客群的心理機制、客群的欣賞能力和趣味以及客群的根本利益。兒童文學的主體性得以彰顯。
“兒童的兒童文學”,成為又一種聲音。
但這種聲音,只能作為“文學的兒童文學”的一種補充,因為它無法否定兒童文學的文學屬性,因為否定了它,兒童文學也就不再是文學了。是“文學”重要還是“對象”重要,只是不同作家在具體寫作中考量的重點不同罷了。事實上,那些強調文學——文學性的作家,在寫作過程中,心中的對象是無聲地存在著的。
何為“兒童文學”? “兒童文學”何為?
在中國轉入商業化社會之後,這些問題的思考又在新的語境裡進行著。一個原本看上去已經初步轉入正軌的兒童文學格局,又再度面臨考驗。市場似乎成了判斷作品高下、作家地位的標準,對文學的堅守成了越來越困難的事情,對文學的操守正在成為越來越少的人的操守。
“利潤”像鮮綠的草地在吸引著兒童文學這頭驢子。
“我是什麼?”
“我在哪裡?”
——尋找,難道是我們60年的宿命嗎?
幸而,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了這套《中國兒童文學60周年典藏》。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總結,因為書里收入的是60年中最具文學性、最具影響力、最具可讀性的作品。但更有意義的是,在這60年的最後,我們借這套書重樹文學的標準,重敘文學的意義,重申文學的操守——兒童文學不是別的,只能是“文學的”和“兒童的”。
總結也是開端。
希望《中國兒童文學60周年典藏》掀起一個新的開端,讓兒童文學結束尋找自我的宿命,在商業的紛繁蕪雜中,走向堅定和繁榮!

序言

六十年,個體生命的一個甲子。六十年,歷史長河的一朵浪花。轉眼之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已經六十年了。六十年中國兒童文學是與中國社會文化、中國當代文學同步發展演進的,同時又有其自身的獨特性與藝術規律。概括地說,六十年兒童文學前三十年為後三十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後三十年則延續和展現了前三十年的良好基因。這裡面的因果關係是顯而易見的,而中國兒童文學面對現實與未來責任重於泰山。六十年兒童文學在不斷探索中積聚了十分豐富的內涵與十分寶貴的經驗,在作家原創與出版兩個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
兒童文學與成人文學的根本區別是:成人文學是成年人之間的文學活動與精神對話,而“兒童文學是大人寫給小孩看的文學”,即兒童文學的創作、傳播(包括編輯出版、批評研究、推廣套用等)主體是成年人,而其接受、消費主體是處於啟蒙、成長年齡階段的少年兒童。兒童文學從根子上說是由成年人主宰、生產、指導的文學,從根本上說是體現成年人目的、目標、意志與理念的文學,因而這種文學與成年人如何理解、對待兒童的觀念與行動也即“兒童觀”緊密相關。有什麼樣的兒童觀,就有什麼樣的兒童地位、權利、生存狀況,也就有什麼樣的兒童文學的價值取向、文化選擇、審美追求與藝術章法。我們完全可以這樣說,在一切兒童文學現象背後,有一雙無形的手在掌控、規範著兒童文學,這就是成人社會的“兒童觀”。進入二十世紀以來,中國人的兒童觀呈現出傳統社會視兒童為“縮小的成人”——五四新文化時期的“救救孩子”“兒童本位”——共和國成立後的“紅色兒童”“革命接班人”——新時期的“兒童權利”“兒童生存、保護和發展”等既在某一時期某種兒童觀占有主導地位而又相互滲透、交織的狀態。六十年兒童文學的發展思潮與理論觀念的演變、更新,正是圍繞著“兒童觀”這一核心問題而展開的,同時在歷時性的軸線上經歷了三方面的挑戰。
首先是成人中心主義的挑戰。共和國建國伊始的“十七年”(1949-1 966),由於方方面面對兒童和兒童文學的重視,當代兒童文學曾迎來了第一個“黃金時期”(五十年代)。作家團隊中既有葉聖陶、冰心、張天翼、陳伯吹、嚴文井、金近、賀宜、包蕾、郭風等一直關心兒童的現代兒童文學老作家,又有魯兵、聖野、洪汛濤、葛翠琳、任大星、任大霖、任溶溶、邱勛、蕭平、袁鷹、柯岩、徐光耀、孫幼軍、金波等一大批中青年作家。年輕的共和國為兒童文學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創作基調青春、樂觀、清新、向上。張天翼提出的兒童文學要對兒童“有益”和“有趣”的兩個標準,陳伯吹提出的兒童文學作家要用兒童的眼睛看、耳朵聽、心靈體會的著名的“童心說”,代表了這一時期兒童文學的主體觀念與審美走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