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倫理學史》一書由[日] 三浦藤作所著,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倫理學史
- 作者:[日] 三浦藤作
- ISBN:9787203092926
- 頁數:489
- 定價:99.00元
-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12
- 裝幀:平裝
出版信息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錄
第一期 先秦創始時代
第一章 總說 倫理學說之起原 各家學說之消長
第二章 唐虞三代倫理思想之萌芽 倫理思想之基本 天之觀念 天之公理 天之信仰 天之權威 天道之秩序 家長制度 古先聖王之言動 堯 舜 禹 皋陶 商周之革命 三代之教育
第三章 孔子 小傳 孔子之道德 性 仁 孝 忠恕 學問 涵養 君子 政治與道德
第四章 子思 小傳 中庸 率性 誠 結論
第五章 孟子 小傳 創見 性善說 欲 義 浩然之氣 求放心 孝弟 大丈夫 自暴自棄 政治論 結論
第六章 荀子 小傳 學說 人道之原 性惡說 性論之矛盾 修為之方法 禮 禮之本始 禮之用 禮樂相濟 刑罰 理想之君道 結論
二 道家
第七章 老子 小傳 學說之淵源 學說之趨向 道 德 道德論之缺點 因果之倒置 齊善惡 無為之政治 法術之起原 結論
第八章 莊子 小傳 學派 世界觀及人生觀 理想之人格 修為之法 內省 北方思想之駁論 排仁義 道德之推移 道德之價值 道德之利害 結論
三 農家
第九章 許行 小傳 義務權利之平等 齊物價 結論
四 墨家
第十章 墨子 小傳 學說之淵源 弟子 有神論 法天 天之愛人利人 道德之法則 兼愛 行兼愛之道 利與愛 兼愛之調攝 勤儉 非攻 結論
五 法家
第十一章 管子 小傳 著書 學說之起原 理想之國家 道德與生計之關係 上下之義務 結論 管子以後之中部思潮
第十二章 商君 小傳 革新主義 舊道德之排斥 重刑罰 尚信 結論
第十三章 韓非子 小傳 學說之大綱 性惡論 威勢 法律 變通主義 重刑罰 君主以外無自由 以法律統一名譽 排慈惠 結論
第一期結論
第二期 漢唐繼承時代
第一章 總說 漢唐間之學風 儒教之託始 道教之託始 佛教之流入 三教並存而儒教終為倫理學之正宗
第二章 淮南子 小傳 著書 南北思想之調和 道 性 性與道合 修為之法 善即無為 理想之世界 性論之矛盾 結論
第三章 董仲舒 小傳 著書 純粹之動機論 天人之關係 性 性論之範圍 教 仁義 結論
第四章 揚雄 小傳 著書 玄 性 性與教 修為之法 模範 結論
第五章 王充 小傳 革新之思想 無意志之宇宙論 萬物生於自然 氣與形形與命 骨相 性 惡 結論
第六章 清談家之人生觀 起原 要素 人生之無常 從欲 排聖智 舊道德之放棄 不為惡 排自殺 不侵人之維我論 反對派之意見 結論
第七章 韓愈 小傳 儒教論 排老莊 排佛教 性 情 結論
第八章 李翱 小傳 學說之大要 性 性情之關係 情之起原 至靜 結論
第三期 宋明理學時代
第一章 總說 有宋理學之起原 朱陸之異同 動機論之成立 功利論之別出 儒教之凝成 思想之制限
第二章 王荊公 小傳 性情之均一 善惡 情非惡之證明 禮論 結論
第三章 邵康節 小傳 宇宙論 動靜二力 物人凡聖之別 學 慎獨 神 性情 結論
第四章 周濂溪 小傳 太極論 性與誠 善惡 幾與神 仁義中正 修為之法 結論
第五章 張橫渠 小傳 太虛 理一分殊 天地之性與氣質之性 心性之別 虛心 變化氣質 禮 結論
第六章 程明道 小傳 性善論之原理 善惡 仁 敬 忘內外 誠 結論
第七章 程伊川 小傳 伊川與明道之異同 理氣與性才之關係 心 養氣寡慾 敬與義 窮理 知與行 結論
第八章 程門大弟子 謝上蔡小傳 其學說 楊龜山小傳 其學說 結論
第九章 朱晦庵 小傳 理氣 性 心情慾 人心道心 窮理 養心 結論
第十章 陸象山 小傳 朱陸之論爭 心即理 純粹之惟心論 氣質與私慾 思 先立其大 誠 結論
第十一章 楊慈湖 小傳 已易 結論
第十二章 王陽明 小傳 心即理 知行合一 致良知 仁 結論
第三期結論
附錄 戴東原學說 黃梨洲學說 俞理初學說 餘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