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悲情調查:一個財經記者的採訪手記

中國企業悲情調查:一個財經記者的採訪手記

中國企業悲情調查:一個財經記者的採訪手記》由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於2005年7月1日正式出版發行。這是一棵歷時兩年雕琢出的文字大樹,它的每一片新葉都覆蓋著綠色的悲情;這是一條走進繁華背後的滄海之路,我們沿著它,尋找巨大而悲傷的真相;這是一部反映中國著名企業悲情的報告,作者深入企業內部,用全新的視角向人們展示了中國著名企業失敗的原因及企業經營者的生存狀態。這部作品就叫《中國企業悲情調查:一個財經記者的採訪手記》。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企業悲情調查:一個財經記者的採訪手記
  • 作者:曹康林
  • ISBN:7500582056,9787500582052
  • 頁數:428頁
  • 出版社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5年7月1日
  • 裝幀:平裝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寫作目的,作品評價,

作者簡介

曹康林,男,中國紀實文學協會會員,資深財經記者,曾任《企業家》編輯部主任、知音集團《商界名家》記者主任、《武漢都市圈》主筆,發表詩歌、小說、報告文學、通訊、隨筆等作品300多萬字。主要長篇作品有《中國企業悲情調查》、《中國十大落難富豪》、《創業街》《生態位現象》、《中國女保鏢》、《中國新聞黑幕》、《光谷真相》、《武漢城市批判系列報導》等。

內容簡介

這裡的親情——盪氣迴腸,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這裡的友情——疏離傾覆,爾虞我詐,真真假假。
這裡的愛情——悲歡離合,牽牽繞繞,永無止境。
2005年夏天,讓我們揭開21箇中國著名企業及企業家的神秘面紗,見證財富人生的風雨歷程。
這21箇中國著名企業及企業家包括“紡織國王”陳遠豪、民營銀行家周訓和、英年早逝的王均瑤、健力寶老掌門人李經緯、中國家電業風雲女傑董明珠、活力28的老總黃德安、紅桃K大當家謝聖明、海鑫的創業領袖李海倉、南德集團前主席牟其中、蒙屈受辱的陳天南、溫州商人葉進博、“滿負荷”張興讓、鬆勁了的勁松、官司澳商鄭炎光、全國首家農業公司和平農莊、《企業家》的創始人黃學忠、破產的景泰藍、策劃名人葉茂中、文化商人張賢亮、ERP王位之爭。他們當中有人倒下去了,永遠地倒下了,儘管年輕,儘管還有夢!他們幻化成一座高山,屹立在一切嚮往財富和企及成功的人們心中。
他們當中有人落入牢門,辜負了盛世華年裡的一場春風。
他們當中有人依然高高在上,可是,生命之巔的寒冷,令他們的生活充滿悲情。
他們在流光異彩的舞台上翩然回眸,人們看到的是他們如花笑靨,可是這個微笑要跨越多少樸素的幸福?他們錦衣夜行的背後,又隱藏了多少無奈的心情?他們生活的本真是到底是什麼樣子呢?
作者帶著這些疑問,走進這21位著名企業家的童年、走進他們的故鄉、走進他們最柔潤的內心、走進他們浮華背後的本真……展示給我們的是一段段頗不平凡的成長曆程、充滿艱辛的創業之旅和無法述說的人生悲情。
或許,在這個世界上,唯有悲情才是人生至善的感動。那么讓我們投入的看一次吧!讓悲情感動自己,讓自己感動生命!

目錄

引言/1
第一章 金天噩夢/012
舉步維艱的“金田”
離“棉紡王”就差一步
噩夢在一夜之間降臨
慘不忍睹的拷問
為拯救金天在獄中苦苦請纓
重振金天的惟一要求也無法如願
帶著遺憾遠去
第二章 “大江”悲去/046
下海販服裝
風雨漢正街
“擠兌風潮”震驚全國
大江決堤自毀長城
第三章 王均瑤早逝的背後/066
錦衣背後的貧寒童年
一步登天,將生命的能量提前用盡
高處不勝寒,壓力將他推向死亡的快車道
均瑤走了,留下了什麼
第四章 健力寶風波/086
都是MBO惹的禍
張海乘虛而入
“統一”望而卻步
李志達的速進速出
相關連結:李經緯的發跡史
第五章 遠離格力,我才是個女人/112
走進格力,她就失去了輕鬆的日子
望著兒子,眼淚刷刷直下
與國美抗衡
MB0的夢想,最終未成
第六章 流淚的活力28/136
輝煌的背後是瘋狂
合資困局,火燒連營
風雨飄搖的多事之秋
第七章 紅桃K懸念/154
紅桃K泡沫
城市血戰,耗盡精血
高層換血帶來“地震”
第八章 海鑫“遺問”/174
“最初李氏家族並不想把海鑫的大權交給李兆會”
“年輕氣盛的李兆會把同他父親一道創業的幾
個元老‘洗’走了”
李兆會幹得“比他父親差多了”
“外人要進入海鑫辦公大樓比進省委大院還難”
第九章 南德迷霧/194
我看到的,卻全是他心中的苦
他注定是一隻無腳的鳥
關於給他定罪的幾個主要關鍵證據竟是偽造的
夢想不滅,他以延長生命來彌補坐牢的損失
補述:牟其中的“出獄計畫”
第十章 重讀愛多/218
想當初,我們情同手足
分歧在愛多最輝煌的時刻就已開始
愛多危機終於全面爆發
在監獄,胡志標承認自己錯了
第十一章 悲哉,“滿負荷”,238
時代造就了他的“風雲”
早叫的公雞惹來殺身之禍
“滿負荷”經受不住市場考驗
張興讓還想出山
第十二章 “智慧鳥”斷翅/258
智慧鳥是如何出籠的
好創意,使“小鳥”一舉成名
只求飛得快,不求飛得穩
智慧鳥走了,走得太匆匆
第十三章 《企業家》的浮沉/278
一個夢改變了他人生的航向
《企業家》橫空出世
打造中國財經第一刊
50歲下海
投資養鱉,遭遇哄搶
事業又從零開始
《企業家》仍是他心中的牽掛
第十四章 生死景泰藍/300
“景泰藍”破產原因調查
誰來“復活”景泰藍
百工坊能救景泰藍嗎?
“景泰藍”的出路在哪裡?
第十五章 古堡陰影/320
他讓這裡“草木”生輝
有人否定西部影城是張賢亮的“原創”
獨具慧眼,功成名就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第十六章 血戰ERP/344
金蝶咬住用友不放鬆
兩軍將領如踩鋼絲
用友總裁含淚“下課”
誰勝誰負,競爭還在繼續
第十七章 玩崩“鴻儀系”/366
鄢彩宏的“隱形成長”
鴻儀系“陰謀崛起”
鄢彩宏衝擊波與鴻儀系“遺產”
相關連結:2004年有多少豪莊遇難
第十八章 “海歸”的困惑/390
追尋“雷射夢”
遭遇水土不服
缺血的孩子長不大
尷尬的“造船”人
適者生存,不適者遭淘汰
第十九章 “古井”失血之痛/408
即將乾枯的“古井”
開始了沉重的大撤退
王效金時代可能已經過去

寫作目的

我寫《中國企業悲情調查》
曹康林
《中國企業悲情調查》出版之後,不少朋友和讀者問我:“這本書寫得很感人,你是怎么寫出來的?”我無言以對,因為我事先並沒有刻意去寫這本書。這本書之所以能夠打動讀者,是因為我真實的反映了企業家的另類痛苦,這種痛苦是成功或失敗的企業家都存在的。不少媒體在反映企業家的成長過程時,要么一好百好,要么一壞百壞。而我不這么做,我是以平視的眼光,客觀的事實評述這些企業家的功與功。
近三年的時間,我跑遍了全國20多個省、市,採訪了近30個企業界的名人。文章在《商界名家》(中國著名期刊《知音》雜誌社子刊)發表,幾乎都是頭條重磅文章,而且文章一旦問世,就有很多媒體進行轉載,同時也會接到很多電話,有的要和我交朋友,有的要我提供“主人公”的電話號碼,也有很多同行向我約稿。這種強烈的反響,使我產生一種強烈的欲望?? 一定要窮盡全力,把我要寫的企業家更真實地展示給讀者。由此,我的“名家關注”(《商界名家》為我開闢的專欄)越寫越多,越寫越好,以至好幾家出版社找上門來要為我出書,因我的工作太忙,沒有時間整理,便推掉了這些送上門來的“好事”。我確實很忙,我每月都有採訪任務,每月都要寫10000萬多字的大稿件,有時是一月一篇,有時是一月兩篇,甚至更多。我像一輛飛馳的環形車,轉了一圈又一圈,中途沒有停頓的機會。而且《商界名家》把我作為品牌記者在打造,每月重要的選題都要出馬。然而,有一天夜晚,南財文化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光忠親自開車來到我家,遞給我一本書??《中國企業悲情調查》,封面上作者的名字就是我。我打開書一看,內頁都是空白,原來是一本模擬書。張總說:“這本書我拿到書市上去征訂,不少書商都在打聽什麼時候出版,而且要訂貨。”
就是這本《中國企業悲情調查》(模擬版),給了我很大的動力,於是在2005年“五?一”放假期間(五月一日我還在單位加班),我日夜奮戰6天,將我兩年來寫的文章進行了整理,與主題有關的文章一共有25篇,後來經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擇優錄取,選中了19篇。一個月後,《中國企業悲情調查》就問世了。
我為什麼要寫企業悲情呢?因為我在採訪中發現,每一個企業家不管是成功的或失敗的,背後都隱藏著一種難以言說的悲情,然而,這些悲情並沒有影響他們創業的進程。而且不少企業家即使進了監獄,他們都沒有忘記“東山再起”。
牟其中是我多年的採訪對象,當年利用中國的輕工產品從俄羅斯換回飛機時,我採訪過牟其中,後來有人寫了一本《大陸首騙牟其中》,我又出北京採訪過牟其中,最後因“金融事件”牟其中被關進監獄,我又通過牟其中的法律訴訟代理人夏宗偉打聽到牟其中在獄中的情況,當我得知牟其中在監獄還在策劃未來的“南德計畫”時,我簡直感動要掉淚??哀莫大於心不死,於是,我寫出了《牟其中的夢與痛》,隨後接到不少讀者電話。有個黃石稱為鎖王的殘腿青年,安著假肢坐車來武漢找我,說看了《牟其中的夢與痛》,要和我談談。還有的老闆打電話來說要幫牟其中還債。我每接一次電話,每接待一個來訪者,我的心都久久不能平靜??這是對我寫作最大的報酬!
《有一種崛起,在冷戰中燃燒》是寫格力電器有限公司總經理董明珠的,文章發表後,四川中勝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將文章分六次組織公司員工學習。一篇1萬多字的文章,能夠在一個企業產生這么大的影響,我真是夠了。
陳遠豪是天門市金天紡織集團董事長,因莫須有的罪名,關進監獄兩年零10個月,後來無罪失放,一時成為中央電視台“新聞調查”的訪談人物,但陳遠豪平反後,並沒有給他恢復董事長的職位,而被伊萊克斯電器(杭州)有限公司聘去當了總經理。我知道這件事後,立即採訪了陳遠豪,寫出了《陳遠豪走了》的文章。文章不是就案子寫案子,而是提出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一個企業家走後對地方經濟帶來的損失。
“活力28”曾經在全國掀起過“洗滌”風暴,曾經在中國“洗滌”行業坐過第一把交椅,“活力28,沙市日化”的廣告詞無人不曉。這家企業後來被國外一家企業買斷了商標使用權,由於這家國外企業並沒有發揮“活力28”的品牌作用,不久,活力28商標使用權又被沙市的另一家企業天發集團收回來。不少媒體都認為“活力28”回娘家,可以喚回過去的輝煌。我卻不這樣認為,他採訪了“活力28”的現任董事長,然後寫出了《流淚的活力28》。文章中指出,活力28曾經倒塌,是因為“活力28”這個品牌已經不被消費者承認,其品牌價值已經喪失殆盡。現在要把一個倒了的品牌在沒有一定資金投入的情況下重新豎起來,成功的希望非常小,可以說是一種徒勞。文章發表不到一年的時間,活力28發展的結果,果然不出我所料,發展十分艱難。
包機大王王均瑤,在2004年歲末病逝,引起不少業界人的惋惜,並對王均瑤“英年早逝”深表同情,大多數媒體都責備王均瑤不該“大碗喝酒,大塊吃肉”,不該為工作拚命而不注意身體,談的都是王均瑤與健康有關的事。我另闢蹊徑,沿著王均瑤走過的路線,一路採訪去,了解到一個真實的王均瑤。然後寫出《還原王均瑤》,為增加這篇文章的分量,他在採訪王均瑤成長事跡過程時,順便在溫州採訪了溫州首富南存輝,寫出《輕輕鬆鬆當老闆》,兩篇文章在同一期《商界名家》上發表,引起全國不少報刊雜誌的注意,便紛紛進行轉載。
我的文章之所以能受到讀者的注意,是因為我寫的商界名家,不是表面化的商界名家,也不是造神式的商界名家,而是實實在在的商界名家,是把商界名家放在人性的位置進行剖析,尤其是把記者觀察的視角放在人物的命運上。如寫“牟其中”,不是寫他如何玩“空手道”,如何造勢,如何有經營思想,而是寫他在監獄裡對人生的思考,寫他身邊的夏宗偉對他的看法,這樣不僅把一個富豪寫得非常真實、非常深刻、而且寫得非常感人。再如寫山西首富李兆會,他父親李海倉被歹徒槍殺後,22歲的李兆會要繼承父親董事長的位置,我沒有寫李兆會是如何當了董事長,而且還當得不錯,順應大多數媒體的思路寫,而是把眼光對準李氏家族如何圍繞“繼位”問題發生的一場風波,後來他的五叔李天虎(海鑫集團總經理)如何離開了他,還有與他父親一起打天下的元老辛存海(海鑫集團常務副董事長)也遠離了他。他又是怎樣坐在董事長的位置上行使董事長的權力,然而,坐在董事長位置上的李兆會感到的不是對權力欲望的滿足,而是這種權力給他帶來的巨大壓力和痛苦。那有情有理的評述,把讀者帶進一個震撼人心的富豪繼位的故事裡。一部小說好不好看,關鍵是小說所描寫的人物命運深不深動,感不感人,描寫商界名家也是如此,將其命運寫得深寫得活,文章就能打動人。
為了把每篇文章寫好,我不停地轉換寫作視角,幾乎沒有一篇在視角上雷同的,每篇文章都有一個不同的視角。如《紅桃K懸念》是從揭秘的角度冷靜地分析紅桃K還能紅多久;《流淚的活力28》是從檢討的角度痛說活力28幾任老總對企業的負貢獻;《陳天南喊冤》是從重讀“愛多”的角度揭示愛多倒塌的真實內幕;《董明珠,在冷戰中燃燒的女人》是從主人公人生成長的角度講述她的親情;《中國點子今夕何夕》是用點子大王何陽與策劃大師葉茂中進行比較的角度指出中國策劃人的誤區所在。總之,曹康林對不同的人物採取不同的視角進行寫作,使他的文章豐富多彩,使他筆下的富豪各有特色。在寫格力電器總經理董明珠時,曹康林沒有重點寫她如何賣空調,如何廢寢忘食的工作,而是寫她在空調市場打了勝仗後想把10歲的兒子帶到公園去玩一玩而不得的那種痛苦心情,由此,揭示出一個女企業家又想像男人一樣為事業去打拚,又不願意失去母親身份的矛盾心理。作者是順著一個女企業的心理活動在寫這篇文章。文章發表後,“深圳熱線”網站分三次轉載,四川遂寧市中勝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讀了這篇文章後,分六次組織全體職工學習。
在寫健力寶董事長李經緯時,題目雖然是《健力寶風波全調查》,但曹康林落筆的重點不在風波,而在調查,他是從調查的角度來寫李經緯的悲劇。他深入到廣東佛山市三水區,從採訪當地政府到健力寶公司的職工,從三水區的市民到當地的新聞媒體,將健力寶風波的全過程調查清楚後,再把寫作的鏡頭對準李經緯如何下台,又如何復出,這一出一進,既反映了一個民營企業的興衰過程,又寫出了一個民營企業家的悲歡離合。不少讀者讀到這篇文章後都禁不住掉淚了。
我寫《中國企業悲情調查》還一個原因是,我一開始當記者時,採訪的對象就是企業家。那是1985年,我被一位朋友介紹到一家刊名為《企業之友》的雜誌社當記者,我的任務是每期寫一個企業界的名人,作為重頭文章。打開〈企業之友〉第一篇文章可能就是“本刊記者曹康林”的文章,而且我對寫頭條文章特別有勁,如果不是頭條,我就有一種與人下棋下輸了的感覺。1989年,我調進了由湖北省經委主辦的《企業家》雜誌社,先是當記者,後來當編輯,再後來又當上編輯部主任。《企業家》是半月刊,用稿量大,我編稿寫稿同時進行。在這裡他呆了12年,每年至少要寫30篇企業家人物稿,在那段時間裡,所有行業的企業家我幾乎都寫遍了。如石油行業,我就寫了《石油王國里的一股清泉》、《採得百花成蜜後》、《從古澤走出的石油王子》等;房地產行業,他寫了《羅國風的質量戰略》、《用雷鋒精神鑄造國企風采》、《龔玉亮,為明天創造家園》;餐飲行業,他寫了《突出洋人特色,轉業兵打造中國第一啤酒屋》、《五斤羊肉,鬧紅“武漢攤”》、《酒樓香,飄中華》;女企業家,我寫了《寒門女將》、《退休女創辦美容店》、《棉機世界一仙珠》……在《企業家》任編輯記者期間,我所寫的商界名人至少有300多個。在采寫這些商界名人時,我不是單純的寫寫文章,而是將我的文章成為企業行銷策劃的一個組成部分。如《羅國風的質量戰略》,我就重點描寫武漢房地產公司注重房地產質量的故事,讓消費者從羅國風抓質量的故事中了解武漢房地產的質量情況,由此產生購買慾。《龔玉亮,為明天創造家園》重點反映寶安地產對商品房的超前設計,讓消費者知道,要買時尚住房,就到寶安地產來。我還有一類文章就是為增加雜誌的賣點而寫的,如《切菜板做出10個億》、《小老闆策動大專家》、《窮作家打仗造金洪湖》、《小司機巧辦繅絲廠》、《葉老闆三選門面》、《小店走出砂岩王》等,這些文章都是在講做生意的經驗和技巧,讀者看了可學可做可發財。我在《現代行銷》發表的一篇題為《把中國小商品賣給紐約》,三四年後還有人打電話諮詢,要我介紹中國的小商品是怎么打開紐約市場的?
2003年1月,他被調到《知音》旗下的《商界名家》任記者,我寫作的平台更大了,採訪的範圍更廣了,寫作的要求也更高了。我充分利《知音》在全國的知名度,不停地向全國各地的商界名家出擊,每月自己給自己將採訪任務排得滿滿的。如《中國第一家股份制農莊探秘》、《白崇賢策劃康師傅》、《金蝶VS用友:血戰ERP》、《拿什麼拯救景泰藍》、《中國企業家死亡檔案》、《武漢為何出不了大富豪》、《製造老闆的老闆》、《倒下的勁松,不死的夢》、《奧商遺夢》、《中國民企海外航空淘金第一人》、《贏在起步,許薇連鎖打造“兒童學習力”》等文章一篇一篇的從我敲擊電腦鍵盤的手指下流出來。在《商界名家》不到兩年半的時間裡,我就寫了30多名中國商界的風雲人物,由此不少出版社找我約書稿,於是,我將我採訪的商界名家進行整理,著成《中國企業悲情調查》。

作品評價

悲情似火
一一讀《中國企業悲情調查》
湖北省企業家協會副會長謝麗萍
一本調查企業家悲情的書,卻寫得滿紙是火。在書里,我們看到的不是眼淚,不是悲哀,而是那種不被悲情打倒,不被悲情屈服,在悲情中成長,在悲情中拼搏的企業家精神。讀完《中國企業悲情調查》(簡稱《悲情》),我們感到有一股巨大的力量向我們襲來,頓時,產生一種難以抑制的震撼,這種震撼如同燧石在受猛烈敲打中飛濺出來的燦爛火花,又如疾風中的勁草,在風中顯示著堅忍不拔的力量。
譬如,書中講述的陳天南,他原是愛多集團的兩個創始人之一,也是法人代表。8年前,廣東愛多電器有限公司,由他和胡志標共同投資4000元,生產VCD,三年創造了20億元產值的神話,而不少人認為,這個“神話”是胡志標的功勞,陳天南在愛多根本不管事,只是聾子的耳朵??擺設。後來胡志標又想把他一腳踢開,以便一個人控制愛多,造成陳天南退股。由此,陳天南又遭世人指責,“愛多”的倒塌是因陳天南退股造成的。後來,塵埃落定,胡志標進了監獄,應該是陳天南洗冤的時候了,但陳天南卻說:“胡志標雖然對我無情無義,然而,我並不想利用媒體來指責他。我和他都是農民的兒子,創業時以兄弟相稱,然而,在愛多最輝煌的時候,我們分手了。後來愛多垮了,他進了監獄,我回到了家鄉的小鎮。我沒有掛甲歸田,而是總結愛多的教訓,將愛多的餘部重新組織起來,另起爐灶,花兩年的時間,打造出了另一個“愛多”??中山市安得美衛浴產品有限公司。我是想用‘安得美’來證實愛多倒了,愛多的創業精神沒有倒;胡志標倒了,陳天南站起來了。我想,新生的愛多??安得美,將會喚醒我和胡志標的那一份情,那一份義。我第一次到監獄看望胡志標的時候,我們兩人相對無語,惟有淚千行。”
從陳天南的身上,我看到了企業家的“不倒精神”,因為他們是一種稀有人才,一種特殊人才,在任何環境中,他們都不會輕易倒下去,否則,他不是企業家。
1999年牟其中因“詐欺罪”而鋃鐺入獄,然而,“在牢里,老牟雖是自由的奴隸,卻是時間的富翁。為此,他訂閱了《湖北日報》、《長江日報》、《楚天都市報》、《經濟觀察報》、《南方周末》等五份報刊,在獄中熟讀了馬列著作,更熟讀了中國的刑事訴訟法,有時也看金庸的武俠小說,而更多的時間,是在繼續思考和總吉他的‘研究課題’??‘智慧文明時代的經濟成長方式’。他說他在獄中,寫了一篇《毛遂自薦,獄中請纓》的文章,大意是:請中央指派一個部門領導南德‘後續的實驗’,即南德全資自費創辦‘南德世界大學’,在世界範圍內為我國有效地吸引管理智慧,將以經營智慧為主要特徵的智慧經濟生產方式向全世界展示出來。報告中對學校的宗旨、師資的選擇、學生的來源、課程的設定到學生創業安排,創業之後的股份分配、資產增長評估等都有詳盡的分析。他說他要再造三個“國際特區”,一個建在中國,一個建在俄羅斯,一個乾脆建在美國!起步階段的投資金額,至少要十億美元。他說他已經給中央寫信了,希望中央拿我領導的企業做實驗。成功了,可以推廣;失敗了,也只是我們幾個人生死榮辱的事情。我連死刑都判過,是改革開放路線救了我,我為了改革開放路線,還有啥捨不得的呢?”
《悲情》借用牟其中訴訟代理人夏宗偉的口氣說:“每次到監獄,我見他的情緒都很急躁,好像很多事都想辦,然而都不能辦。他還是在有限的條件下施展著他作為職業企業家的才華。記得在2002年,大約全國人大召開前後,對如何改善湖北的投資環境,發展湖北經濟,舞活湖北中部崛起的龍頭??武漢,成為各級領導和老百姓普遍關心的熱門話題。雖在此次牢獄之前,老牟只是非常短暫地來過武漢兩次,但如今身陷大牢的他,仍然沒有褪掉商人本色。一談起武漢的建設和發展,他就忘掉了大牆內的寂寞,心情特別興奮。他曾對管教幹部談起:對武漢建設,我有個建議??可利用武漢的天然優勢,把武漢建設成為中國內陸的威尼斯。湖北素有‘九省通衢’、‘千湖省’之美譽,長江、漢江貫穿武漢三鎮中心,周邊湖泊不計其數。武漢具備了威尼斯的自然條件,卻沒有成為威尼斯。如果把東湖、湯遜湖、沙湖等主要湖泊與長江、漢江打通連線在一起,把死水變成活水;把不能與江水相連的湖徹底改造,那武漢就變成了中國內陸的威尼斯了,楚文化、投資環境、旅遊資源等就會被充分地挖掘和得到利用,湖北的龍頭豈不就活了?……”
在監獄裡,牟其中還表示,他要把過去幾十年的奮鬥,當成學習的過程和經驗的積累,去實現他的三個目標:一是除開三年的恢復期以外,十年之內他會建成排列世界十強的一家企業;二是辦一座實習、研究智慧文明時代新的經濟成長方式的大學;三是寫一本關於這種新的經濟成長方式的經濟學著作。他說他在1980年,僅以借來的300元人民幣創辦南德,第二年的經營規模便超過了100萬元。1984年,他第二次平反出獄,公司變成了廢墟,還留下了五萬元的債務。不久,他又在負五萬元的起點上,完成了震驚世界的飛機易貨貿易業務,接著又成功地發射了兩顆人造衛星。這一次,他將從負3億元人民幣的起點上起步,他的感覺不是擔心,而是感謝命運又給了他一次證明自己價值的機會,他感到一種臨危受命的激動……21世紀初,石油大王、鋼鐵大王能做到的事,今天東方的牟其中可能做得更好!
在這裡《悲情》把牟其中寫得非常真實。牟其中是一個愛做“美夢”的人,他沒有想到為了追求這些“美夢”,他已經是第三次坐牢了。2003年9月14日是牟其中三次坐牢加起來整整10年的日子,36歲第一次坐牢,現在63歲。放下“美夢”,可能輕鬆多了,然而,牟其中不是這樣的人,他要像“夸父”一樣去追趕烈日,寧願粉身碎骨;他要玩“西希弗斯”的殘酷遊戲??費盡千辛萬苦將一塊石頭推到半山腰,正在他為暫時的勝利而興高采烈時,竟失手讓巨石滾落山下,然後,他又奮力繼續往上推……
有人說,牟其中的“美夢”是“烏托邦”,然而,“如果烏托邦這塊綠洲乾枯,人間剩下的只是平庸、絕望無汁的荒漠”(一位哲人語);“世界地圖上如果少了‘烏托邦’這個國度,整個地圖就不堪一顧”(一位詩人言)。老子的“弱國寡民”,莊子的“遁世逍遙”,佛教的“極樂世界”,洪秀全的“太平天國”,毛澤東的“人民公社”,不都是“烏托邦”嗎?
我們讀了《悲情》,我們覺得牟其中應該算一個企業家,而且是難得的企業家。在商海中,他有成有敗。如果從歷史發展的眼光看企業家,我們不能只看個人命運如何,功德是否圓滿,而要看他是否提供了什麼新鮮有益的東西,在歷史上有無留下令人難忘的一頁和片段。不管牟其中的結局如何,歷史都不會抹殺牟其中的名字,悲劇往往比喜劇更深刻,更有價值。沒有千千萬萬失敗企業家奠基,就沒有千千萬萬成功企業家的豐碑,我們永遠不要忘記這些失敗企業家。
儘管牟其中成了“罪犯”,然而,沒有一家媒體說他是“罪犯牟其中”,而稱他為“鐵窗企業家”。
在“鐵窗企業家”中,《悲情》還介紹了武漢大江信用社董事長周訓和,他和牟其中相比,名氣要小得多,但因為他當年承包幸福集團的信用社造成“擠兌風潮”,在全國影響很大。在湖北,人們可能不知道周訓和,但只要提到大江信用社和幸福集團那場驚動了中央領導人的“擠兌風潮”,可以說是無人不曉,無人不知,因為平息那場“擠兌風潮”,武漢動用了上千名警察。
書中介紹,在監獄裡,周訓和寫了100多萬字的文章,還寫了一本新產品策劃方案,刑滿後,他要把這個產品做到100個億。從《悲情》中,我們了解到,周訓和小時候因家裡窮,沒有錢讀書,後來有了很多錢,又沒有時間讀書。為了填補“無緣讀書”的遺憾,周訓和曾拿出很大一筆錢資助了教育事業:捐資300萬元在他的家鄉紅嶺村興建延華光彩國小,捐贈100萬元給華中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完善教學設施,贊助隨州30萬元辦學,資助湖北美術學院20名學生讀完大學……他曾想過,待延華集團做大以後,他要到世界最好的學校去進修,沒想到現在是在鐵窗下來實現這一夢想:監號里沒有桌椅,他把棉絮一卷,用牙膏皮製成針,把棉絮的連結處縫好,製成高1米、直徑30厘米、頂部墊上一塊圓形紙板的“寫字檯”:與此同時,又用同樣的方法製作了“老闆椅”。在這裡,他讀了很多書籍和報刊,也寫出了不少“隨想”。讀書、寫作累了,他就去欣賞螞蟻??螞蟻的覓食場面,能把他帶進他熟悉的漢正街的商戰環境……
接觸“鐵窗企業家”,給人的感覺不是淒涼,而是悲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即把監獄看成是“停業整頓”、“繼續學習”的一所學校,隨時準備出獄後,重打江山!
然而,《悲情》又告訴我們,重打江山,並不容易。《悲情》里的陳遠豪的感受是太深了。陳遠豪是金天集團董事長,應該算是一個很成功的企業家,正在他準備把自己的紡織企業做成“中國第一大”的時候,一個“莫須有”的罪名把他打入大牢兩年零十個月。辦案人員對他的折磨不是常人能想像出來的,後來他無罪釋放,可以說是一場“死裡逃生”。走出監獄後,他的悲情並沒有減輕,第一,他沒有被恢復董事長的職務;第二,辦案人員用了他100多萬元私款,沒有退還給他。他雖然被伊萊克斯電器(杭州)有限公司高薪聘去當總經理,然而,當時他是懷著一顆痛苦的心情離開天門的。因為他不願意離開自己親手打造的“金天集團”,然而,當他出獄的時候,“金天”已經被賣了。他不得不遠走他鄉,在伊萊克斯電器(杭州)有限公司只呆了半年,就辭職去了安徽一家棉紡廠,不久又離開了安徽,去了浙江。他就這樣不停地上任,不停地辭職,心中只有一個追求?? 一定要尋找一個適合自己打拚的舞台,找回曾經失去的輝煌!
有人說悲情都屬於失敗者,然而,在《悲情》中,我們卻看到了成功者的“悲情”。
“那年夏天,我累倒在武漢,”格力集團總經理董明珠說,“那一刻,我為我的孩子流淚了,萬一我有個什麼,他還這么小,要一個人生活該是多么困難!想想自己哪一方面都強,哪一方面都很自信,工作、生活似乎像一個男人一樣,我不為自己後悔,但確實愧對孩子。我構想如果我是一個普通的工人或家庭婦女,我就可以把全副心思放在孩子身上,也就不會有這么多的遺憾了。但我把全部精力都撲在工作上,因為忙,我這一年來幾乎沒什麼時間去南京看一下住校的孩子。這一次我病倒後,孩子坐飛機到武漢來看我,見面後,兒子非常懂事地對我說:媽媽,你安心養病,我會聽話,你不用操心。兒子才12歲,但對我卻是這樣理解。在孩子離開我時,我望著他漸漸遠去的小小背影,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內心感受非常複雜,眼睛一閉,孩子的身影就浮現在眼前,我忍不住淚流滿面,如果這次好不了,最對不起的就是我的孩子。”
接著書中寫到:“這天夜晚,董明珠站在醫院的陽台上,凝望著武漢三鎮的萬家燈火,她發現只有在這個時候,在遠離格力的地方,她才是一個女人,一個母親。人生不能兩全,成功的背後總是有遺憾,這究竟是現實環境的局限還是個人能力的局限,她說不清。但她不會動搖她的理想追求,要為格力創輝煌。”
隨後是作者大發感慨:沒有見到董明珠,我很想當“董明珠”;見到董明珠後,我想當“董明珠”的勇氣突然消失。這時,我才知道,中國家電為什麼只有一個“董明珠”。
一個企業家處在人生最輝煌的時候,遇到悲情可能算不了什麼,因為正力可以抵消一部分負力。然而,當一個企業家的輝煌已經過去,你還是昨天的企業家的時候,你如何走過今天?
《悲情》還講述了曾經以“滿負荷工作法”聞名全國的張興讓。他已經68歲了,仍然是石家莊第一塑膠廠廠長,仍然每天推著一輛破舊腳踏車去上班,每月工資只有520元,就連“五一”節他都沒有在家休息而是在廠里值班。他還想,等他的廠經過改制變成股份制公司後,他便退到二線,以後的空餘時間多了,他就到外地去打工。有人問他為什麼不休息?他說,在企業呆慣了,一在家就渾身不舒服,一上班什麼病都沒有了。對於張興讓來說,有了企業,也許使他變得沉重;沒有企業,他就失去了生存的意義。從這裡,我們看到“企業家注定是一匹負重的駱駝!”
大名鼎鼎的作家張賢亮,也是《悲情》講述的人物之一。有人認為張賢亮靠自己的名氣創辦西部影視城是“得來全不費功夫”,其實並非如此,張賢亮創辦影視城也經受著常人難以想像的壓力。因為企業辦得越好,麻煩事也就越多,如當地有權勢者打影視城的主意,把古堡周圍的地以十幾元一畝,全包給自己家人種樹,準備向他要土地轉讓費;還有“地頭蛇”眼紅,帶著三四十人,拿著傢伙,把影視城的工作人員全部趕走,由他們來賣票收錢。張賢亮對他們說:“告訴你們的頭,他家有幾口人就讓他準備幾口棺材,我張賢亮能叫一片人富,也能叫一家人家破人亡……”
當地政府部門也有人見張賢亮操作得好,呼籲收回國有,說不能成為張賢亮的私有財產。
還有人在附近建了小洋樓、飯店、療養院,白白的瓷磚貼過的現代化牆壁,破壞了古堡周邊的荒涼環境。
張賢亮悅:“寫小說我可以決定別人的命運,讓《牧馬人》里的許靈鈞和李秀芝結婚他們就結婚,讓《綠化樹》里的章永磷和馬櫻花最後沒有結婚就沒有結婚。而經商呢?往往是你的命運、你的行為,事情的結果是由別人來操縱。有人說我能成功是因為我是大作家,影視界都來捧場,在很大程度上是名人效應。其實,名人效應只在開始階段有用,一說張賢亮搞影視城,幾千萬讀者可能會關注這個項目。但名人效應是一把雙刃劍,否則我經營初期不會那么艱難。譬如,很多人都說商人有‘原罪’,而我作為商人是一點罪都不敢有的,為什麼?因為稍有不慎就會將僅有的那點靠寫作積攢出的名聲毀掉。我不敢賄賂官員,不敢偷稅漏稅,在沒具體遊戲規則的情況下遵守良心與道義上的規則。別人一桌酒就能辦到的事,我要繞一大圈經過長期的等待才能辦到。在具體事情上,我的那點‘名’都是虛的,比如我說‘我是張賢亮,把這個無形資產押在銀行吧’,人家會貸款給我嗎?在上級官員眼中我是要服從的下級,在老百姓眼中我是掏錢的老闆,我要能給他利益他才會聽我的。”
讀《悲情》中的張賢亮,使我們很容易聯想到那在夕陽中巍然屹立的雪山。
西方人講:美與恐怖在大自然中交媾孕育偉大。
中國古代傳說:20歲的美女慶都在陰風悽慘、雷雨交加的荒野中與一條猙獰的赤龍交媾,14個月後,生下了理想的仁德聖君:堯。
其實,美與悲情結合,同樣可以產生偉大。如果一個悲情企業家沒有爆發出崇高的精神之火,那是因為他的悲情沒有與美結合。
在悲情企業家面前,一般顯示著三條路:
一條是死亡之路。遭遇悲情襲擊,逆來順受,任其風吹浪打去,如上海大眾集團董事長方宏、貴州習酒老總陳星國、河南首富喬金嶺等都是自殺身亡的企業家。
一條是半死不活之路。悲情襲來,立即採取迴避措施,逃離工作對家庭的壓榨,解脫財富對心靈的扭曲,回歸田園生活。如浙江餘杭一家民營蜜餞廠的老闆,自稱是“中國式裝在套子裡的人”。他怕周圍的人起“殺富”之心,人為地限制企業的發展,不做廣告,遠離媒體,只做低調行銷。
一條是生龍活虎之路。讓悲情像火一樣的燃燒,“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對他們來說,悲情不是淚,不是冰,不是雪;悲情似風,似電,似火。像陳遠豪、董明珠、張賢亮……他們向我講述悲情時,我沒有看到一滴淚水,沒有看到一絲悲傷,而感覺到有一股強大的火
焰在向我撲來??那是一種崇高的精神在燃燒!
《悲情》之所以動人,一是文筆生動,二是情節感人,三是字裡行間跳動著思想火花。看完《悲情》,我們突然發現:企業家都是冒險家,都是愛挑戰極限的人,他們不斷把自己拋向絕境與極限,又在極限里超越享受那稍縱即逝的巔峰體驗。作為個體,他們未必是為“冒險”而生,為“挑戰”而來,但作為群體,他們都似乎承擔著人類的某種使命,無論是成功與失敗,都在書寫一部不朽的《創業史》。
一部解剖中國企業家心靈的書
一一評《中國企業悲情調查》
這是中國第一部全面講述中國企業家生存狀態的危情報告,書中講了19位中國著名企業家令人辛酸的悲情故事。這些故事的主人翁,涉及到中國企業的各個行業,他們的悲情也各不相同,有的因圖謀“企業帝國”進了監獄,有的因企業失敗而到處流浪,有的因改制而下崗,有的因急功近利而丟掉了性命,有的因搶占一個市場高地而犧牲了家庭,有的因繼承“王位”背負重大壓力……他們痛心,但未死心,且獻身企業的精神支柱沒有倒塌,即使是失敗了,也不放棄“東山再起”的希望。讀完《中國企業悲情調查》(簡稱《悲情》),我們感到有一股巨大的力量向我們襲來,這種力量雖然是悲壯的,但給人卻是向上的。
譬如,書中講述的陳天南,他原是愛多集團的兩個創始人之一,也是法人代表。8年前,廣東愛多電器有限公司,由他和胡志標共同投資4000元,生產VCD,三年創造了20億元產值的神話,而不少人認為,這個“神話”是胡志標的功勞,陳天南在愛多根本不管事,只是聾子的耳朵??擺設。後來胡志標又想把他一腳踢開,以便一個人控制愛多,造成陳天南退股。由此,陳天南又遭世人指責,“愛多”的倒塌是因陳天南退股造成的。後來,塵埃落定,胡志標進了監獄,應該是陳天南洗冤的時候了,但陳天南卻說:“胡志標雖然對我無情無義,然而,我並不想利用媒體來指責他。我和他都是農民的兒子,創業時以兄弟相稱,然而,在愛多最輝煌的時候,我們分手了。後來愛多垮了,他進了監獄,我回到了家鄉的小鎮。我沒有掛甲歸田,而是總結愛多的教訓,將愛多的餘部重新組織起來,另起爐灶,花兩年的時間,打造出了另一個‘愛多’??中山市安得美衛浴產品有限公司。我是想用‘安得美’來證實愛多倒了,愛多的創業精神沒有倒;胡志標倒了,陳天南站起來了。我想,新生的愛多??安得美,將會喚醒我和胡志標的那一份情,那一份義。我第一次到監獄看望胡志標的時候,我們兩人相對無語,惟有淚千行。”
從陳天南的身上,我們發現企業家是不會輕易倒下去的,否則,他不是企業家。
1999年牟其中因“詐欺罪”而鋃鐺入獄,然而,“在牢里,老牟雖是自由的奴隸,卻是時間的富翁。為此,他訂閱了《湖北日報》、《長江日報》、《楚天都市報》、《經濟觀察報》、《南方周末》等五份報刊,在獄中熟讀了馬列著作,更熟讀了中國的刑事訴訟法,有時也看金庸的武俠小說,而更多的時間,是在繼續思考和總吉他的‘研究課題’??‘智慧文明時代的經濟成長方式’。他說他在獄中,寫了一篇《毛遂自薦,獄中請纓》的文章,大意是:請中央指派一個部門領導南德‘後續的實驗’,即南德全資自費創辦‘南德世界大學’,在世界範圍內為我國有效地吸引管理智慧,將以經營智慧為主要特徵的智慧經濟生產方式向全世界展示出來。報告中對學校的宗旨、師資的選擇、學生的來源、課程的設定到學生創業安排,創業之後的股份分配、資產增長評估等都有詳盡的分析。他說他要再造三個“國際特區”,一個建在中國,一個建在俄羅斯,一個乾脆建在美國!起步階段的投資金額,至少要十億美元。他說他已經給中央寫信了,希望中央拿我領導的企業做實驗。成功了,可以推廣;失敗了,也只是我們幾個人生死榮辱的事情。我連死刑都判過,是改革開放路線救了我,我為了改革開放路線,還有啥捨不得的呢?”
《悲情》把牟其中寫得非常真實。牟其中是一個愛做“美夢”的人,他沒有想到為了追求這些“美夢”,他已經是第三次坐牢了。2003年9月14日是牟其中三次坐牢加起來整整10年的日子,36歲第一次坐牢,現在63歲。放下“美夢”,可能輕鬆多了,然而,牟其中不是這樣的人,他要像“夸父”一樣去追趕烈日,寧願粉身碎骨;他要玩“西希弗斯”的殘酷遊戲??費盡千辛萬苦將一塊石頭推到半山腰,正在他為暫時的勝利而興高采烈時,竟失手讓巨石滾落山下,然後,他又奮力繼續往上推……
有人說,牟其中的“美夢”是“烏托邦”,然而,“如果烏托邦這塊綠洲乾枯,人間剩下的只是平庸、絕望無汁的荒漠”(一位哲人語);“世界地圖上如果少了‘烏托邦’這個國度,整個地圖就不堪一顧”(一位詩人言)。老子的“弱國寡民”,莊子的“遁世逍遙”,佛教的“極樂世界”,洪秀全的“太平天國”,毛澤東的“人民公社”,不都是“烏托邦”嗎?
我們讀了《悲情》,覺得牟其中應該算一個企業家,而且是難得的企業家。在商海中,他有成有敗。如果從歷史發展的眼光看企業家,我們不能只看個人命運如何,功德是否圓滿,而要看他是否提供了什麼新鮮有益的東西,在歷史上有無留下令人難忘的一頁和片段。不管牟其中的結局如何,歷史都不會抹殺牟其中的名字,悲劇往往比喜劇更深刻,更有價值。沒有千千萬萬失敗企業家奠基,就沒有千千萬萬成功企業家的豐碑,我們永遠不要忘記這些失敗企業家。
儘管牟其中成了“罪犯”,然而,沒有一家媒體說他是“罪犯牟其中”,而稱他為“鐵窗企業家”。
在“鐵窗企業家”中,《悲情》還介紹了武漢大江信用社董事長周訓和,他和牟其中相比,名氣要小得多,但因為他當年承包幸福集團的信用社造成“擠兌風潮”,在全國影響很大。在湖北,人們可能不知道周訓和,但只要提到大江信用社和幸福集團那場驚動了中央領導人的“擠兌風潮”,可以說是無人不曉,無人不知,因為平息那場“擠兌風潮”,武漢動用了上千名警察。
書中介紹,在監獄裡,周訓和寫了100多萬字的文章,還寫了一本新產品策劃方案,刑滿後,他要把這個產品做到100個億。從《悲情》中,我們了解到,周訓和小時候因家裡窮,沒有錢讀書,後來有了很多錢,又沒有時間讀書。為了填補“無緣讀書”的遺憾,周訓和曾拿出很大一筆錢資助了教育事業:捐資300萬元在他的家鄉紅嶺村興建延華光彩國小,捐贈100萬元給華中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完善教學設施,贊助隨州30萬元辦學,資助湖北美術學院20名學生讀完大學……他曾想過,待延華集團做大以後,他要到世界最好的學校去進修,沒想到現在是在鐵窗下來實現這一夢想:監號里沒有桌椅,他把棉絮一卷,用牙膏皮製成針,把棉絮的連結處縫好,製成高1米、直徑30厘米、頂部墊上一塊圓形紙板的“寫字檯”:與此同時,又用同樣的方法製作了“老闆椅”。在這裡,他讀了很多書籍和報刊,也寫出了不少“隨想”。讀書、寫作累了,他就去欣賞螞蟻??螞蟻的覓食場面,能把他帶進他熟悉的漢正街的商戰環境……
接觸“鐵窗企業家”,給人的感覺不是淒涼,而是悲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即把監獄看成是“停業整頓”、“繼續學習”的一所學校,隨時準備出獄後,重打江山!
然而,《悲情》又告訴我們,重打江山,並不容易。《悲情》里的陳遠豪的感受是太深了。陳遠豪是金天集團董事長,應該算是一個很成功的企業家,正在他準備把自己的紡織企業做成“中國第一大”的時候,一個“莫須有”的罪名把他打入大牢兩年零十個月。辦案人員對他的折磨不是常人能想像出來的,後來他無罪釋放,可以說是一場“死裡逃生”。走出監獄後,他的悲情並沒有減輕,第一,他沒有被恢復董事長的職務;第二,辦案人員用了他100多萬元私款,沒有退還給他。他雖然被伊萊克斯電器(杭州)有限公司高薪聘去當總經理,然而,當時他是懷著一顆痛苦的心情離開天門的。因為他不願意離開自己親手打造的“金天集團”,然而,當他出獄的時候,“金天”已經被賣了。他不得不遠走他鄉,在伊萊克斯電器(杭州)有限公司只呆了半年,就辭職去了安徽一家棉紡廠,不久又離開了安徽,去了浙江。他就這樣不停地上任,不停地辭職,心中只有一個追求?? 一定要尋找一個適合自己打拚的舞台,找回曾經失去的輝煌!
《悲情》中的企業家,幾乎都信奉著一句名言:“重要的不是你現在是什麼,而是你希望成為什麼。”因此,他們工作起來充滿激情,不知疲倦……
“那年夏天,我累倒在武漢,”格力集團總經理董明珠說,“那一刻,我為我的孩子流淚了,萬一我有個什麼,他還這么小,要一個人生活該是多么困難!想想自己哪一方面都強,哪一方面都很自信,工作、生活似乎像一個男人一樣,我不為自己後悔,但確實愧對孩子。我構想如果我是一個普通的工人或家庭婦女,我就可以把全副心思放在孩子身上,也就不會有這么多的遺憾了。但我把全部精力都撲在工作上,因為忙,我這一年來幾乎沒什麼時間去南京看一下住校的孩子。這一次我病倒後,孩子坐飛機到武漢來看我,見面後,兒子非常懂事地對我說:媽媽,你安心養病,我會聽話,你不用操心。兒子才12歲,但對我卻是這樣理解。在孩子離開我時,我望著他漸漸遠去的小小背影,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內心感受非常複雜,眼睛一閉,孩子的身影就浮現在眼前,我忍不住淚流滿面,如果這次好不了,最對不起的就是我的孩子。”
接著書中寫到:“這天夜晚,董明珠站在醫院的陽台上,凝望著武漢三鎮的萬家燈火,她發現只有在這個時候,在遠離格力的地方,她才是一個女人,一個母親……”
一個企業家處在人生最輝煌的時候,遇到悲情可能算不了什麼,因為正力可以抵消一部分負力。然而,當一個企業家的輝煌已經過去,你還是昨天的企業家的時候,你如何走過今天?
《悲情》還講述了曾經以“滿負荷工作法”聞名全國的張興讓。他已經68歲了,仍然是石家莊第一塑膠廠廠長,仍然每天推著一輛破舊腳踏車去上班,每月工資只有520元,就連“五一”節他都沒有在家休息而是在廠里值班。他還想,等他的廠經過改制變成股份制公司後,他便退到二線,以後的空餘時間多了,他就到外地去打工。有人問他為什麼不休息?他說,在企業呆慣了,一在家就渾身不舒服,一上班什麼病都沒有了。對於張興讓來說,有了企業,也許使他變得沉重;沒有企業,他就失去了生存的意義。從這裡,我們看到“企業家注定是一匹負重的駱駝!”
大名鼎鼎的作家張賢亮,也是《悲情》講述的人物之一。有人認為張賢亮靠自己的名氣創辦西部影視城是“得來全不費功夫”,其實並非如此,張賢亮創辦影視城也經受著常人難以想像的壓力。因為企業辦得越好,麻煩事也就越多,如當地有權勢者打影視城的主意,把古堡周圍的地以十幾元一畝,全包給自己家人種樹,準備向他要土地轉讓費;還有“地頭蛇”眼紅,帶著三四十人,拿著傢伙,把影視城的工作人員全部趕走,由他們來賣票收錢。張賢亮對他們說:“告訴你們的頭,他家有幾口人就讓他準備幾口棺材,我張賢亮能叫一片人富,也能叫一家人家破人亡……”當地政府部門也有人見張賢亮操作得好,呼籲收回國有,說不能成為張賢亮的私有財產。還有人在附近建了小洋樓、飯店、療養院,白白的瓷磚貼過的現代化牆壁,破壞了古堡周邊的荒涼環境。
張賢亮悅:“寫小說我可以決定別人的命運,讓《牧馬人》里的許靈鈞和李秀芝結婚他們就結婚,讓《綠化樹》里的章永磷和馬櫻花最後沒有結婚就沒有結婚。而經商呢?往往是你的命運、你的行為,事情的結果是由別人來操縱。有人說我能成功是因為我是大作家,影視界都來捧場,在很大程度上是名人效應。其實,名人效應只在開始階段有用,一說張賢亮搞影視城,幾千萬讀者可能會關注這個項目。但名人效應是一把雙刃劍,否則我經營初期不會那么艱難。譬如,很多人都說商人有‘原罪’,而我作為商人是一點罪都不敢有的,為什麼?因為稍有不慎就會將僅有的那點靠寫作積攢出的名聲毀掉。我不敢賄賂官員,不敢偷稅漏稅,在沒具體遊戲規則的情況下遵守良心與道義上的規則。別人一桌酒就能辦到的事,我要繞一大圈經過長期的等待才能辦到。在具體事情上,我的那點‘名’都是虛的,比如我說‘我是張賢亮,把這個無形資產押在銀行吧’,人家會貸款給我嗎?在上級官員眼中我是要服從的下級,在老百姓眼中我是掏錢的老闆,我要能給他利益他才會聽我的。”
讀《悲情》中的張賢亮,使我們很容易聯想到那在夕陽中巍然屹立的雪山。
“鴻儀系”的領軍人物鄢彩宏,在資本市場裡圈了不少錢來構建自己的產業帝國,然而,他卻不知道“在一個不成熟的市場裡,要進行成熟的資本運作,先天就存在很多缺陷”。他經不起“資本來錢快”的誘惑,而去火中取栗,結果釀成悲劇。有人說他是開著一輛資本運作的賓士車,卻在崎嶇不平的市場小道上行駛,能跑出什麼樣結果呢?他完全不知道在中國這個“發展中”的國家要進行資本運作必須要知道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
《悲情》還深刻地剖析了國企老闆失敗的心理因素??經營者的付出與報酬不對等。如活力28的衰退、健力寶的風就是如此。美國經濟學家格魯德曼也認為:“中國企業家太窮了,良心和道德救活不了中國企業”。據國際管理顧問公司太平洋國際(Ttowe Perrin)最近進行了一次全球薪酬調查,結果顯示,各國大企業總裁的平均年薪為:美國106萬美元,英國70萬美元,法國60萬美元,德國41萬美元,瑞典35萬美元。而中國企業家的平均年收入只有6萬元人民幣左右,有的還低於這個數。在一個產權不清晰的經濟模型中,不管馬兒跑多快,給馬兒吃的草就那么多,因此循規蹈矩做國有企業的“老闆”是一樁吃力不討好的苦差事。
《悲情》還告訴我們,在中國企業中,還有一種悲情是經營方法上的原因。這些企業家們習慣於把企業當成自己的“兒子”養,這種從計畫經濟母胎中繼承的“養兒情結”難以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他們不清楚,企業不僅是市場中的一個主體,更是市場中的一個商品。企業家必須實現從“企業經營”向“經營企業”的轉變,也就是說必須把企業當“豬”來養,而不能當“兒子”養。《悲情》中的有些搞創業投資的企業家投資為什麼失敗?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把投資項目當“兒子”來養了,沒有儘快將其孵化成熟賣出去。如果,他們能把自己的企業角色轉變為“豬”,把自己的角色轉變為“養豬專業戶”,他們就可能會避免悲情的產生。
西方人講:美與恐怖在大自然中交媾孕育偉大。在悲情中不倒的企業家也是一種偉大。
有人給悲情企業家歸納了了三條路:一條是死亡之路??遭遇悲情襲擊,逆來順受,任其風吹浪打去,如上海大眾集團董事長方宏、貴州習酒老總陳星國、河南首富喬金嶺等都是自殺身亡的企業家;一條是半死不活之路??悲情襲來,立即採取迴避措施,逃離工作對家庭的壓榨,解脫財富對心靈的扭曲,回歸田園生活,如浙江餘杭一家民營蜜餞廠的老闆,自稱是“中國式裝在套子裡的人”,他怕周圍的人起“殺富”之心,人為地限制企業的發展,不做廣告,遠離媒體,只做低調行銷;一條是生龍活虎之路??讓悲情像火一樣的燃燒,“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如《悲情》中的陳遠豪、董明珠、張賢亮……
《悲情》之所以動人,一是文筆生動,二是情節感人,三是字裡行間跳動著思想火花,四是作者視角獨特。《悲情》給我們的受益是多維的,既讓我們了解了中國企業家的生存狀態,又給我們標出了中國企業失誤的陷阱,還對中國企業家文化進行了批判。我們在看《悲情》故事的同時,我們的大腦也在接受一次聖潔的洗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