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區人民武裝部

中國人民解放軍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區人民武裝部

中國人民解放軍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區人民武裝部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區設立的人民武裝部,受中共焦作市中站區委、焦作市中站區人民政府中國人民解放軍河南省焦作軍分區的雙重領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人民解放軍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區人民武裝部
  • 所屬地區: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區
發展歷史,建國前,建國後,現任領導,

發展歷史

建國前

  • 武工隊(區乾隊)
1945年,中站地區解放後,王封區建立了武工隊,編制30人。
1946年10月,王封區改為第二區,王封區武工隊改稱第二區武工隊。
1947年7月,根據軍分區命令,武工隊改為區乾隊。
1948年3月,二區區乾隊改為李封區區乾隊。
1949年8月19日,華北解放,區乾隊奉命撤銷。
  • 民兵輪戰隊
為適應戰爭形勢需要,農村以行政村為單位,在各村民兵中,選出一些思想、軍事素質較好的民兵組織了民兵輪戰隊,編制每隊30人左右。直到1948年,焦作第二次解放,民兵輪戰隊作為農村常規武裝編制,協同正規部隊作戰,維護地方社會治安
  • 焦作煤礦工人游擊隊
1946年6、7月,面對蔣介石開始發動全面內戰,焦作新華公司黨組織估計到焦作有被國民黨侵占的可能,為了保衛勝利果實,成立了煤礦工人武裝--焦作煤礦工人糾察隊(簡稱"工糾隊"),工糾隊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不脫產的工人武裝。工糾隊下轄3個分隊,即一分隊(王封分隊),隊長劉鴻欣、秦家吉;二分隊(李封分隊)隊長賀大捷、李聰之;三分隊(焦作分隊),隊長崔長平。計有隊員約100人,大都是青年礦工,他們都是經過鬥爭考驗的,立場堅定,愛憎分明的先進分子。工糾隊成立後,首先參加了反奸反霸鬥爭,他們負起了捉拿、看管和監督把頭及壞分子的責任。對一些罪大惡極的漢奸、把頭給予無情的打擊鎮壓。工糾隊的行動,極大地震懾了階級敵人,鼓舞了廣大人民民眾,促進了煤炭生產,推動和保證了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解放軍駐守焦作主力赴前線後,工糾隊成為保衛焦作礦山的主要力量。隊員們一面參加生產,一面巡邏站崗,保衛著焦作礦山。
1946年下半年開始,國民黨反動派加緊向焦作礦區調兵遣將逐涉形成了包圍圈,為防止敵人占領焦作後貴重物資落入敵人手中,中共新華公司黨組決定將煤礦的機器設備和貴重物資轉運上山。工糾隊在轉運工作中,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工糾隊一面幫助搬運,一面掩護工人民眾搬運。轉運工作一直堅持到10月12日。
工糾隊隨人民政府轉移上山後,在山西晉城柳樹口進行整訓,於1946年底改編為"焦作煤礦工人游擊隊"(以下簡稱礦工游擊隊),劉鴻欣任隊長,李聰之任副隊長,賀大捷任黨支部書記。李文光、趙連壁任參謀。下轄四個分隊,共有隊員100多人。
在兩年時間裡,礦工游擊隊轉戰於焦作西、南、北三面的山地和平原,經歷大小戰鬥百餘次,他們配合道清路南部隊,堅持大片鄉村陣地,把敵人占據的焦作變成大海中的孤島。讓敵人走著進來,抬著也出不去。為了支援解放戰爭,礦工游擊隊不僅及時地為後方兵工廠運輸材料,而且幾次為人民解放軍補充人員,為革命培養了大批幹部。
在艱苦的戰爭中,一些英勇的游擊隊員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流盡了最後一滴血。他們是:李學文、許胡仗、連啟俊、毋福友、王啟倫、趙連璧等。
1948年8月,礦工游擊隊奉上級命令,離開焦作礦區,為奪取解放戰爭的勝利,調往根據地潞安煤礦參加生產,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

建國後

1956年8月至1959年8月,市委幾次調整行政區劃,李封區、中站區均未設立武裝部門。鎮、村民兵武裝工作直接由市武裝部領導。
1958年11月,“政社合一”,建立中站煤礦人民公社,公社黨委下設人民武裝部。不久,公社組織機構調整,設武裝保衛部。
1959年下半年,恢復中站煤礦人民公社,設立人民武裝部。
1961年11月,區委根據市委決定在朱村、劉莊、王封、許河四個人民公社,設人民武裝部,各配一名副部長,隸屬區人民武裝部領導。
1962年,隨區劃調整,朱村、王封、龍洞等公社武裝部隸屬郊區。區武裝部轄城區有關單位。
1987年9月,根據中央指示,中站區人民武裝部擴建為副縣級單位,機構單設,財政單列,由區委、區政府和上級軍事機關雙重領導。
1988年10月,隨著區劃調整,3個鄉武裝部及轄區內廠礦地方武裝,均隸屬區武裝部。

現任領導

中共焦作市中站區委書記、區人武部黨委第一書記:董紅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