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儒學變革與古文運動嬗遞研究

中唐儒學變革與古文運動嬗遞研究

《中唐儒學變革與古文運動嬗遞研究》是2016年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鹹曉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唐儒學變革與古文運動嬗遞研究
  • 作者:鹹曉婷
  •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308161329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中唐古文運動是一場集師道運動、儒學變革和文體革新三位一體的文化運動。韓愈最早使用“古文”一詞,古文運動也以韓愈、柳宗元的成就為最高,而追源溯流,卻並不以中唐為限。古文運動的主體有蕭穎士、李華、獨孤及、梁肅、權德輿、韓愈、李翱、柳宗元等人,他們同時也是中唐儒學變革的主體,又是中唐師道運動的主體。本文在文學史、思想史的交叉視角下,探討中唐古文運動的發生、發展與嬗遞情況,主要包含六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早期古文運動的發生與演變。開元天寶年間,唐玄宗大舉崇古興禮,蕭穎士、李華、賈至等人受時代風氣的影響倡導文章復古,欲以自身的創作發揚三代兩漢之王道,這是古文運動發生的最初背景。安史之亂以後,古文運動的內在理路發生嬗遞,其變化的重要標誌是文道關係的提出。而之所以發生這一變化,是由於安史之亂的時代巨變下儒學自禮樂而道德的轉向。
第二,中唐儒道內涵的演進。儒學自禮樂轉向道德之後,貞元元和年間,受佛教思想的影響,進一步向心性論方向拓展。權德輿以佛教思想附會儒典,李翱進一步建立了儒學心性論。而韓愈以仁義為核心,樹立了自己系統的道統體系,他的性三品論雖不能與佛教心性論相抗衡,但卻代表著中唐時期儒學另一路向的選擇,在漢學至宋學的發展史上,同樣具有開拓之功。
第三,韓愈文化群的形成及其要素特徵。韓愈繼承古文先驅蕭穎士、李華、獨孤及等人重建師承傳統的努力,指引後進,吸引了一大批年輕士子如李翱、皇甫湜等,形成了一個具有特殊思想傾向的文化群體。在政治上,他們排佛老、反藩鎮、倡民本。在文學上,韓愈將儒學道德落實於人格修養,真正實現了文道合一和文體的創革,這是他古文創作成功的關鍵所在。
第四,劉、柳、元、白與古文運動。元和、長慶年間,致力於古文運動的並不限於韓愈一派,柳宗元、劉禹錫、元稹、白居易等人也是古文運動重要代表人物。柳宗元的山水遊記、寓言,元、白的制誥改革在文體發展史上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第五,古文運動與駢文發展關係。中唐古文家並沒有單純地反對駢文,而是反對不顧文章內容一味地追求文章的形式,古文家對文體本身的態度實際上是不拘駢散的。不過,古文家提倡文以明道、轉變文章功能的努力以及不拘駢散的創作態度,仍然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中唐以後駢、散體創作的格局。
第六,中唐古文家的史學實踐與史學思想。蕭穎士、柳冕、韓愈、李翱等中唐古文家大多都曾參任史職,他們以史學經世致用,重道德褒貶,體現出難能可的實錄精神,這與他們提倡古文、變革儒學的內在精神是一致的。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章 早期復古運動的發生與演變
第一節 玄宗好古與古文運動的發生
第二節 天寶復古文化群的形成與授學
第二章 中唐儒道內涵的演進
第一節 安史之亂前後儒學的道德轉向與文道關係的提出
第二節 儒學變革背景下的中唐師道運動
第三節 中唐士大夫的佛教接受與儒學的心性論轉向
第三章 韓愈文化群的形成及其要素特徵
第一節 韓愈文化群的形成與傳承
第二節 韓愈文化群的政治訴求與現實批判
第三節 儒學道德落實於人格修養與“文道合一”的實現
第四章 中唐古文運動與駢文
第一節 “古文”含義辨析兼論古文運動與駢文的關係
第二節 柳宗元的古文理論與文體貢獻
第五章 新出文獻與古文運動研究
第一節 新出文獻與古文運動研究述論
第二節 新出土《何昌浩墓誌》與李白詩作年考
附錄一 元稹浙東幕詩酒文會活動考論
附錄二 元稹浙東幕僚佐生平考
附錄三 元稹與宦官關係再考辨
引用書目
索引
後記

作者簡介

鹹曉婷,浙江大學人文學院講師,浙江大學文學博士。主要從事唐宋文學與文獻研究。現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一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項目一項。在《文學遺產》、《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等刊物上發表重要論文多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