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美德塑造:意志倫理論

中國人的美德塑造:意志倫理論

《中國人的美德塑造:意志倫理論》是2015年12月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羅利建。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人的美德塑造:意志倫理論
  • 作者:羅利建
  • ISBN:978-7-5136-3938-5
  • 頁數:361頁
  • 出版社:中國經濟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12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 責編:邢國蕊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倫理學研究意志,是200多年前被德國的鮑姆加登和康德所肯定,並由康德的倫理學力作《實踐理性批判》的理論所實踐,200多年以來倫理學研究意志多經坎坷。本書是用心理學的新成就來重新審視倫理道德的本質特徵,並由此來探討中國人的美德塑造。本書除導論外,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是道德的基本理論分析,中篇是中國人的“三風十德”美德塑造,下篇是心靈慧語和道德箴言。上篇為美德塑造做學術鋪墊,中篇為美德塑造的具體論述,下篇為美德塑造用短語和箴言予以必要的補充,由此形成一個以意志倫理為中心的中國人的美德塑造體系,以此貢獻給讀者朋友。

目錄

"序/1
導論
中國傳統文化的鮮明特點是:以道德教育代替宗教。中國在戰略轉型期道德重建的今日,有人主張用宗教作為中國人的“精神父親”,這是對中國自古以來具有無神論文化傳統無知的反應;還有人在此時主張用“全民讀經”來解決道德重建,但主張者卻忘了經書系中國封建中世紀的統治學說,若不加批判地繼承就會使歷史倒退。因此,中國道德重建的今日,應遵循科學的道德意志和中國傳統優良道德文化,並結合當代中國國情,重塑現代中國人的君子人格,方為上策。
第1節以道德教育代替宗教的中國/
第2節孔子是構建完整的道德體系的第一大家/
第3節無神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
第4節中國的道德重建之路該怎么走/
第5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國人不僅有理論自信,更應有道德自信/
第6節孔子的儒學不是宗教/
第7節“道德滑坡”現象既是挑戰又是機遇/
第8節道德形成時的心理結構/
上篇道德本質及中外主要道德遺產分析
第一章道德本質分析/
道德的本質是人的道德意志,道德意志與本能有本質的區別,前者一啟動就與意識密不可分。就道德的形成來說,道德意志作為支點,與是非善惡的思辨觀(意識)和道德感(情感)組成意志行動三合一從而形成道德心理,從而產生是非善惡的心靈博弈,這種博弈是動態的,它在一定條件下會沿著“意二端”的軌跡進行變化,因此,在一定條件下,道德行為是可以掌控的。因此,我們應把自己和民眾因勢利導地往從善、向善的道德的軌跡方向上引導。
第1節道德的本質是道德意志/
第2節意志與本能質的區別/
第3節對意志的分析不能離開“意二端論”/
第4節意志是道德的支點/
第5節從道德發生學來觀察道德意志的結構/
第6節道德意志之結構/
第7節蔡元培解析道德結構的敏銳和不足/
第二章道德善惡分析/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志·蜀志傳》)。善,眾所欲也;惡,眾所惡也。中國人自古以來,總以從善為君子之風:“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顏淵》),故“善積者昌,惡積者喪”(《三國志·蜀書·後主傳》)。所謂善者,“興天下之利”也;所謂惡者,彰“天下之害”也。為此,我們應促好驅壞、扶正去邪、賞美厭醜、迎吉除凶,達到揚善懲惡之境界。
第1節善為道德之本/
第2節“揚善懲惡”是道德的基本訴求/
第3節應強化後天對人“向善”的培養/
第三章道德起源分析/
道德起源之探索由來久矣,中國古代的管子(公元前685—前645年)就有一句至今通曉的名言:“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簡潔地說明了道德觀念產生的基礎,但對道德起源未解。繼後,西方宗教神學把道德起源歸於上帝,唯理論者把它歸於天理,還有學者把它歸於“善良意志”或“良心”。其實,道德起源應滿足人的生存需要、有序規則和繁榮發展三個條件,要滿足這三個條件的只有原始婚姻家庭。
第1節道德起源三要素/
第2節用道德起源三要素考察道德的起源/
第3節道德起源於原始婚姻家庭/
第四章孔子對倫理學的偉大貢獻和不足/
孔子是世界建立完整的倫理學體系的第一人,他的偉大,不僅是開創和奠定了中國兩千年來的德治社會,而且影響了東方以及世界。當今,在我國社會戰略轉型的環境下,批判地繼承和發揚孔子的倫理思想於當代道德重建十分重要。我們中國人應當感到幸運的是兩千多年前出現了無神論的孔子,但是孔子留下的偉大倫理遺產也曾被皇權篡改成封建中世紀的統治學說。因此,我們當代在繼承孔子倫理學說的精華的同時,應去除儒學之中阻礙歷史前進的糟粕。
第1節時代的機遇選擇了有德治體系準備的孔子/
第2節孔子創立的儒學為什麼在中國能成大氣候/
第3節孔子的儒學以仁、禮、樂三維形成完整的德治體系/
第4節儒學到清代衰竭是因為自己打敗了自己/
第5節為什麼不批判地“全民讀經”是歷史的倒退/
第6節中國道德重建應去傳統的“泛道德化”/
第7節孔孟確立的道德意志被西漢的董仲舒毀了/

第五章斯密和康德對倫理學的偉大貢獻和不足/
自古希臘的蘇格拉底的教化哲學以來,直到18世紀的西方,倫理學論述頗多,但都因被神學所干擾,而使倫理學的發展相對不發達。到了亞當·斯密,英國市場經濟和工業革命的興起,才誕生了被譽為西方《論語》的《道德情操論》。遺憾的是,斯密研究的基礎科學是情感,而不是意志。此後的康德,在他《實踐理性批判》中,最完整地把意志作為倫理學的基礎學科,這在倫理學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可惜他仍未擺脫上帝的羈絆。斯密和康德至今仍是西方還沒有逾越過的兩座倫理學高山,他們在倫理學中的合理核心對中國道德重建有借鑑的意義。
第1節“神”的介入使西方倫理學發育不全/
第2節亞當·斯密的《道德情操論》具有里程碑意義/
第3節亞當·斯密把同情和憐憫作為道德元點的局限性/
第4節亞當·斯密關於美德產生理論的獨到和不足/
第5節康德運用意志研究倫理學具有里程碑意義/
第6節康德強調理性對意志的作用但仍錯認“三張皮”/
第7節康德的“善是愉快,而惡是不愉快”的看法是不全面的/
第8節康德把“上帝”套在自由的脖子上從而陷入二律背反/

第六章叔本華、尼采的唯意志論的道德評價/
黑格爾的理性主義之所以會終結,是因它的“極端”。黑格爾雖然是辯證法的大師,但因他的極端理性主義的“絕對精神”的絕對,使整個近代哲學和倫理學物極必反,走上了它的終結。德國的叔本華的“生存意志”和尼采的“權力意志”,有其合理的核心,作為“唯意志論”的兩位代表,也把意志推到了極端。任何事物、理論,只要把它強調到不適當的高度,都會從那人為的高度栽下來,摔得粉碎。
第1節“生存意志”是理性主義到非理性主義的轉折點/
第2節“人生就是痛苦”辨析/
第3節叔本華的“生存意志”的理論漏洞/
第4節尼采發現了什麼/
第5節一位充滿反叛精神的哲學家/
第6節尼采病態的道德善惡觀/

第七章從倫理視角解讀中國、美國的國民性/
一個國家的國民性,主要是由本國傳統中的那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倫理觀念在掌控著。中國人的行為由孔子的“仁”和老莊的“道通為一”倫理觀念掌控著。為了鮮明地體現中國的儒道倫理的優劣,這裡同時選取了有代表性的美國進行比較,以便於我們不僅能發現我們中國人行為的源頭,也可以清楚美國人在無形的倫理價值觀引導下行為的源頭。美國人的行為由洛克的“自由主義”和杜威的“實用主義”倫理觀念掌控著。
第1節用“仁”和“道通為一”倫理觀看中國的國民性/
第2節中國人的行為特徵/
第3節用“自由主義”和“實用主義”倫理觀看美國的國民性/
第4節美國人的行為特徵/

第八章道德熱點辨析/
這裡分別選取了古代、近現代、當代三個道德熱點問題。一是中國古代的“義利之辨”;二是近現代的“亞當·斯密問題”;三是當代“雷鋒精神”觀點辨析。這三個熱點中前兩個早就是道德熱點問題,因它們對倫理學和道德重建具有普遍意義,而又具有引領作用,特用短文提出來與諸君討論。
第1節“義利之辨”的辨析/
第2節“亞當·斯密問題”辨析/
第3節茅于軾“雷鋒精神過時說”的思辨漏洞/
中篇中國人的美德塑造——三風十德
第九章家風三德:大孝、向善、自強/
中國傳統倫理以家族為本位,所有一切社會組織均以家庭為中心,人與人的關係亦由家庭關係擴大而延伸。因此,家風和家規對子女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今小家庭時代更需要家教。我們應採用揚棄的方法批判繼承傳統,重塑家庭倫理,從而強化家風,以正國風,為家風立其三德:大孝、向善、自強就顯得緊迫而必要。

第十章論大孝/
孝道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的傳家寶,對父母孝敬、贍養不僅形成家風,而且成了國風,是中國人獨特的家風美德之一。但自西漢始,封建專制皇權利用孝道的優勢,把孝道向皇權上引,認為效忠皇上是最大的孝,於是以宗室為核心,以“三綱”為綱,全民要效忠“父王”,使孝道變了質。現代的中國人的孝道應該是,從愛自己的父母為出發點,以愛國主義情感為核心,愛人類和愛大自然,運用道德意志的心理方法,加之法律推動,那么大孝這一美德將成為現代中國人的新家風之一。
第1節百善孝為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