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道教寺觀經濟形態研究》是2007年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羅莉。
基本介紹
內容提要,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提要
宗教作為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歷史文化現象和社會上層建築的一部分,對當代世界的經濟發展、政治運動、社會變遷、人類生活產生著重大影響。宗教之所以能伴隨著人類歷史長期存在並還將繼續存在下去,是因為宗教自身有社會和人類所需要的教化作用和神化功能。此外,還有政治、經濟、文化等世俗化的一般功能。宗教與經濟究竟是一種什麼關係?在我國傳統宗教理論中,對宗教與經濟的關係上,通常得出宗教純粹阻礙經濟發展的結論。即形成了“宗教現象一對經濟的破壞作用”的簡單邏輯,而幾乎沒有對宗教與生產、消費、積累、交換分配等問題進行過系統客觀地分析,更談不上在特定的社會經濟背景下考察宗教對經濟產生的具體影響。宗教與經濟的關係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宗教是一定社會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經濟是宗教的基礎,兩者相互影響,互相制約,是一種互動關係。任何宗教都是以一定的經濟條件為基礎。宗教在任何時候首先要依賴於社會經濟,並受社會經濟本身狀況的制約。無論從歷史的角度還是從現實的角度來看宗教與經濟的關係,可以看出寺廟經濟這種特殊的經濟形態,是伴隨著宗教的發展而發展的,並成為宗教進一步發展的經濟基礎。這種經濟現象具有明顯的交叉特徵,它既是宗教的物質基礎,又是經濟領域的一種特殊現象,不具有普遍性。
《中國佛道教寺觀經濟形態研究》是中央民族大學國家“十五”“211工程”建設項目。是專門對我國佛道教寺觀經濟形態進行探討的一本專著。 《中國佛道教寺觀經濟形態研究》對宗教與經濟研究領域中的薄弱環節進行探討,並以佛道教寺觀經濟形態研究為主線展開,探討寺院地主經濟、“農禪合一”的經濟形態、金融性的“無盡藏”經濟、“政教合一”制下的寺院經濟以及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寺觀經濟,基本上做到了對寺觀經濟的歷史考察與現實分析。
作者簡介
羅莉,1965年生,藏族,四川人,民族經濟專業博士,中央民族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主授課:西方經濟學及其流派的發展與演變。從1992年起,主要從事中國中西部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研究,重點探索青藏高原經濟的開發與發展;2000年開始涉及宗教經濟現象研究,注重中國佛道教寺觀經濟研究。主要著作有:《現代行銷策略》(現代出版社,1998)、《西藏五十年·經濟卷》(民族出版社,2001)、《藏族經濟》(巴蜀書社,2003)、《藏族大百科——藏族經濟》(甘肅人民出版社,2003)、《寺廟經濟論——兼論道觀清真寺教堂經濟》(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從傳統走向現代的西藏經濟》(外文出版社,2007),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參與數項部委課題。目前正在承擔國家發改委課題:開放條件下青藏地區的開發理論與政策研究。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中國佛教的形成與佛寺的建立
第一節 佛教教義、經典與制度
一、佛教的教義
二、佛教的經典
三、佛教的僧伽制度
第二節 佛教的宗派源流與在中國的傳播
一、佛教的宗派源流
二、佛教傳人中國及其發展
第三節 佛寺的形成與命名
一、佛寺的形成
二、佛寺的命名
第四節 佛教在中國興盛的歷史原因
第二章 道教形成與道觀建立
第一節 道教的教義與形成淵源
一、道教教義的基本思想
二、道教的形成淵源
三、道教的流派
第二節 道教諸神及其宮觀
一、“神仙”崇拜是道教信仰的基本內容
二、道教宮觀及其特點
第三節 宮觀的形成及其文化內涵
一、道教宮觀的形成
二、道教官觀的文化內涵
第三章 佛道教財富觀與寺觀經濟特徵
第一節 佛教財富觀
一、主張“五明兼舉”、“農禪並重”
二、主張以合法途徑獲得世間財富
三、合理支配財富
四、社會經濟思想
第二節 道教的財富觀與宮觀經濟
一、財富的分配觀
二、主張“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三、主張修道之人不積累任何財富
第三節 寺觀經濟的特徵——以崇尚“佛”、“道”神聖事業為基礎
一、寺觀經濟的集資和積累特徵
二、寺觀經濟的經營活動特徵
三、寺觀經濟的消費特徵
四、特殊的行業經濟特徵
五、所包含的宗教範疇和經濟範疇
第四章 漢傳佛教寺院“地主”經濟形態
第一節 寺院“地主”經濟早期形態
一、魏晉南北朝:佛寺寺產的形成
二、寺院“地主”經濟初步形成
第二節 寺莊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徵
一、寺莊的形成
二、寺莊的雙重性質特徵
……
第五章 “農禪並重”的寺院經濟形態
第六章 金融性的“無盡藏”寺院經濟形態
第七章 “政教合一”制度下的寺院經濟形態
第八章 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寺觀經濟形態
第九章 當代漢傳佛教寺院“自養”經濟
第十章 當代藏傳佛教寺院“自養”經濟
第十一章 南傳佛教寺院“自養”經濟
第十二章 道教宮觀“自養”經濟
第十三章 寺觀經濟的特種產品
結束語
參考資料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