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人的美德:和》針對市場上缺少入情、入理、入心的道德教育讀物,專門為廣大未成年人精心打造。要改善社會的道德風氣、提高社會的道德水平,首先須有好的讀物。《中國人的美德:和》力求將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優秀革命道德和時代精神完美融合,將傳統精神和時代精神、文化繼承和文化創新有機結合起來,力求凸顯
社會主義道德的中國特色和民族道德傳統的歷史延續性。在保證其通俗性、可讀性的同時,力求有一定的創新性。
圖書目錄
第一輯解析篇
“和”的內涵及歷史演變
“和”的一般要求
當代青少年怎樣求“和”
第二輯菁華篇
背誦部分
熟讀部分
第三輯範例篇
陳桓公與鄰交惡,自食惡果
齊桓公與管仲
狼瞫怒而不亂
廉頗、藺相如將相和
陸賈勸和陳平、周勃
文成公主進藏
美味石頭湯
“駝峰航線”的開闢
軍事學院請老師
“白衣聖人”吳登雲
中國“藍盔部隊”
團結拼搏的中國女排
見義勇為好司機曹茜
帶著妹妹上學的洪戰輝
民族團結村、共同致富路
文明和諧的元寶村
扎西白珍為愛守候十七栽
從瓶子裡逃生
八旬兒媳和她的百歲婆婆
全國道德模範林秀貞
王欣、顧金鐘事跡
“磨店好人”
楊善洲感動中國
“給力公安”劉金國
“天宮一號”團隊
序言
“美德”是什麼?在有些人看來,就是埋頭傻乾而不計報酬多少,與人交往而甘願事事吃虧,不考慮個人得失而時時奉獻,因此,“美德”不過是忽悠傻瓜的著數,“高尚”無非是中著兒的蠢人才會去追求的做人境界。在這些“智者”的眼裡,只有名利權位、聲色犬馬才是值得去追求的,而“美德”則不值一文。這種想法,讓我們想到了叢林中的狐狸和狼。那些“智者”的智慧,也不過是叢林之中狐狸和狼的智慧。對狐狸和狼來說,甚至對只圖利益的“小人”來說,美德確實什麼都不是。但是,我們到底是要把市場經濟下的社會建設成一個美好的人類世界,還是要把它變成一個綠色叢林?叢林之中,沒有誰永遠都是強者,即使老虎、獅子也不例外。當那些信奉叢林規則的“智者”成為“更智者”爪下的一塊肉時,他的智慧又在哪裡?
孟子說:“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孟子·公孫丑下》)利己主義者的智慧是一種小聰明,雖然可以暫時得利,但這種利總是有“害”相跟隨。因為占了別人的便宜,固然可以一時得意,但當被千夫所指的時候,他的得意也就不在了。前樂而後苦、開始得意而日後途窮的智慧,無論如何也不能說是一種高妙的智慧。真正的贏家應該是淡泊名利、以德服人的人。
在有美德的人看來,有損美德的利益不是一種利,反而是一種害。正如孔子所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述而》)避開了不符合道義的利益,同時也就避開了它可能導致的害。俗語也說:“為人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愛好美德的人,善於約束自己,上不愧於天,下不怍於人,心裡坦坦蕩蕩,安寧舒暢。能使自己愉悅幸福一生的,莫過於美德。代代相傳的“富潤屋,德潤身”箴言,是以往高賢大德的切身體驗,決非忽悠人的虛言。
有美德的人講仁講義,樂於助人,樂於成人之美,這有助於消融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和對立,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與合作。團結就是力量。合作強於孤軍作戰。人之所以能夠勝過萬物,就在於人與人之間能夠合作起來。
美德是立於不敗之地的精神力量。有美德的人,是在愛人中愛己,在利人中利己,在使眾人快樂中獲得自己的快樂。因為他行事以德,故服人不靠威勢武力:因為他愛人利人,故能把自己與大眾連為一體。因此,孟子才說“仁者無敵”。
美德是可以惠及整個社會和子孫萬代的精神財富。孔子曾經提出過“惠而不費”的君子智慧。在他看來,“因民所利而利之”的德政是惠而不費的。如果我們能把孔子的思想發揮一下,使美德真正成為每一個人的操守,社會將變得更加美好。做父母的有慈的美德,天下的兒童就都幸福了;做子女的有孝的美德,天下的老人就都幸福了。同樣,每個社會位置上的人都有美德,天下就會是一個大道流行、人人幸福的世界。這就是真正的“惠而不費”。
新中國成立已有六十餘年,改革開放已經三十餘年,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令世界矚目和讚嘆的成就,中國人民過上了小康的幸福生活。然而,中國社會的道德風氣卻很不如人意:急功近利的追求、冷漠的處世態度、庸俗的休閒生活,已經成為許多人的生活寫照。腐敗現象屢禁不止,法紀的權威性受到挑戰,潛規則大行其道,假冒偽劣層出不窮,這已經是伴隨市場經濟的發展而出現的司空見慣的社會現象。道德的沙漠化現象開始初露端倪。因此,道德文明的建設已經顯得比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
歷經數千年傳承、融匯時代精神的美德,是中國人思想道德的靈魂,是構築中國人時代精神的血脈,更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基。
為了弘揚美德,我們組編了《中國人的美德》叢書。叢書針對市場上缺少入情、入理、入心的道德教育讀物,專門為廣大未成年人精心打造。要改善社會的道德風氣、提高社會的道德水平,首先須有好的讀物。本叢書力求適應這一社會需要。叢書力求將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優秀革命道德和時代精神完美融合,將傳統精神和時代精神、文化繼承和文化創新有機結合起來,力求凸顯社會主義道德的中國特色和民族道德傳統的歷史延續性。在保證其通俗性、可讀性的同時,力求有一定的創新性。如果此套叢書能夠激發起廣大未成年人對中國人的美德的興趣和嚮往,我們將感到無上的榮幸和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