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京劇史

中國京劇史

《中國京劇史》是由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的京劇類讀物。本書包括京劇孕育形成、京劇逐漸成熟、人物、京劇的鼎盛時期、戰爭年代的京劇、京劇的黃金時代、“文革”前後的京劇、振興京劇的新時期、京劇藝術在台港澳地區和國外等共11編60章,回顧了中國京劇藝術的歷史。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京劇史
  • ISBN:9787104012689
  • 頁數:2853頁
  • 出版社:中國戲劇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9年9月1日
  • 裝幀:精裝
  • 開本:32
  • 精裝:2853頁
  •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 尺寸:23.2 x 15.2 x 15 cm
  • 重量:3.4Kg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影響,

內容簡介

《中國京劇史(套裝共4冊)》包括:《中國京劇史(上卷)》、《中國京劇史(中卷)》、《中國京劇史(下卷·第一分冊)》和《中國京劇史(下卷·第二分冊)》。《中國京劇史(套裝共4冊)》內容簡介:中國京劇形成於北京,成熟於北京,因而後來定名為京劇。京劇形成迄今,雖然不過160年左右,但它集中繼承了中國戲曲悠久的歷史傳統,源遠流長,積累深厚,在北京崛起之後,逐漸流傳全國,成為我國最有代表性的戲曲劇種。京劇是在一些古老戲曲劇種的基礎上,經過綜合、豐富、融化、提高而形成的。它比較完整、鮮明地繼承和發揚了中國戲曲的藝術特色。造就了眾多的傑出人才,贏得了廣大觀眾的喜愛。由於歷史上的種種社會原因,京劇幾經盛衰。新中國成立以來,執行了“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的方針,京劇獲得了新生命。

作品目錄

上卷
緒論
第一編 京劇孕育形成(約1790-約1840)
第一章 京劇形成的社會環境
第一節 政治、經濟、文化概貌
第二節 北京劇壇面貌
第二章 徽調、漢調在北京的發展變化
第一節 四大徽班進京
第二節 漢調進京給徽班帶來的變化
第三章 京劇形成
第一節 徽班進京後演變的四個階段
第二節 京劇形成的標誌
第三節 北京民間演劇情況
第四章 京劇形成的歷史原因
第二編 京劇逐漸成熟(約1840一約1917)
第五章 京劇成熟的社會環境
第一節 政治、經濟概貌
第二節 思想文化狀況
第六章 京劇從形成到成熟的演進
第一節 “前三傑”到“後三傑
第二節 戲班體制的變化及其對京劇藝術發展的影響
第三節 劇目的進一步京劇化
第四節 表演藝術的成熟
第五節 京劇音樂的成就
第六節 舞台美術的新趨向
第七章 促使京劇成熟的歷史諸因素
第一節 觀眾與劇場、票友和科班
第二節 清代宮廷戲劇在京劇形成與成熟中的作用
第三節 梆子二簧“兩下鍋”
第四節 京劇藝人的社會組織
第八章 南派京劇的形成與發展
第一節 京劇在上海的發展
第二節 南派京劇的形成
第三節 京劇女班和女演員的出現
第四節 清末民初上海的京劇科班和戲曲學校
第九章 京劇改良運動
第一節 文藝革新運動
第二節 京劇改良理論
第三節 京劇改良運動中的作家和作品
第四節 京劇改良運動的高漲和時裝新戲的勃興
第五節 時裝京戲的特色及意義
第六節 京劇改良的衰微及其歷史意義
第十章 京劇傳向全國
第一節 京劇流布概況
第二節 京劇成為全國性劇種的原因
第三編 人物(上)(19世紀京劇界的人物)
第十一章 生行演員
第一節 余三勝
第二節 程長庚
第三節 張二奎 盧勝奎 薛印軒 王九齡
第四節 徐小香
第五節 俞菊笙 黃月山 李春來
第六節 譚鑫培 汪桂芬 孫菊仙
第七節 楊月樓 汪笑儂 王鴻壽
孫春恆
第八節 劉鴻升 潘月樵 許蔭棠
第九節 夏月珊 夏月潤兄弟
第十節 賈洪林 劉藝舟 王鳳卿 時慧寶
第十一節 王楞仙 朱素雲 德,君如
第十二章 旦行演員
第一節 胡喜祿
第二節 梅巧玲 羅巧福
第三節 時小福 方松林
第四節 譚志道 郝蘭田
第五節 余紫雲 陳德霖 王瑤卿
第六節 余玉琴 馮子和 毛韻珂
第七節 路三寶 田桂鳳 楊小朵
第八節 龔雲甫 謝寶雲
第十三章 淨醜演員
第一節 錢寶峰 慶春圃 徐寶成
第二節 何桂山 黃潤甫 穆鳳山
第三節 黃三雄 楊鳴玉 劉趕三
第四節 金秀山 劉永春 裘桂仙
第五節 李連伸
第六節 羅壽山 張占福
第十四章 劇作者
第一節 余治
第二節 觀劇道人
第三節 沈小慶 劉三 史松泉
……
中國京劇史(中卷)
中國京劇史(下卷·第一分冊)
中國京劇史(下卷·第二分冊)

作品影響

該書獲得第五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