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二十四朝農業發展大記事》由李默主編,再現了中國的悠久歷史與燦爛文明,全書歷史脈絡清晰,史實具體,通俗易懂,圖片豐富悅目,是一部有品位的歷史知識讀物,簡明生動的文本閱讀,多樣化的圖片表現形式,千秋人物的成敗得失,更替朝代的治亂興衰,一個個古老文明的精彩瞬間組成一部凝重的歷史百科全書。《中國二十四朝農業發展大記事》按照時間順序,全方位、新視角、多層面地闡釋中國曆朝代的農業發展歷程,精彩扼要地勾勒出中國農業發展的基本脈絡和歷程。同時,還精心選配了相關圖片,更加真實、直觀、全面地將中國農業的發展呈現在讀者面前。幫助讀者從全新的角度和嶄新的層面去認識歷史、感受歷史、思考歷史。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二十四朝農業發展大記事
- 出版社:廣東旅遊出版社
- 頁數:152頁
- 開本:16
- 作者:李默
-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80766653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國二十四朝農業發展大記事》是一部全景式圖文並茂記錄中國古代農業發展的大書。出版者窮數年之力,會集各方力量——專家、學者、編輯、學術顧問們,在浩如煙海的歷史檔案、資料、著作中,探珍問寶,追尋中華文明在悠悠歷史長河中的燦爛之光。此書的出版,凝聚了編撰者的心血,學術顧問們的智慧。尤其是李學勤先生,親自動筆寫下了序言,更增加了《中國二十四朝農業發展大記事》沉甸甸的分量。
作者簡介
李默,原名李亞平。海南熱察鍵萬寧人。1980年畢業於中山大學中文系漢語言專業。1973年赴海南國營英州林場插隊務農,後歷任廣東省旅遊局幹部,廣東旅遊出版社社長、總編輯、副編審。
1980年開始發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散文集《浪跡天涯》、《天上人間》、《風景》等。散文《人生該燦爛》獲廣東省作協第七屆新人新作獎,《駝玲,搖出瀟灑風采》獲2014年《羊城晚報》佳作獎。
1980年開始發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散文集《浪跡天涯》、《天上人間》、《風景》等。散文《人生該燦爛》獲廣東省作協第七屆新人新作獎,《駝玲,搖出瀟灑風采》獲2014年《羊城晚報》佳作獎。
圖書目錄
磁山文化:世界上最早植粟和養家畜
馬家浜人食用粳稻
河姆渡文化——中國稻作農業起源
中國原始農業興起
新石器時期農牧技術普遍提高
新石器時代漁獵技術提高
夏禹治水
西周新型土地制度井田制普及
裘衛家族買賣田地·井田制走向崩潰
耦耕逐漸消失
青銅工具大量使用
魯國實行初稅畝
已知最早的轆轤出現
吳鑿邗江
五穀命名定型
秦初租禾
鴻溝水利工程動工
李冰主持興修都江堰水利工程
戰國普遍使用鐵制農具
嫁接技術發源
戰國艱煉霉青銅工具普及生活各方面
靈渠建成·溝通南北水系
漢初休養生息
漢文帝休生養息
陶倉模型開始出現
中國現存最早的大豆
漢武帝興修水利
漢發明井渠施工法
中國發明犁壁
《史記·河渠書》總結水利史
趙過創代田法與耦犁
漢發明畜力播種機耬車
漢代玻璃工藝承前啟後
鄭吉還屯渠犁
賈讓提出治河三策
杜詩發明水排興利南陽
幾種設櫻騙水力機械出現
《養魚經》出現
萵苣、菠菜、西瓜引進
開始人工培養食用菌
水稻成為第一作物
西周新型土地制度井田制普
長安使用灑水車
田莊經濟開始發展
曹操屯田
魏在兩淮屯田
魏廢民屯
司馬炎詔令以官奴婢代兵屯田
水磨大量使用
前燕罷斷蔭戶
江南大地主莊園經濟形成
北魏推行中國歷史府紙頸戰上第一次均田制
李崇抗水
酈道元撰成《水經注》
梁築浮山堰以灌魏壽陽城
隋鑿廣通渠
隋代開始鑿運河·溝通南北交通
隋廣置倉窖
初立租庸調
唐農業生產力提高
第五琦主持江淮經濟
筒車發明l
它山堰工程完成
唐人重視水利工程
《四時纂要》總結唐代農業技術
宋農業產量增加
范仲淹等築海堰
天禧年末宋農田增加
西夏行宋歷
修鑿靈渠
宋實行方田均稅法
宋農學興盛
犁耕取代鋤耕
宋開兩浙、江東田
吳拱修山河堰
宋南方土地利用技術突破
宋花卉業興旺
宋南方水田耕作體系形成
養蠶十字訣形成
修治黃河
馬家浜人食用粳稻
河姆渡文化——中國稻作農業起源
中國原始農業興起
新石器時期農牧技術普遍提高
新石器時代漁獵技術提高
夏禹治水
西周新型土地制度井田制普及
裘衛家族買賣田地·井田制走向崩潰
耦耕逐漸消失
青銅工具大量使用
魯國實行初稅畝
已知最早的轆轤出現
吳鑿邗江
五穀命名定型
秦初租禾
鴻溝水利工程動工
李冰主持興修都江堰水利工程
戰國普遍使用鐵制農具
嫁接技術發源
戰國艱煉霉青銅工具普及生活各方面
靈渠建成·溝通南北水系
漢初休養生息
漢文帝休生養息
陶倉模型開始出現
中國現存最早的大豆
漢武帝興修水利
漢發明井渠施工法
中國發明犁壁
《史記·河渠書》總結水利史
趙過創代田法與耦犁
漢發明畜力播種機耬車
漢代玻璃工藝承前啟後
鄭吉還屯渠犁
賈讓提出治河三策
杜詩發明水排興利南陽
幾種設櫻騙水力機械出現
《養魚經》出現
萵苣、菠菜、西瓜引進
開始人工培養食用菌
水稻成為第一作物
西周新型土地制度井田制普
長安使用灑水車
田莊經濟開始發展
曹操屯田
魏在兩淮屯田
魏廢民屯
司馬炎詔令以官奴婢代兵屯田
水磨大量使用
前燕罷斷蔭戶
江南大地主莊園經濟形成
北魏推行中國歷史府紙頸戰上第一次均田制
李崇抗水
酈道元撰成《水經注》
梁築浮山堰以灌魏壽陽城
隋鑿廣通渠
隋代開始鑿運河·溝通南北交通
隋廣置倉窖
初立租庸調
唐農業生產力提高
第五琦主持江淮經濟
筒車發明l
它山堰工程完成
唐人重視水利工程
《四時纂要》總結唐代農業技術
宋農業產量增加
范仲淹等築海堰
天禧年末宋農田增加
西夏行宋歷
修鑿靈渠
宋實行方田均稅法
宋農學興盛
犁耕取代鋤耕
宋開兩浙、江東田
吳拱修山河堰
宋南方土地利用技術突破
宋花卉業興旺
宋南方水田耕作體系形成
養蠶十字訣形成
修治黃河
序言
《了解歷史》是一部全景式圖文並茂記錄中國文明歷史的大書。出版者窮數年之力,會集各方力量——專家、學者、編輯、學術顧問們,在浩如煙海的歷史檔案茅奔籃、資料、著作中,探珍問寶,追尋中嬸催華文明在悠悠歷史長河中的燦爛之光。此書的出版,凝聚了編撰者的心血,學術顧問們的智慧。尤其是李學勤先生,親自動筆寫下了序言,更增加了本書沉甸甸的分量。
中華文明的歷史充滿了輝煌與苦難,成就和挫折。它的歷史無處不在,決定著我們中國人今天的思雅槳章棄想和感情。當今的中國和中國人是中華文明的歷史造就的,是中華文明的歷史的延伸,也是它的一個組成部分,中華文明的歷史之河奔流到現在。
中華文明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文明之一,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主要構成。中華文明豐富、深刻、輝煌、博大,在人類文明中的骨幹作用和領導作用人所共知。在人類文明的發源時期,中國就是四大古國之一,是地球上文化的策源地之一。在人類文明的早期,中華文明成為文明在東方的支柱,公元前後200年間,人類的漢帝國與羅馬帝國這兩隻鐵手攫住了地球。在歐洲進入中世紀的時候,中華文明更成為人類文明最主要的領導,它的文明統治東亞,傳遍世界。進入近代,中華文明處於自身的重壓和西方的欺凌下,但中國人民的鬥爭史和奮起精神是人類文明歷史中不可缺少的一頁。
五千年的中華文明為人類貢獻出了從思想家孔子到科學技術的四大發明、從唐詩宋詞到長城運河的偉大創造,貢獻出了從諸子百家到宋明理學,從商周銅器到明清文學的深刻內涵,也貢獻出了從五霸七強到三國紛爭、從文景之治到十大武功的輝煌歷史。中華文明的歷史絢爛多彩,在人類文明的歷史長河中永放光芒。
中華文明也是人類歷史上最獨特的文明,沒有哪一個文明像中華文明這樣持久,這樣統一一致。世界上其他文明不但互相交錯,其創造者也都與高加索體質的人種有關,它們是姐妹文明。在人類歷史中,只有中華文明才是獨特的,它的創造者是中國土地上的中國人民,與其他任何地方的人民都沒有關係,它的文化是統一一致的文化,可以不依賴於其他任何文明而生存,但中華文明也絕不是封閉的,它接受他人的文化,也承擔自己對於人類的責任。
人類進入新世紀,中國的社會經濟發展令世人矚目。人們對於世界未來的政治和經濟結構的估計無不以東亞和太平洋為中心,而尤以中國為重點。
經濟起飛只是當代中國的一個方面,中國的精神文明的建設尤為刻不容緩。如果中國要自覺地發展中華文明,要有意識地使中國的發展具有世界意義,就必須發展強有力的精神文化,這樣才能使中華文明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才能形成中國和中華文明的全面現代化。 而中國的精神文化的發展植根於中華文明的偉大傳統之中。進入近代之後,在西方文化的衝擊下,對於中國文化的價值產生大量的情緒化和激烈衝突的論調。“五四”運動打倒孔家店的口號具有衝破封建束縛的時代意義,對中國文化的發展有不容否認的正面意義,與文化虛無主義是完全不同的。文化虛無主義者否定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化的旗幟下主張全盤西化;而復古主義則沉迷於中國文化的古董,走進反進步、反科學的泥潭。
歷史的發展則超越了所有這些論點,產生這些論調的一百多年來的中國近代史已經結束。歷史要求中國發展,要求中國走在全世界發展的前列。西化論和復古論都已過時,歷史已經要求世界超越西方,中國可以承擔起世界的命運,而中國的現實和世界的歷史都說明,中國的使命在於它的發展前進,而非倒退。
中華文明走出迷惘的時代,我們這一代處在一個偉大而具有挑戰的歷史階段。
總結歷史、展望未來,這就是《了解歷史》的意義和使命。我們創作《了解歷史》,力求總結和回顧中華文明的全貌,在內容和形式上都開創一個新的局面。在內容結構上,既具有一定的深度,又具有相當的廣博性,既有嚴謹、準確的學術價值,又有活潑、流暢的可讀性。我們在本叢書內容納了中華文明的各個方面,使它綜合了大規模學術著作的系統性、嚴密性和普及讀物的全面性、簡易性,它既可作為大型工具書檢索中華文明的各個成分,又可作為通俗的讀物進行瀏覽。
我們從上世紀90年代初起就開始思考中華文明的歷史和現實問題,並逐漸形成了編著《了解歷史》的構想。在開展這項龐大的文化工程之始,我們就聘請了國內權威學者李學勤、羅哲文、俞偉超、曾憲通、彭卿雲諸先生擔任學術顧問,他們對計畫作了充分討論,並審閱了大量初稿。我們聘請了廣州、香港地區的社會科學學者、大學教師、研究生以及我社編輯人員幾十人擔任稿件的撰寫工作。
通過創作這部書,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了它的內在缺陷。中華文明具有輝煌的時期,也有苦難的年代,有它燦爛的成就,也有其不足的方面。中華文明在自身中能夠吸取充分的經驗和教訓,就能夠使自身健康壯大,成長發展。
通過創作這部書,我們也深深感受到了出版事業的使命和重任。我們希望這部書能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起到它所應當起的作用。為中華文明的反省、前進和奮起作一點貢獻。
中華文明的歷史充滿了輝煌與苦難,成就和挫折。它的歷史無處不在,決定著我們中國人今天的思雅槳章棄想和感情。當今的中國和中國人是中華文明的歷史造就的,是中華文明的歷史的延伸,也是它的一個組成部分,中華文明的歷史之河奔流到現在。
中華文明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文明之一,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主要構成。中華文明豐富、深刻、輝煌、博大,在人類文明中的骨幹作用和領導作用人所共知。在人類文明的發源時期,中國就是四大古國之一,是地球上文化的策源地之一。在人類文明的早期,中華文明成為文明在東方的支柱,公元前後200年間,人類的漢帝國與羅馬帝國這兩隻鐵手攫住了地球。在歐洲進入中世紀的時候,中華文明更成為人類文明最主要的領導,它的文明統治東亞,傳遍世界。進入近代,中華文明處於自身的重壓和西方的欺凌下,但中國人民的鬥爭史和奮起精神是人類文明歷史中不可缺少的一頁。
五千年的中華文明為人類貢獻出了從思想家孔子到科學技術的四大發明、從唐詩宋詞到長城運河的偉大創造,貢獻出了從諸子百家到宋明理學,從商周銅器到明清文學的深刻內涵,也貢獻出了從五霸七強到三國紛爭、從文景之治到十大武功的輝煌歷史。中華文明的歷史絢爛多彩,在人類文明的歷史長河中永放光芒。
中華文明也是人類歷史上最獨特的文明,沒有哪一個文明像中華文明這樣持久,這樣統一一致。世界上其他文明不但互相交錯,其創造者也都與高加索體質的人種有關,它們是姐妹文明。在人類歷史中,只有中華文明才是獨特的,它的創造者是中國土地上的中國人民,與其他任何地方的人民都沒有關係,它的文化是統一一致的文化,可以不依賴於其他任何文明而生存,但中華文明也絕不是封閉的,它接受他人的文化,也承擔自己對於人類的責任。
人類進入新世紀,中國的社會經濟發展令世人矚目。人們對於世界未來的政治和經濟結構的估計無不以東亞和太平洋為中心,而尤以中國為重點。
經濟起飛只是當代中國的一個方面,中國的精神文明的建設尤為刻不容緩。如果中國要自覺地發展中華文明,要有意識地使中國的發展具有世界意義,就必須發展強有力的精神文化,這樣才能使中華文明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才能形成中國和中華文明的全面現代化。 而中國的精神文化的發展植根於中華文明的偉大傳統之中。進入近代之後,在西方文化的衝擊下,對於中國文化的價值產生大量的情緒化和激烈衝突的論調。“五四”運動打倒孔家店的口號具有衝破封建束縛的時代意義,對中國文化的發展有不容否認的正面意義,與文化虛無主義是完全不同的。文化虛無主義者否定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化的旗幟下主張全盤西化;而復古主義則沉迷於中國文化的古董,走進反進步、反科學的泥潭。
歷史的發展則超越了所有這些論點,產生這些論調的一百多年來的中國近代史已經結束。歷史要求中國發展,要求中國走在全世界發展的前列。西化論和復古論都已過時,歷史已經要求世界超越西方,中國可以承擔起世界的命運,而中國的現實和世界的歷史都說明,中國的使命在於它的發展前進,而非倒退。
中華文明走出迷惘的時代,我們這一代處在一個偉大而具有挑戰的歷史階段。
總結歷史、展望未來,這就是《了解歷史》的意義和使命。我們創作《了解歷史》,力求總結和回顧中華文明的全貌,在內容和形式上都開創一個新的局面。在內容結構上,既具有一定的深度,又具有相當的廣博性,既有嚴謹、準確的學術價值,又有活潑、流暢的可讀性。我們在本叢書內容納了中華文明的各個方面,使它綜合了大規模學術著作的系統性、嚴密性和普及讀物的全面性、簡易性,它既可作為大型工具書檢索中華文明的各個成分,又可作為通俗的讀物進行瀏覽。
我們從上世紀90年代初起就開始思考中華文明的歷史和現實問題,並逐漸形成了編著《了解歷史》的構想。在開展這項龐大的文化工程之始,我們就聘請了國內權威學者李學勤、羅哲文、俞偉超、曾憲通、彭卿雲諸先生擔任學術顧問,他們對計畫作了充分討論,並審閱了大量初稿。我們聘請了廣州、香港地區的社會科學學者、大學教師、研究生以及我社編輯人員幾十人擔任稿件的撰寫工作。
通過創作這部書,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了它的內在缺陷。中華文明具有輝煌的時期,也有苦難的年代,有它燦爛的成就,也有其不足的方面。中華文明在自身中能夠吸取充分的經驗和教訓,就能夠使自身健康壯大,成長發展。
通過創作這部書,我們也深深感受到了出版事業的使命和重任。我們希望這部書能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起到它所應當起的作用。為中華文明的反省、前進和奮起作一點貢獻。
序言
《了解歷史》是一部全景式圖文並茂記錄中國文明歷史的大書。出版者窮數年之力,會集各方力量——專家、學者、編輯、學術顧問們,在浩如煙海的歷史檔案、資料、著作中,探珍問寶,追尋中華文明在悠悠歷史長河中的燦爛之光。此書的出版,凝聚了編撰者的心血,學術顧問們的智慧。尤其是李學勤先生,親自動筆寫下了序言,更增加了本書沉甸甸的分量。
中華文明的歷史充滿了輝煌與苦難,成就和挫折。它的歷史無處不在,決定著我們中國人今天的思想和感情。當今的中國和中國人是中華文明的歷史造就的,是中華文明的歷史的延伸,也是它的一個組成部分,中華文明的歷史之河奔流到現在。
中華文明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文明之一,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主要構成。中華文明豐富、深刻、輝煌、博大,在人類文明中的骨幹作用和領導作用人所共知。在人類文明的發源時期,中國就是四大古國之一,是地球上文化的策源地之一。在人類文明的早期,中華文明成為文明在東方的支柱,公元前後200年間,人類的漢帝國與羅馬帝國這兩隻鐵手攫住了地球。在歐洲進入中世紀的時候,中華文明更成為人類文明最主要的領導,它的文明統治東亞,傳遍世界。進入近代,中華文明處於自身的重壓和西方的欺凌下,但中國人民的鬥爭史和奮起精神是人類文明歷史中不可缺少的一頁。
五千年的中華文明為人類貢獻出了從思想家孔子到科學技術的四大發明、從唐詩宋詞到長城運河的偉大創造,貢獻出了從諸子百家到宋明理學,從商周銅器到明清文學的深刻內涵,也貢獻出了從五霸七強到三國紛爭、從文景之治到十大武功的輝煌歷史。中華文明的歷史絢爛多彩,在人類文明的歷史長河中永放光芒。
中華文明也是人類歷史上最獨特的文明,沒有哪一個文明像中華文明這樣持久,這樣統一一致。世界上其他文明不但互相交錯,其創造者也都與高加索體質的人種有關,它們是姐妹文明。在人類歷史中,只有中華文明才是獨特的,它的創造者是中國土地上的中國人民,與其他任何地方的人民都沒有關係,它的文化是統一一致的文化,可以不依賴於其他任何文明而生存,但中華文明也絕不是封閉的,它接受他人的文化,也承擔自己對於人類的責任。
人類進入新世紀,中國的社會經濟發展令世人矚目。人們對於世界未來的政治和經濟結構的估計無不以東亞和太平洋為中心,而尤以中國為重點。
經濟起飛只是當代中國的一個方面,中國的精神文明的建設尤為刻不容緩。如果中國要自覺地發展中華文明,要有意識地使中國的發展具有世界意義,就必須發展強有力的精神文化,這樣才能使中華文明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才能形成中國和中華文明的全面現代化。 而中國的精神文化的發展植根於中華文明的偉大傳統之中。進入近代之後,在西方文化的衝擊下,對於中國文化的價值產生大量的情緒化和激烈衝突的論調。“五四”運動打倒孔家店的口號具有衝破封建束縛的時代意義,對中國文化的發展有不容否認的正面意義,與文化虛無主義是完全不同的。文化虛無主義者否定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化的旗幟下主張全盤西化;而復古主義則沉迷於中國文化的古董,走進反進步、反科學的泥潭。
歷史的發展則超越了所有這些論點,產生這些論調的一百多年來的中國近代史已經結束。歷史要求中國發展,要求中國走在全世界發展的前列。西化論和復古論都已過時,歷史已經要求世界超越西方,中國可以承擔起世界的命運,而中國的現實和世界的歷史都說明,中國的使命在於它的發展前進,而非倒退。
中華文明走出迷惘的時代,我們這一代處在一個偉大而具有挑戰的歷史階段。
總結歷史、展望未來,這就是《了解歷史》的意義和使命。我們創作《了解歷史》,力求總結和回顧中華文明的全貌,在內容和形式上都開創一個新的局面。在內容結構上,既具有一定的深度,又具有相當的廣博性,既有嚴謹、準確的學術價值,又有活潑、流暢的可讀性。我們在本叢書內容納了中華文明的各個方面,使它綜合了大規模學術著作的系統性、嚴密性和普及讀物的全面性、簡易性,它既可作為大型工具書檢索中華文明的各個成分,又可作為通俗的讀物進行瀏覽。
我們從上世紀90年代初起就開始思考中華文明的歷史和現實問題,並逐漸形成了編著《了解歷史》的構想。在開展這項龐大的文化工程之始,我們就聘請了國內權威學者李學勤、羅哲文、俞偉超、曾憲通、彭卿雲諸先生擔任學術顧問,他們對計畫作了充分討論,並審閱了大量初稿。我們聘請了廣州、香港地區的社會科學學者、大學教師、研究生以及我社編輯人員幾十人擔任稿件的撰寫工作。
通過創作這部書,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了它的內在缺陷。中華文明具有輝煌的時期,也有苦難的年代,有它燦爛的成就,也有其不足的方面。中華文明在自身中能夠吸取充分的經驗和教訓,就能夠使自身健康壯大,成長發展。
通過創作這部書,我們也深深感受到了出版事業的使命和重任。我們希望這部書能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起到它所應當起的作用。為中華文明的反省、前進和奮起作一點貢獻。
中華文明的歷史充滿了輝煌與苦難,成就和挫折。它的歷史無處不在,決定著我們中國人今天的思想和感情。當今的中國和中國人是中華文明的歷史造就的,是中華文明的歷史的延伸,也是它的一個組成部分,中華文明的歷史之河奔流到現在。
中華文明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文明之一,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主要構成。中華文明豐富、深刻、輝煌、博大,在人類文明中的骨幹作用和領導作用人所共知。在人類文明的發源時期,中國就是四大古國之一,是地球上文化的策源地之一。在人類文明的早期,中華文明成為文明在東方的支柱,公元前後200年間,人類的漢帝國與羅馬帝國這兩隻鐵手攫住了地球。在歐洲進入中世紀的時候,中華文明更成為人類文明最主要的領導,它的文明統治東亞,傳遍世界。進入近代,中華文明處於自身的重壓和西方的欺凌下,但中國人民的鬥爭史和奮起精神是人類文明歷史中不可缺少的一頁。
五千年的中華文明為人類貢獻出了從思想家孔子到科學技術的四大發明、從唐詩宋詞到長城運河的偉大創造,貢獻出了從諸子百家到宋明理學,從商周銅器到明清文學的深刻內涵,也貢獻出了從五霸七強到三國紛爭、從文景之治到十大武功的輝煌歷史。中華文明的歷史絢爛多彩,在人類文明的歷史長河中永放光芒。
中華文明也是人類歷史上最獨特的文明,沒有哪一個文明像中華文明這樣持久,這樣統一一致。世界上其他文明不但互相交錯,其創造者也都與高加索體質的人種有關,它們是姐妹文明。在人類歷史中,只有中華文明才是獨特的,它的創造者是中國土地上的中國人民,與其他任何地方的人民都沒有關係,它的文化是統一一致的文化,可以不依賴於其他任何文明而生存,但中華文明也絕不是封閉的,它接受他人的文化,也承擔自己對於人類的責任。
人類進入新世紀,中國的社會經濟發展令世人矚目。人們對於世界未來的政治和經濟結構的估計無不以東亞和太平洋為中心,而尤以中國為重點。
經濟起飛只是當代中國的一個方面,中國的精神文明的建設尤為刻不容緩。如果中國要自覺地發展中華文明,要有意識地使中國的發展具有世界意義,就必須發展強有力的精神文化,這樣才能使中華文明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才能形成中國和中華文明的全面現代化。 而中國的精神文化的發展植根於中華文明的偉大傳統之中。進入近代之後,在西方文化的衝擊下,對於中國文化的價值產生大量的情緒化和激烈衝突的論調。“五四”運動打倒孔家店的口號具有衝破封建束縛的時代意義,對中國文化的發展有不容否認的正面意義,與文化虛無主義是完全不同的。文化虛無主義者否定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化的旗幟下主張全盤西化;而復古主義則沉迷於中國文化的古董,走進反進步、反科學的泥潭。
歷史的發展則超越了所有這些論點,產生這些論調的一百多年來的中國近代史已經結束。歷史要求中國發展,要求中國走在全世界發展的前列。西化論和復古論都已過時,歷史已經要求世界超越西方,中國可以承擔起世界的命運,而中國的現實和世界的歷史都說明,中國的使命在於它的發展前進,而非倒退。
中華文明走出迷惘的時代,我們這一代處在一個偉大而具有挑戰的歷史階段。
總結歷史、展望未來,這就是《了解歷史》的意義和使命。我們創作《了解歷史》,力求總結和回顧中華文明的全貌,在內容和形式上都開創一個新的局面。在內容結構上,既具有一定的深度,又具有相當的廣博性,既有嚴謹、準確的學術價值,又有活潑、流暢的可讀性。我們在本叢書內容納了中華文明的各個方面,使它綜合了大規模學術著作的系統性、嚴密性和普及讀物的全面性、簡易性,它既可作為大型工具書檢索中華文明的各個成分,又可作為通俗的讀物進行瀏覽。
我們從上世紀90年代初起就開始思考中華文明的歷史和現實問題,並逐漸形成了編著《了解歷史》的構想。在開展這項龐大的文化工程之始,我們就聘請了國內權威學者李學勤、羅哲文、俞偉超、曾憲通、彭卿雲諸先生擔任學術顧問,他們對計畫作了充分討論,並審閱了大量初稿。我們聘請了廣州、香港地區的社會科學學者、大學教師、研究生以及我社編輯人員幾十人擔任稿件的撰寫工作。
通過創作這部書,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了它的內在缺陷。中華文明具有輝煌的時期,也有苦難的年代,有它燦爛的成就,也有其不足的方面。中華文明在自身中能夠吸取充分的經驗和教訓,就能夠使自身健康壯大,成長發展。
通過創作這部書,我們也深深感受到了出版事業的使命和重任。我們希望這部書能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起到它所應當起的作用。為中華文明的反省、前進和奮起作一點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