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x22596\x22

中國\x22596\x22

1959年6月,蘇聯政府單方面撕毀了中蘇雙方簽訂的關於國防新技術的協定,拒絕向中國提供核子彈樣品和生產核子彈的技術資料。面對險惡的國際環境和嚴峻的經濟形勢,中央決定,削減其他一些科研項目和常規武器的生產,集中一切力量把“兩彈”研製出來。為了牢記1959年6月,中國的核子彈研製項目被定名為“596”工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596”
  • 關鍵字:軍事科學 核武器 武器
  • 含義:核子彈研製項目
  • 原意:1959年6月
名稱主題,研發,爆炸,外界反應,基本內容,兩彈準備階段,發展,尾聲,名稱的由來,工程發展,核子彈的發展,氫彈的發展,核試驗完成,

名稱主題

名稱: 中國“596”
主題詞或關鍵字: 軍事科學 核武器 武器 第一次核試驗

研發

1959年6月20日,蘇聯領袖尼基塔·赫魯雪夫決定停止援助中國,隨後一個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將第一顆核子彈的研發工程命名為“596工程”。

爆炸

台北時間1964年10月12日晚10時30分,596核子彈裝配完畢,596核子彈的當量為2.2萬噸三硝基甲苯,596核子彈計畫被放在一個測試塔上引爆,測試用塔樓高102米,台北時間1964年10月16日下午3點整,596核子彈在羅布泊核試驗基地成功爆炸,試驗成功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世界上第5個擁有核子彈的國家

外界反應

北越朝鮮分別於1964年10月17日和10月18日發賀電錶示祝賀。日本共產黨則在10月17日發出了聲明,指日本共產黨主張禁止核武器,符合中方立場。

基本內容

兩彈準備階段

中國的核子彈研製起步較晚。建國之初,中國不僅要醫治戰爭創傷,還要進行抗美援朝戰爭。面對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的經濟封鎖、軍事訛詐和戰爭威脅,為了國家的安全和防止新的世界大戰發生,中國不得不花很大的氣力來研製自己的有效防衛武器,以打破帝國主義的核壟斷。1956年4月,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提出:“我們不但要有更多的飛機和大炮,而且還要有核子彈。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這一莊嚴宣告,揭開了中國研製核子彈的序幕。
由於經濟和技術落後的原因,中國一開始寄希望於社會主義陣營的老大哥蘇聯能夠提供支援。經過長期的交涉,1956年10月15日,中蘇簽訂了關於國防新技術的協定。蘇聯正式同意幫助中國發展尖端武器,並答應向中國提供一個核子彈教學模型和生產核子彈的技術資料。
1958年初春,留美歸來的物理學博士鄧稼先被任命為該院重要的理論部主任。7月1 日,中國科學院正式成立了原子能研究所,由錢三強兼任所長。早在1955年,中國地質部門就開始著手鈾資源的勘探。解放軍第4521程團以犧牲十幾名官兵的代價,終於在西部的獨龍山區發現了第一條鈾礦地帶,後來,地質學家們又發明了新型的找礦儀器和先進的探礦技術,相繼找到了一批相當豐富的鈾礦,為研製核子彈立下了頭功。

發展

1958年5月,中國的原子城——西北某地核工業聯合企業破土動工。11月選定羅布泊,這塊號稱“死亡之地”的沙漠上建起一座大規模的試驗基地。很快,一萬多人的施工大軍開進了這沉睡千年的荒漠,開始了艱苦的建場工作。1958年,中國的原子反應堆和加速器在北京先後建成,反應堆也達到了臨界狀態。到了1959年,科學家已經把第一顆核子彈理論計算的輪廓初步勾畫了出來。

尾聲

然而,中蘇關係從赫魯雪夫上台後,日趨緊張起來。1959年6月,蘇聯政府撕毀了中蘇雙方簽訂的關於國防新技術的協定,拒絕向中國提供核子彈樣品和生產核子彈的技術資料。1960年7月16 日,蘇聯政府公然照會中國政府,單方面決定撤走在華的蘇聯專家。到8月23 日,在中國核工業系統工作的233名蘇聯專家全部撤離,並帶走了重要的圖紙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