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建過程
中國人民大學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就是要維持一定辦學水平和辦學空間。中國人民大學占地面積僅為"985高校"平均占地面積的1/3,發展空間嚴重不足已經影響到學校各項事業的發展,成為制約我校發展的最大瓶頸,因此學校急需打破辦學空間嚴重不足的困局。
自上世紀以來,學校一直在探索新校區建設的可能性,但始終未能確定合適意向。2009年底,北京市提出了建設通州國際新城的戰略規劃,2011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
劉淇同志向時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紀寶成教授詢問人民大學是否有意向去通州辦學,在教育部、北京市領導的關心和幫助下,經學校研究,決定抓住這一歷史時機籌劃建設通州新校區。同年5月,學校向教育部正式上報《中國人民大學關於在北京市通州區征地建設新校區有關事宜的報告》。
2011年5月至12月,學校領導多次向中央、教育部、北京市主要領導匯報我校建設通州新校區的建設意向,並與通州區多次接洽、反覆磋商,以對歷史負責、對黨的教育事業負責、對學校負責、對廣大師生員工負責的態度,經過仔細斟酌、科學論證、廣泛徵求意見,最終確定了中國人民大學通州校區的選址。
學校新校區建設獲得了各級領導的親切關懷和直接批示。在劉延東同志的親切關懷下,在教育部和北京市的大力支持下,在有關部門的鼎力協助下,經過學校的積極努力,2011年12月31日,教育部正式發文《教育部關於中國人民大學征地建設新校區有關問題的批覆》(教發函〔2011〕327號),批准中國人民大學在通州區征地2400畝建設新校區。
校區簡介
中國人民大學東校區,選址在通州區
潞城鎮,捷運6號線二期延長線東部新城站北1公里處,占地約2000畝左右,面積比現在的校區大出一倍還多。按照規劃,東校區將建成包括本科、碩士、博士在內的培養層次齊全的新型校區和留學生培養基地。同時,按照
世界一流大學學科布局規律,結合國家戰略、北京市經濟發展需要,大力發展人文社會學科,有選擇適當發展理工醫學科、藝術學科。如果建設順利,五年內人大東校區可以開始招生。作為配套,人大附中、人大附小和人大附屬幼稚園也將落戶通州。據介紹,新校區工程正式啟動前,將在全球招投標。
人民大學東校區落戶通州,也彌補了通州區尚無“
985工程”和“
211工程”高校的空白,而人大附中、人大附小和人大附屬幼稚園的到來,也將提升通州區基礎教育的整體水平。
2012年3月30日,中國人民大學與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政府正式簽署“合作建設中國人民大學東校區協定”。雙方將共同推進中國人民大學東校區建設,完善人才培養結構,帶動北京東部地區文化產業創新、國際學術文化交流的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東校區將重點打造和孵育“精幹的理工科”,延續和提升“主幹的文科”,形成文理交融的校園,建成包括本科、碩士、博士在內的培養層次齊全的新型校區和留學生培養的主要基地。同時,結合北京市建設“世界城市”的發展目標,打造北京市金融中心、通州新城的戰略部署,東校區將充分發揮學校優勢,打造成為中國高等教育協同創新基地和國際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