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性別結構與社會可持續發展(上下冊)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目錄,

基本信息

作者:李樹茁 著 靳小怡 著 王躍生 著出版時間:2015-09
頁數:1208
書號:978-7-5097-7617-9
關鍵字:性別失衡|社會可持續發展|社會結構
開本:16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

本書囊括並凝練了國家社科基金“中國人口性別結構與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重大攻關課題的主要研究成果。書中利用多次專項社會調查數據和歷年人口普查數據,系統分析了性別失衡如何從微觀和巨觀兩個層次影響人口社會可持續發展,全面揭示當代中國性別失衡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和形成機理,提出解決與性別失衡相關的一系列社會人口問題的國家戰略以及有針對性、前瞻性的政策建議。

目錄

第一篇 本書研究背景介紹
第一章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義/0003
第二章 研究設計/0008
第一節 總體研究範式/0008
第二節 研究內容及框架/0014
第三節 技術路線/0021
第四節 數據/0024
第三章 研究計畫執行情況/0027
第一節 項目活動概況/0027
第二節 調研與資料庫建設/0028
第三節 論文寫作與學術創新/0033
第四節 公共政策創新與宣傳倡導/0034
第五節 構建公共政策實踐平台/0037
第六節 構建國際合作網路/0039
第七節 人才培養/0039
第八節 推進學科建設/0040
第九節 學術會議與交流/0040
第十節 總結/0042
第四章 研究成果的主要內容與重要理論觀點/0044
第一節 研究成果主要內容概述/0044
第二節 主要研究發現和重要理論觀點/0047
第五章 研究成果的對策建議/0083
第一節 性別失衡治理工作的整體戰略與政策建議/0083
第二節 改善大齡未婚男性及其家庭脆弱性的政策建議/0090
第三節 降低與阻斷性別失衡風險傳導放大的政策建議/0093
第六章 研究成果的社會影響/0097
第一節 項目成果的學術評價/0097
第二節 公共政策成果評價/0098
第三節 研究成果的社會評價與媒體宣傳/0099
第四節 研究成果的國際評價/0101
第七章 研究總結/0103
第一節 總結/0103
第二節 各研究報告總結/0105
第二篇 性別失衡態勢分析
第一章 研究設計和數據評估/0113
第一節 背景和研究設計/0113
第二節 數據質量評估/0118
第二章 中國人口性別結構的演變/0127
第一節 總人口性別比和分年齡人口性別比/0128
第二節 人口性別結構變動的驅動因素/0130
第三節 人口性別結構的驅動因素分解/0135
第四節 小結/0139
第三章 出生人口性別比的態勢/0141
第一節 出生人口性別比的發展態勢/0141
第二節 當前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的主要因素分析/0153
第三節 小結/0161
第四章 性別偏好視角下的中國人口轉變模式分析/0163
第一節 引言/0163
第二節 性別偏好視角下的人口轉變模式/0164
第三節 中國人口轉變模式及階段特徵/0168
第四節 中國人口轉變模式的區域類型/0170
第五節 小結/0175
第五章 三十年來的缺失女性估計/0178
第一節 研究方法/0180
第二節 數據收集與評價/0182
第三節 缺失女性數據估計/0183
第四節 結果和討論/0185
第六章 婚姻擠壓、終身未婚比例和初婚年齡/0187
第一節 研究背景/0187
第二節 研究方法/0189
第三節 數據收集/0192
第四節 結果/0195
第五節 結論和討論/0198
第七章 大齡未婚男性的測度、特徵和態勢/0200
第一節 大齡未婚男性的測度:方法和依據/0201
第二節 大齡未婚男性的特徵/0214
第三節 大齡未婚男性的態勢/0218
第四節 小結/0227
第八章 中國未婚男性的生存水平、模式和家庭生命周期/0229
第一節 未婚男性的生命表分析/0230
第二節 未婚男性的生存模式/0238
第三節 大齡未婚男性與其父母的家庭生命周期/0242
第四節 小結/0253
第九章 性別失衡下大齡未婚男性與人口發展趨勢預測/0255
第一節 預測思路/0257
第二節 預測方法/0259
第三節 預測方案和基礎數據/0263
第四節 中國未來大齡未婚男性預測/0275
第五節 性別失衡下未來人口發展趨勢預測/0284
第六節 小結/0290
第十章 結論和政策建議/0291
第一節 主要結論/0291
第二節 政策建議/0295
第三節 主要貢獻/0297
第四節 研究展望/0300
參考文獻/0302
附錄1/0319
附錄2/0325
附錄3/0335
第三篇 性別失衡下的婚姻、家庭與養老
第一章 緒論/0345
第一節 男性大齡未婚、老年失婚問題的歷史和現實考察/0345
第二節 本項研究的主旨/0357
第三節 調查地區概況/0360
第四節 田野調查組織/0364
第二章 赤城縣男性大齡未婚問題及其成因分析/0368
第一節 大齡未婚男性問題基本表現/0368
第二節 男性大齡未婚問題成因探究/0372
第三節 可能成為大齡未婚或失婚者的男性/0378
第四節 男性大齡未婚影響因素的定量分析/0388
第五節 結語和討論/0395
第三章 大齡未婚男性基本狀況/0399
第一節 數據、方法與分析框架/0400
第二節 個體素質/0401
第三節 工作、職業與流動/0406
第四節 收入來源與收入水平/0408
第五節 結語與討論/0411
第四章 大齡未婚男性的議婚經歷、認知與計畫/0413
第一節 概念、數據和研究方法/0414
第二節 議婚經歷/0415
第三節 議婚認知/0420
第四節 未來婚姻期望/0422
第五節 議婚行為的影響因素分析/0424
第六節 結語與討論/0426
第五章 大齡未婚男性的社會交往/0428
第一節 交往網路/0428
第二節 交往方式/0434
第三節 與異性交往狀況/0440
第四節 與村民交往感受/0441
第五節 結語與討論/0447
第六章 大齡未婚男性的家庭關係和生存方式/0449
第一節 父母存世狀況及關係水平/0449
第二節 多兄弟家庭大齡未婚者的生存方式/0455
第三節 大齡未婚者的養老義務履行和自身養老安排/0458
第四節 大齡未婚者和老年失婚者居住方式比較分析/0466
第五節 結論與討論/0469
第七章 大齡未婚男性的生活質量/0471
第一節 數據和研究方法/0472
第二節 大齡未婚男性生活質量狀況/0474
第三節 大齡未婚男性生活質量的影響因素/0477
第四節 結語與討論/0484
第八章 總結和討論/0486
第一節 研究結論/0486
第二節 政策建議/0493
第三節 研究的主要貢獻/0494
第四節 研究不足/0496
參考文獻/0498
第四篇 性別失衡下的脆弱性、失范與安全
第一章 緒論/0505
第一節 研究背景/0505
第二節 研究設計/0519
第二章 社會調查與數據/0530
第一節 調查背景與調查目標/0530
第二節 調查地簡介與選擇依據/0531
第三節 調查構成/0533
第四節 調查內容要點/0534
第五節 各類樣本的抽樣原則/0535
第六節 調查執行(時間、組織者與合作者)/0539
第七節 分類的實際樣本規模/0540
第八節 數據質量控制與評價/0542
第三章 性別失衡下的基本生活脆弱性/0545
第一節 數據與方法/0545
第二節 基本生活脆弱性表現特徵/0549
第三節 基本生活脆弱性的比較分析/0552
第四節 基本生活脆弱性的形成原因分析/0561
第四章 性別失衡下的家庭脆弱性/0564
第一節 農村未婚男性的成婚困境與婚姻策略/0564
第二節 性別失衡下農村家庭的婚姻質量與婚姻暴力/0586
第三節 性別失衡下農村家庭的養老現狀與困境/0598
第五章 性別失衡下的社會融合脆弱性/0610
第一節 資料來源/0610
第二節 變數設定與分析方法/0611
第三節 婚姻狀況對農村男性社會融合的影響/0612
第四節 地域差異對農村大齡未婚男性社會融合的影響/0618
第六章 性別失衡下的個人失范/0625
第一節 數據與方法/0625
第二節 性別失衡下的心理失范/0628
第三節 性別失衡下的行為失范及傾向/0630
第四節 性別失衡下的婚姻價值觀念失范/0632
第七章 性別失衡下的個人與社區安全/0634
第一節 性別失衡下個人的社會安全感/0634
第二節 性別失衡下的“光棍”聚集對社區安全感的影響/0639
第八章 總結/0646
第一節 研究結論/0647
第二節 政策建議/0658
第三節 研究的主要貢獻/0660
第四節 研究展望/0665
參考文獻/0667
第五篇 性別失衡下的社會風險及其傳導放大
第一章 緒論/0677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0677
第二節 基本概念界定/0681
第三節 研究設計/0684
第四節 數據與方法/0687
第二章 性別失衡下的人口健康與公共安全/0690
第一節 國際視野與歷史經驗/0690
第二節 現實探索性發現:婚姻與心理福利/0701
第三節 現實探索性發現:大齡未婚男性與風險性行為/0717
第四節 現實探索性發現:大齡未婚男性流動人口與公共安全/0733
第三章 性別失衡下社會風險的系統識別/0756
第一節 性別失衡下巨觀社會風險的系統識別/0756
第二節 性別失衡下微觀個體失范風險的識別/0765
第三節 性別失衡下巨觀和中微觀社會風險的系統總結/0786
第四章 性別失衡下社會風險的放大機制/0791
第一節 性別失衡下社會風險放大的機制模型/0791
第二節 性別失衡下人口流動與愛滋病傳播風險的放大/0804
第五章 性別失衡社會風險的傳導與突變機制/0817
第一節 性別失衡社會風險的傳導機制/0817
第二節 性別失衡社會風險的突變機制/0840
第六章 性別失衡社會風險的阻斷與治理/0854
第一節 理論基礎/0854
第二節 性別失衡社會風險的治理/0862
第三節 性別失衡社會風險放大途徑的阻斷與治理/0868
第七章 總結/0874
第一節 研究的主要貢獻/0874
第二節 政策建議/0877
第三節 研究展望/0878
參考文獻/0881
第六篇 性別失衡治理與社會可持續發展
第一章 緒論/0909
第一節 研究背景/0909
第二節 概念界定/0914
第三節 研究架構/0918
第二章 性別失衡治理的制度分析/0921
第一節 性別失衡原因的文化制度分析/0921
第二節 性別失衡治理的制度環境分析/0933
第三節 性別失衡背景下大齡未婚男性的社會保障制度分析/0948
第四節 小結/0967
第三章 性別失衡治理的政策分析/0970
第一節 性別失衡治理的多元利益格局與政策博弈/0970
第二節 性別失衡治理的政策路徑選擇/0985
第三節 性別失衡治理的政策反應:關愛女孩行動/0999
第四節 東部縣區級政策治理實踐——居巢/1012
第五節 西部縣區級政策治理實踐——郾城/1020
第六節 性別失衡治理的政策工具選擇/1029
第七節 性別失衡治理的政策滿意度分析/1039
第八節 小結/1047
第四章 性別失衡的治理模式/1050
第一節 性別失衡治理的模式識別/1050
第二節 東部省級治理模式——浙江/1063
第三節 西部省級治理模式——陝西/1072
第四節 性別失衡治理的模式比較/1087
第五節 性別失衡治理的模式總結/1103
第五章 性別失衡公共治理的框架與戰略/1113
第一節 性別失衡治理的績效評估/1113
第二節 走向公共治理/1119
第三節 出生人口性別比治理的社會管理整體性治理框架/1131
第四節 戰略設計/1139
第五節 政策建議與工作計畫/1143
第六節 研究的主要貢獻/1151
第七節 研究展望/1156
參考文獻/115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