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法律制度與文化專論

中國傳統法律制度與文化專論

《中國傳統法律制度與文化專論》共分為四編,主要內容包括:中國傳統法律體系與法源特色、中國傳統禮儀法文化、中國傳統“契約”制度與文化、中國傳統司法制度與文化。深刻反映出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同層面、不同利益群體的矛盾與衝突。

基本介紹

  • 外文名:Monographs on Chinese Traditional Legal Institutions and Culture
  • 書名:中國傳統法律制度與文化專論
  • 作者:呂麗 潘宇
  • 出版日期:2013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0993669
  •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 頁數:281頁
  • 開本:16
  • 品牌: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中國傳統法律制度與文化專論(研究生教學參考書)》作為對法律史進行深入學習與探討的研究生用書,力求符合研究生培養、教育的目標與特點,結合作者呂麗的術業專攻,旨在突出學術性、前沿性與理論深度。不追求課程體系上的完整以及內容上的面面俱到,試圖以專題形式,凸顯中國傳統法律制度與文化的特色內容。全書擬分為法律體系與法源特色、禮儀法制度與文化、契約制度與文化、司法制度與文化等幾大版塊,針對相關重大基本理論問題、學術前沿問題與熱點問題進行闡述分析,並積極回應相關學術爭議。

作者簡介

呂麗,法學博士,吉林大學法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法制史、中國傳統法律文化。曾在《法學研究》等雜誌上發表《漢魏晉故事辨析》、《漢魏晉比辨析》、《論中國傳統的禮儀法》等學術論文數十篇,其中多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等摘要,有五項學術成果獲省、部級獎勵。
潘宇,法學博士,現任教於吉林大學法學院。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法制史、中國傳統法律文化。曾在《法制與社會發展》等雜誌上發表《明清訟師秘本中的狀詞解析》、《明清州縣司法審判中的“人情”因素》、《中國傳統訴訟觀念辨析》等多篇學術論文。
張姍姍,法學博士,現任教於東北師範大學政法學院。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民法史,曾在《法制與社會發展》、《當代法學》等雜誌上發表《中國古代契約的互惠性與互助性及其文化解讀》、《唐宋時期買賣契約與借貸契約中的人保制度探析》等多篇學術論文,出版專著《古代中國的“契約自由”:文本與實踐的考察》,榮獲東北師範大學第十屆優秀著作成果獎

圖書目錄

第一編中國傳統法律體系與法源特色
第一章中國古代法律體系的特殊性
第一節相關學術爭議
一、“諸法合體,以刑為主”說的誤區
二、“諸法並存”說的偏頗
三、“刑、行分立”與“律令法體系”說的局限
第二節“以刑為輔”的三分模式
一、法律規範三分模式概說
二、法律體系沿革發展的軌跡
三、傳統法律體系與儒家禮治模式的契合
第二章中國古代法源特色
第一節幾種特殊的法源形式
一、比
二、故事
三、例
第二節中國古代法源體系的特點——以清代律例關係為視角
一、例在法源體系中的地位
二、律例關係分析
三、古代法源形式的演進與法源體系的特色
第二編中國傳統禮儀法文化
第一章禮儀法概述
第一節禮與禮儀
一、禮的概念
二、禮義與禮儀
第二節禮儀法沿革的歷史考察
一、原始的禮儀習俗
二、禮儀法的產生與發展
三、封建禮儀法律制度的建立
四、禮儀法的法典化
第二章禮儀法的主要內容與文化內涵
第一節祭祀禮儀的法律規制與文化特色
一、禮之名起於事神
二、祭祀禮儀的立法沿革
三、祭禮制度的主要內容
四、祭祀禮儀的文化內涵
第二節冠服禮儀的法律規制與文化特色
一、冠服禮儀的立法沿革
二、冕服之制與官服禮序
三、嚴格的冠服禁令
四、冠服禮儀的文化內涵
第三章“禮儀之爭”與禮儀法文化的近現代變革
第一節“禮儀之爭”:中西文化衝突的焦點
一、“祭禮”之爭
二、“跪拜禮”之爭
第二節衝突中的選擇:傳統禮儀法的調整與變革
一、清末及民國時期對於舊禮制的變革
二、傳統禮儀法文化的現代價值
第三編中國傳統“契約”制度與文化
第一章古代中國“契約”發展的歷史考察
第一節文字出現之前的“契約”形式
第二節文字出現之後“契約”的早期考察——西周至東晉
一、“契約”語詞的發展變化
二、早期“契約”成立的形式要件
第三節“契約”自東晉開始的發展變化
一、以契券為依據徵稅
二、紅契與白契稱謂的出現
三、契約主要意項逐漸完備
第二章古代中國契約制度的具體分析
第一節契約主體資格的限制及其文化分析
一、官員及其家人契約主體資格的限制
二、同居卑幼契約主體資格的限制
三、古代中國契約主體資格限制的文化分析
第二節唐律中契約之債的類型化分析
一、唐律中契約之債的具體類型
二、契約之債發生的限制
三、違反契約的法律責任
第三節親鄰典主先買權對“契約自由”的限制
一、親鄰典主先買權在法律及契約實踐中的表現
二、親鄰典主先買權存在之原因
第三章古代中國契約觀念的文化解讀
第一節古代中國契約觀念概述——以唐、宋為中心
引言:唐、宋時期契約成長的經濟背景
一、契約自由
二、同情弱者
三、對契約的認可和重視
第二節中國古代契約的互惠性與互助性及其文化解讀
一、契約的互惠性與互助性在契約實踐中的體現
二、契約的互惠性讓位於互助性——官方主流文化的宣揚
三、關於契約互惠性與互助性的不同認識對中國古代契約發展的影響
第三節“私契”在官府視野中的不同法律地位
一、“令無私契之文,不準私券之限”
二、“任依私契,官不為理”
三、“私契”在官府視野中具有不同法律地位的原因
第四節唐宋時期買賣契約與借貸契約中的人保制度探析
一、買賣契約中的人保條款及其解析
二、借貸契約中的人保條款及保人責任
第四編中國傳統司法制度與文化
第一章中國古代訴訟觀念
第一節釋“訟”
一、“訟”的內涵
二、《易經·訟卦》對“訟”的解讀
三、先秦諸子對“爭”的態度
四、後世對於爭訟弊端的系統解說
第二節無訟
一、關於“無訟”理論的發展
二、無訟思想的成因
三、民事訴訟“無訟”思想的特殊成因
第三節息訟
一、禮治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
二、司法制度與審判方式的嚴格限制
第四節厭訟
一、官吏階層的“厭訟”觀念
二、普通主體的“厭訟”觀念
第二章中國傳統訟師文化
第一節訟師
一、“訟師”的內涵
二、訟師的萌芽、產生與發展歷程
第二節訟師的養成——素質及出身
一、訟師的知識背景
二、訟師的出身
第三節訟師的業務
一、“好訟”之風的再探討與分析
二、明清時期的審判程式
三、訟師的收入
四、訟師基本業務的構成
五、訟師的非主業行為分析
六、訟師受理案件的原則
第四節訟學
一、作狀之法
二、狀詞:修辭的藝術
第五節中國古代法律制度與司法審判中對訟師現象的禁制
一、直接針對訟師現象的律例及實際執行情況
二、針對官員查拿訟師不力的相關律例
三、明清州縣官員對訟師的禁制,
第三章中國傳統法官文化
第一節中國古代法官的“仁恕”思想
_、“仁恕”的內涵
二、“仁恕”在立法上的要求——“寬簡”
三、“仁恕”在司法上的要求——“哀矜折獄”
四、“刑官報應說”
第二節中國古代司法審判中的“人情”因素
一、“人情”的內涵
二、以明清有關“一女二嫁”、“典雇妻女”、“買休賣休”案件為例的分析
第三節中國古代契約爭訟的審判技巧——以官箴書為考察中心
一、審判技巧之一:關注契約形式的真實性
二、審判技巧之二:關注契約內容的真實性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