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姓名的奧秘(1):王泉根教授談姓氏》內容簡介:姓氏不僅是表征每個人及其家族的符號,而且蘊藏和承載了不同家族起源和歷史文化的悠遠信息,每個人都應該了解一些這方面的知識。姓名學專家王泉根教授運用生動有趣的筆法,為讀者講解了中國姓氏的產生與演變,在歷史上姓氏與貴賤、婚姻的關係,以及各種姓氏的文化內涵等。《中國人姓名的奧秘(1):王泉根教授談姓氏》力求將知識與趣味相結合,帶讀者進行一次輕鬆的中華姓氏文化之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人姓名的奧秘:王泉根教授談姓氏
- 出版社:當代中國出版社
- 頁數:282頁
- 開本:16
- 品牌:當代中國出版社
- 作者:王泉根
- 出版日期:2011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801708997, 9787801708991
內容簡介
百家姓如何別出心裁又稀奇古怪?
姓與氏的本義是什麼?有什麼區別?
中國人到底有多少個姓?
你知道你的姓氏是怎么來的嗎?
古時如何由姓氏別貴賤?
你知道自己姓氏的堂號堂聯嗎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中國人的百家姓/5
《百家姓》的傳說/5
別出心裁的《百家姓》/6
稀奇古怪的“百家姓”/7
趣味“百家姓”/8
中國人到底有多少姓/10
古姓源起/12
古姓與圖騰崇拜/12
古姓與圖騰感生/14
古姓與吹律定姓/22
姓的本義/23
氏的發生/27
宗法制與分封制——先秦姓氏制度解密/27
氏的本義/32
周室分封與以國為氏/38
以地為氏/46
以字、名、次、謚為氏/49
以官、爵、技、事為氏/54
姓、氏合一/58
別貴賤:先秦氏的作用之一/58
明婚姻:先秦氏的作用之二/62
同姓不婚與古代婚姻法/64
古代婦女的姓氏稱謂/67
秦漢姓氏合一:中國姓氏史的關鍵篇章/69
姓氏演變/74
先秦的變氏與改氏/74
帝王賜姓/76
避諱改姓/78
避禍改姓/79
形形色色的改姓/82
複音姓氏單音化/84
姓氏與貴賤/87
門閥制度與姓氏貴賤/87
舊時王謝堂前燕:再談姓氏貴賤/91
姓氏貴賤影響下的認祖誤區/95
姓氏與血統/98
宗族聚居的文化解讀/101
漢姓與胡姓/107
兼容並包的華夏文化與胡姓漢化/107
滿族姓氏的歷史演變:胡姓漢化的個案分析/112
明將後裔苗化解密:漢姓胡化個案分析/116
古代外國人的漢姓/120
姓氏與文化/125
中國的大姓與稀姓/125
中國姓氏的當代形態/131
姓氏譜系與中國文化精神/137
中國民間姓氏堂號堂聯/150
中國100個大姓的堂號堂聯/160
姓氏與尋根/165
郡望與尋根/165
台灣同胞的姓氏/169
海外華人的尋根聯宗風俗/171
世紀尋根熱/176
尋根個案:中華王姓的多重姓源/184
尋根個案:世界王姓華人的太原情結/192
姓氏與譜牒/204
中國的姓氏學/204
中國的譜牒學/213
少數民族的姓名/224
少數民族的姓名/224
藏族同胞的名字/229
蒙古族姓名採風/232
滿族姓名/235
回族姓名/236
維吾爾族的取名特色/240
白族的姓名特色/242
苗族姓名/244
傣族人的姓名/246
彝族和哈尼族的父子連名制/250
瑤族人的姓名/253
畲族及其姓名/256
東北鄂倫春、鄂溫克、赫哲族的姓名/258
壯、羌、基諾、獨龍、怒、景頗、傈僳族的人名/260
高山族與黎族人名片談/264
土族和土家族的姓名/267
中國少數民族姓氏的文化研究/269
附錄:當代中國百家姓/275
後記/280
後記
那正是一個“瘋狂”讀書的年代,“把‘四人幫’耽誤的時間奪回來”、“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是我們那一代大學生的響亮口號。進大學前,我已經歷過二年半知青、三年軍人、七年鐵路工人的“農兵工”坎坷生活,現如今居然可以不用上班、不用跑車,坐在安靜明亮的教室里讀書,而且還是帶薪讀書,大有一步躍入天堂之感。因而我自然是爭分奪秒,焚膏繼晷,忘我學習,恨不得把圖書館所有的書都搬回家去一本本看完。我對中文系開設的所有專業課程都十分喜愛,對所有老師都恭敬有加,對所有同學都親切相待——太好了,我居然從一個國中生成了大學生,從一個胼手胝足、面朝黃土的知青,一個站崗放哨、摸爬滾打的戰士,一個沒黑沒夜、在高溫高速半高空蒸氣機車上強體力勞作的火車司爐,成了邀游知識海洋、沉浸書籍學問的大學生。我們十分清楚,只要你在中文系好好學習,大學之路可以直通學者之路、作家之路、官員之路。
但是,當大一的新鮮感與熱情過去,我似乎感到了某種不滿足,其中之一便是古典文學與古漢語涉及的古人的“姓名字號”往往語焉不詳,而老師的解惑也似乎語焉不詳。西人曰:“你要弄清一個問題,最好的辦法是自己動手寫一本書。”年輕氣盛的我,說乾就乾,果然自己動手研究起“姓名字號”來。
序言
東方聖人孔子說:“食、色,性也。”西方哲人蘇格拉底說:“認識你自己。”羅伊斯說:“全部哲學就在於了解我是誰。”
食為維持生命,色為延傳生命,尋根為把握生命——尋找生命的來龍去脈。
眾生的歸宿去脈都是相同的:難免一死。在死神面前,眾生既有各種悲嘆也有各種超越。佛教求諸佛法,超越輪迴,追求彼岸來生,極樂世界;道教服丹辟穀,重生貴術,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基督教信仰上帝,救贖原罪,追求靈魂淨化,進入天堂;而儒家則堅執人生,突破命限,追求內聖外王,經世致用,在現世今生中實現人生價值。故孔子日:“不知生,焉知死?”生的大道尚且難以穿透,又何必去探問人人都無法擺脫的死呢?
眾生的去脈固然殊途同歸,但其來龍卻千差萬別,各有各的生身父母,各有各的血脈傳承,各有各的家庭背景。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我是什麼?我應該是什麼?我將會是什麼?”這是西方聖哲長久以來的苦惱。蘇格拉底曾為探尋人的本質而痛苦了一生。
“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長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朧又是誰?”這是東方清朝順治皇帝久久解不開的心中大惑。誰讀懂了生命的來龍,生命也就成了一部深刻的書。
尋根的天性萌芽於童年(兒童總愛問母親:“我是怎樣來的?”),勃發於中年。尋根是人到中年以後的事,中年以前的人生興趣大致集中在“食、色”二性。中年是午時茶,中年已走過了一段漫長曲折的人生旅途,驀然回首,才會想到自己的來龍去脈,想到如何抓緊時間充實後半輩子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