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經論序跋記集

中國佛教經論序跋記集

《中國佛教經論序跋記集》是2002年9月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許明。本書主要講述了中國古代佛教經、律、論、文集之序引跋記,收集時限上自東漢,下至清末,約2500篇,作者1136人。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佛教經論序跋記集
  • 作者:許明
  • 出版社:上海辭書出版社
  • 開本:850×1168毫米32開本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本書目錄,

基本信息

責任編輯:陸海龍
封面設計:楊鐘瑋
版次:2002年9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書號:ISBN 7-5326-1024-1/B·30

內容簡介

全書約210萬字,分為五卷:一、東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卷;二、宋遼西夏金元卷;三、明卷;四、清卷;五、索引(篇目及出處四角號碼索引、作者筆畫索引等)。該書由著名佛教學者周紹良先生題專,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方廣錩先生作序,以及作者許明自序。本書為大32開,繁體字直排精裝本,採用新式標點,並進行了校勘。正文按篇目的年代順序編排,篇目前撰有作者小傳,簡明扼要;有些篇章傳統無作者名,亦經作者考證填補。本書的出版,填補了我國自南朝梁僧祐著《出三藏記集》後的1500年來,在佛教經論序跋文獻資料方面的空白。方廣錩先生說:“本書共收入佛典的序引跋記約2500篇,是《出三藏記集》的二十多倍。僅這一數字的對照,就說明本書資料價值之高。”該書對於研究我國古代各個時期佛教的傳播、佛教宗派的興衰、佛教典籍的翻譯、版本學、目錄學,以及當時的歷史背景、人物往來、統治階級的態度等都有極高的文獻參考價值。讀者對象主要是海內外佛教史、佛教理論、佛教文化研究工作者,版本學、目錄學等學術領域的研究工作者,以及用於各圖書館、寺院藏經樓的收藏等。

本書目錄

維摩精舍叢書之一
榴窗隨判
一、判名
二、判淨宗七問
三、判禪密簡繁
四、判唯識言有中觀說空
五、判一悟頓超三大阿僧祇劫
六、判三十二相及悟後起修等
七、判三關
八、判五家宗旨臨濟三玄等
九、判行棒行喝
十、判悟後起修化報
十一、判禪宗支分具否
十二、判止觀話頭為同為異
十三、判上根下劣
十四、判定慧雙修及教外別傳
十五、判禪宗階位
十六、判授受
十七、判丹道
維摩精舍叢書之二
黃葉閒譚
第一講緣起
第二講權開一門
第三講假說五法
甲、起信
一、迷信
二、實信
乙、依師
一、擇師
二、事師
丙、勤三學
一、戒學
二、定學
三、慧學
丁、警語
戊、悟緣
第四講或者問
維摩精舍叢書之三
中庸勝唱
第一編總說分
第一章懸說
第二章略例
第三章詮中庸之勝義次第拈東西學者之失
第四章中庸釋名
第二編正說分
第一章統說中庸
第一節總論
第二節經文
一、釋字
二、通義
第三節拈提
第二章讚美中庸
第一節總論
第二節經文
一、釋字
二、通義
第三節拈提
第三章難行中庸
第一節總論
第二節經文
一、釋字
二、通義
第三節拈提
第四章踐履中庸
第一節總論
第二節經文
一、釋字
、通義
第三節拈提
第五章一趣中庸
第一節總論
第二節經文
一、釋字
、通義
第三節拈提
第六章遍行中庸
第一節總論
第二節經文
一、釋字
、通義
第三節拈提
第七章保任中庸
第一節總論
第二節經文
一、釋字
二、通義
第三節拈提
第八章顯用中庸
第一節總論
第二節經文
一、釋字
二、通義
第三節拈提
第九章要中庸
第一節總論
第二節經文
一、釋字
二、通義
第三節拈提
第十章結中庸
第二節經文
一、釋字
二、通義
第三節拈提
第十編結總分
維摩精舍叢書之四
靈岩語屑
一、壬午輯
二、尺素
三、雜章
四、醉後之光
五、靈岩訪問記
維摩精舍叢書之五
酬語
示南懷瑾
示通寬
示通遠
示通超
示廖生兀虬
示普願
示通眾
示通永
示通義
示徐縣長劍秋
示呂縣長寒潭
示李縣長緒恢
示田生肇圃
示王生乃鶴
示楊師長介眉
示甘司長秉常
示範專員天篤
示楊生光代
答陳局長潛溪
示曾生普仁
覆伍先生心言(附伍先生心言來涵)
示楊生鷺溪
示傅教育長仲穆
示曼達
示雷團長正修
示蕭生奉來
覆潼南令高注東
示黃校長人俊
答傅丕承先生
示冷秘書答岑
示許處長衡生
覆南教官懷瑾
對致奚處長致和
示潘委員子玉
示曾總經理鶴君
示普書普明
示李生范中
示徐秘書長仲禮
示謝生來賓
示田主任珠浦
示鄧主任伯皋
致陳斗南田煥南李麟書三先生
(附覆李印泉先生)
答傅文光先生
示曹參謀仁毅
答鄧衷和先生
示於師長邦齊
示李生夢余
示林師長梅坡
示林師長翼如
示黃生爾壽
答陶發祺
示徐生啞聞
示謝路司令鎮中
維摩精舍叢書之六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三講
第一講釋名
第二講正文
第三講問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